《鏖战之后的夜晚》鉴赏
作者: 王幅明
贝特朗
Ⅰ
一名哨兵,握着枪,披着斗篷,沿着城墙巡视。他不时在漆黑的城垛间俯身凝望,留心敌营的动静。
Ⅱ
他在河水深邃的城壕边点燃篝火;天是黑暗的;树林里充满喧嚣;风儿把浓烟刮到河边,卷动着军旗,发出簌簌的鸣咽。
Ⅲ
军号不响,战歌沉寂;帐篷里灯光明亮,战死的军官仰卧在床上,手中还握着利剑。
Ⅳ
下雨了,雨在帐篷上流淌;寒风冻僵了哨兵,占领战场的狼群发出一阵嗥叫。一切表明:天上、地下,正在发生离奇的事情。
Ⅴ
你帐篷内床上静静休憩的战士,千万不要忘记:你今天险些儿被敌剑刺穿胸膛。
Ⅵ
你的战友冲锋在前,英勇地倒在阵地上,用生命营救了同伴,博得了荣誉;可是,同伴们很快就会把他们遗忘。
Ⅶ
这里曾经发生一场血战,现在偃旗息鼓,一片沉寂;但是,多少勇士再也不会苏醒,或者只会明天苏醒在天国!
(程依荣 译)
写战争,不正面写战争的残酷,敌我双方惊心动魄的撕杀场面,而写偃旗息鼓之后一片沉寂的夜晚。不写大动而写大静。这是诗人写战争带给人诗意沉思的独特视角。
诗人的笔好象一个镜头。随着镜头的移动,我们看到一个个极富感染力的画面。一场鏖战虽然停止了,但战争尚未结束,表面的平静包含着新的不平静。哨兵还在握枪巡逻,“他不时在漆黑的城垛俯身凝望,留心敌营的动静。”他点燃篝火,风卷军旗“发出簌簌的呜咽”。帐篷里“战死的军官仰卧在床上,手中还握着利剑。”军旗的响声好似以听觉形象再现将士们的威武不屈,两者在此达到了完美的统一。狼群在战场的嗥叫渲染了战争的悲剧气氛。战争不仅使人间,也使自然发生了变化。
诗人在作品的前四节,以电影蒙太奇的写实手法,再现了鏖战之后营垒中的景象。远景、近景与特写镜头交错,视觉和听觉并举,读之平易,实则是一种很高的技巧。笔墨极为简约,形象却十分鲜明。
后三节变为以主观抒情为主的咏叹。读者也随之思索。胜利来之不易。许多战友已长眠不醒。幸存的人千万不要忘记!
-
一、 语义说明:针对病症开方用药。 使用类别:用在「医治疾补的表述上。 对症下药造句:01经过医生对症下药,病人高烧已退。 02中医师都是经过望闻问切后,才对症下药。 03看病得先接受检查与诊视,否则
-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译文]不学《诗经》,在社会交往中就不会说话;不学礼,在社会上做人做事,就不能立足。 [出典]《论语季氏》 注: 1.陈亢问于伯鱼曰:“子
-
《先秦散文·战国策·田需对管燕论轻重(齐策四)》原文鉴赏 管燕得罪齐王①,谓其左右曰:“子孰而与我赴诸侯乎②?”左
-
帝疾大渐,遗诏曰:“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孙天下归心,宜登大位。
-
长亭怨慢① 姜夔 渐吹劲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 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韦郎去
-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 导读:文言文倒装句主要有四种:(1)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2)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
-
批判现实的《国际女郎》《国际女郎》是由皮奥特·托多罗夫斯基导演的一部影片。它将矛头对准了解体前苏联社会的道德沦丧和混乱无序等阴暗面,是一部很尖锐反映社会问题的写实电影。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叫塔尼亚的女护士
-
魏文侯文言文翻译 魏文侯在位时礼贤下士,师事儒门子弟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人,任用李悝、翟璜为相,乐羊、吴起等为将。这些出身于小贵族或平民的士开始在政治、军事方面
-
【原题】:欧公诗有云俸优食饱力不用官间日永睡莫兴因广之
-
“夜深风雨撼庭芭,唤起新愁乱似麻。”两句是说夜深了,窗外的风雨,正摧撼着院子里的芭蕉。这声音萧萧瑟瑟,唤起了诗人纷乱的新愁。他是在梦中惊醒的,清冷的环境,忧郁的愁思,使他有心绪如麻之感。“梦觉尚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