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蝉》古诗词鉴赏
作者: 张云清崔承枢李耘
【原诗】: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1),故园芜已平(2)。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原诗作者】:李商隐
【导读入境】:
这首咏蝉诗,诗人首先从蝉鸣写起。蝉栖身高树,只能吸风饮露,本来就难以吃饱,蝉因吃不饱而发出不平的鸣叫。然而这声声鸣叫是白费徒劳的,不能使它摆脱困境。诗人是在以蝉喻自己的清高,而“难饱”、“恨费声”又恰与诗人的身世之感相合。
接下去诗人又因蝉鸣而发感慨:蝉的鸣叫声到五更天亮时已经稀疏得快要断绝了。可是,一树的叶子还是那样碧绿,并不为蝉的“疏欲断”而悲伤憔悴,显得那样冷酷无情。蝉的凄凉遭遇又何尝不暗示着作者的有才却遭冷遇、郁郁不得志的不幸遭遇呢?
再接下去诗人抛开咏蝉,转到自己身上:自己做个小官且在各地辗转,好像大水中的木偶到处漂流。这种不安定的生活使我更加思念家乡,更何况家乡田园已荒芜,田地的杂草和野地里的杂草已连成了一片。
结尾时诗人又对蝉而语:多劳你用你的形象向我做的警示,其实我与你又何尝不一样呢?我家境贫寒,常年不得温饱啊!
【赏析】:
本诗通过对蝉的歌咏,寄托了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诗人因遭当权者冷遇而产生的不平与感慨。
一般咏物诗模式,或通篇咏物,作者全然物外,将自己的感怀寄寓物中,如陆游《卜算子·咏梅》、于谦《石灰吟》等等,或于诗中先咏物而后抒怀,“卒章而显志”,如元稹《菊花》等。而李商隐此诗结构独特,是先咏蝉,蝉中已寄情;再慨叹自身,蝉与我相映;而后又以与蝉对话作结。由此,蝉与我情感、身世已融成一片。这大概与李商隐诗歌空间多跳跃,喜凭意识组接之特色不无关联。此手法与今天说的“意识流”很相似。如此结构,使蝉与作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其寓意更为深刻而鲜明,抒情意味也更为浓厚。
作为咏物诗,本诗有时紧紧抓住蝉的居高、鸣唱等特性作文章,可有时作者笔下的蝉又不像蝉了,正可见出诗中无理得妙。如蝉本无所谓“难饱”和“恨”,蝉声的疏欲断与树叶之碧也本无关涉,可是作者偏偏于蝉的“居高食洁”而感受到蝉的“难饱”和“恨”,又偏偏责怪树对蝉凄鸣的无动于衷。这看似毫无道理,但无理处正见出作者的真情实感,因为作者于蝉的身上寄托了自己的身世遭遇。这种若即若离的咏物,其实为咏物诗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这首咏蝉诗,诗人正是通过写蝉来写自己,比兴手法运用得体,抒情意味浓厚,为情而造文,是一篇咏物诗的上乘之作。值得我们学习鉴赏。
【思考题】:
1.这首咏蝉诗,诗人是怎样抓住蝉的特点来抒发感情的?
2.此诗是一首咏物诗,在咏物的基础上,来抒发感情,把咏物和抒情密切结合,试分析诗人是怎样将咏物和抒情密切结合的。
-
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和译文 文言文阅读 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或封于申,姓姜氏。 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干周
-
疑是杨妃在,怎脱马嵬灾?曾与明皇捧砚来,美脸风流杀。叵奈挥毫李白,觑着娇态,洒松烟点破桃腮。 作品赏析【注释】:此曲洋洋洒洒三十多字,有故事,有情节,有悬念,写来写去,咏的却是美人脸上一粒小小黑痣。古
-
谯国夫人者,高凉洗氏之女也。世为南越首领,跨据山洞,部落十余万家。夫人幼贤明,多筹略,在父母家,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每劝亲族为善,由是信义结于本乡。海南、儋耳归附者千
-
这首诗在主题上没有逸出元、白“新乐府诗”范围,也是为农民的悲惨生活状况呼吁。由于陈师道的生活比较接近人民,他对于农民生活的描写更具有震撼力。“鸡鸣人当行,犬鸣人当归”看似写农村习俗。农民日出而作,
-
小小楼临短短墙,长春半架动红香。杨花知得人孤寂,故故飞来入竹窗。
-
语义说明:比喻恳切教诲。 使用类别:用在「告诫教诲」的表述上。 耳提面命造句:01母亲的耳提面命,我时刻不敢忘。 02我们虽然将离开学校,但是老师平日的耳提面命,将永志不忘。 03虽经多年,父母对我耳
-
语义说明:比喻事成之后,有功之人却遭到杀戮或疏远的命运。 使用类别:用在「背信忘义」的表述上。 鸟尽弓藏造句:01他甫一上任,就开除了辅选有功的部属,真是鸟尽弓藏。 02历史上能有几位君王,坐稳帝位后
-
近年在宠物流行起来的时候,不用说首当其冲的肯定是猫狗,但是冷血动物近年来也有很大的饲养风潮,尤其是蛇类。有些蛇类并没有攻击性,毒牙去掉以后十分适合饲养,并且观赏性也很强,那这蛇类在我们的生活中观念的更
-
旧唐书于休烈传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旧唐书于休烈传》文言文阅读原文 于休烈,河南人也。至性贞悫,机鉴敏悟。自幼好学,善属文。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转比部员外郎,郎
-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是唐代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开始叙写一年两次游览锦江,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接着取景寄情,写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极言别去之难,以表达对蔡氏兄弟的友情,寄托对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