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八十章·小国寡民》翻译与解读
《老子道德经·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翻译与解读
小国寡民01,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02,使民重死而不远徙03。虽有舟舆,无所乘之04;虽有甲兵,无所陈之05。使民复结绳而用之06。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07。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今 译
小国少民,有各种器具皆不使用。人民重视死亡而不迁徙异邦。虽然有车船,而无须乘坐;虽然有甲兵,无须布阵演练。使人民还是使用结绳记事的方法。
人民过着甘食美服、安居乐俗的自由生活。邻国能举目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却不相往来。
评 议
“小国寡民”社会,是老子不满现实所绘制的理想社会蓝图。老子向往此等“小国寡民”的国家,虽然国小民少,但却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争,人人过着甘食美服、安居乐俗、自给自足的幸福生活。显而易见,这是老子目睹我国春秋末年,奴隶主阶级残酷剥削压迫人民,为一己私欲,不断发动兼并战争,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的情景,所以才出于反对不义战争,同情人民疾苦,不满残酷剥削压迫,因而才设制出此等“小国寡民”的社会蓝图。这是老子进步思想的表现,不能说是老子主张开历史倒车、回归原始部落社会。此其一。
其二,老子向往“小国寡民”的幸福社会,也是受先民向往没有剥削压迫的“乐土”、“乐国”的美好社会的启迪而绘制的。《诗经· 硕鼠》这首诗,即反映了奴隶们不堪忍受剥削压迫而对“乐国”美好生活的向往。援引如下,供读者参考。这首诗曰: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肯我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01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
三岁贯女,莫肯我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
三岁贯女,莫肯我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02
其三,老子设制“小国寡民”的社会,是上承祖先向往“乐土”,“乐国”的理想,下启东晋诗人陶渊明向往“世外桃源”的美好生活,因此,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陶渊明写下了令人津津乐道而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桃花源诗并记》,其《记》说:晋太元(东晋孝武帝司马曜的年号,即公元376年—396年)中,世人为避秦朝战乱,而逃到武陵 (在今湖北省常德地区)。这里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人们竟不知有汉,更不知有魏、晋。此世外桃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土地平旷,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其诗写桃花源中人:“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无王税。荒路暖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皆行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和风厉。虽无记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馀乐,于何劳智慧 !”不难看出,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正是老子“小国寡民”社会的改版,比老子“小国寡民”社会更加美好。尽管,先民们、老子和陶渊明向往的乐国、小国寡民、桃花源的美好生活,这在古代是不可能实现的乌托邦,但是他们向往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争、自由平等,“童孺皆行歌,怡然有馀乐”的社会,是有其积极进步意义的。
其四,司马迁批评老子向往“小国寡民”的社会,是企图“輓近世塗民耳目”,是行不通的。这只能说明,司马迁并没有真正看透老子向往“小国寡民”社会的真实思想所在。司马迁说:“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輓近世塗民耳目,则几无行矣。”(《史记·货殖列传》)后世许多学者根据司马迁对老子“小国寡民”的评价,就认为老子向往“小国寡民”,是主张开历史倒车,使历史倒回原始部落社会。这种看法,是只见树林、不见森林,不识庐山真面目的肤浅之见。难道陶渊明向往的世外桃源“桃花源”,也是在主张开历史倒车吗?显然不能这样说。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颇受历来学者的青睐和好评,如渭卿评价陶渊明这首诗说:“在作品中,诗人以神奇的构思,丰富的想象,描绘了一个幸福美好的理想社会——桃花源,在这里,人人平等,人人劳作,没有阶级,没有压迫,家家生活富足,社会风气淳朴,而这个理想社会,与东晋末年战乱频仍、灾连祸结的社会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可以说,桃花源是当时农民美好愿望和理想的一种观照,是诗人社会理想和长期园野生活的聚焦和升华。尽管这个理想国在当时是一个空想社会,是不可实现的,但它对黑暗现实的否定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对社会历史发展必然性的一种极大胆的假想和构想,在历史上具有十分进步的意义。因此,千百年来,历代文人学士无不受到它的影响和启发,唱出了众多以桃花源为题材的名篇佳作,从而为祖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宝藏增添了无以计数的奇珍异宝。”01所以,我们对待老子向往的“小国寡民”社会,也应给予肯定的评价。
注释
01 小国寡民:老子目睹春秋末年,大国相互兼并,战争连年,民不聊生,故向往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争、自由平等、人人皆能过着甘食美服、安居乐俗的幸福生活,因而绘制出此等“小国寡民”的理想的社会蓝图。
02 什伯之器:各种各样的器具。《史记 · 五帝本纪》唐代司马贞《史记 · 索隐》曰:“什器,什,数也。盖人家常用之器非一,故以十为数,犹今云什物也。”伯,同“佰”。什伯,谓多也。”按:傅奕本作“使民有什伯之器”,王弼本无“民”字。河上公本作“什佰人之器”、帛书乙本作“十百人之器”,皆不可取。
03 重死:看重死亡。吴澄曰:“重死者,视死为重事而养其生。”
不远徙:吴澄曰:“生于此,死于此,不他适也。老子欲挽衰周,复还太古,国大则民众难治,得小国寡民而治之,使民不慕于外,自足于内如此也。”
04 “虽有舟舆”两句:吴澄曰:“虽有舟舆,无所乘之,不致远以求利也。”
05 “虽有甲兵”两句:吴澄曰:“虽有甲兵,而不陈列,不恃力以求胜也。”
06 结绳:结绳记事。林希逸曰:“舍书契而用结绳,复于朴素也。”
07 “甘其食”四句:《史记 · 货殖列传》引作“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应以《老子》书原文为准。按古人引文,往往凭记忆引用,故多有错误。或有增损,亦是常有之事。
01 硕鼠:大老鼠,比喻剥削者。贯:宦的假借字,养活。女:通“汝”,你。爰:乃也。直:同“值”。
02 劳慰劳 谁之永号谁还会咏歌忧愁
01 《陶渊明诗选》,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 年。
-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长干行(四首选二)》诗词原文赏析|名句解读
长干行(四首选二) 崔颢 【导读】 这是崔颢写的民歌风味的几首小诗。诗中以江南水乡的生活为背景,写的是江中行船相遇,男女主人 "> 欧阳修《水磨亭子》全诗赏析
多病山斋厌郁蒸,经时久不到东城。新荷出水双飞鹭,乔木成阴百啭◇。载酒未妨佳客醉,凭高仍见老农耕。史君自有林泉趣,不用丝篁乱水声。
-
【发扬光大解释】使美好的事物、优良传统、作风等不断提高和发展。发扬:发展,提倡。光大:辉煌而盛大。 【发扬光大造句】 ①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优良传统,一定会在青少年一代得到发扬光大。 ②
-
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5~8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徐达,字天德,濠人,世业农。达少有大志,长身高颧,刚毅武勇。太祖之为郭子兴部帅也,达时年二十二,往
-
满朝欢(花隔铜壶)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 "> 文言文《幽王击鼓》阅读训练题
文言文《幽王击鼓》阅读训练题 幽王击鼓 周宅丰、镐,近戎。幽王与诸侯约:为高堡于大路,置鼓其上,远近相近,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尝至,幽王击鼓,诸侯之
-
淮阴侯韩信始为布衣时,贫,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rdqu
-
这首《忆故人》词意与调名相仿佛,为代言体形式,写的是一个痴情女子对故人的忆念。全词深情谴绻,感人至深。 首四句写女主人公深夜酒醒时的情景。“烛影摇红”,写的是夜间洞房深处的静态:当时夜阑人静,万籁
-
大公鼎,渤海人,先世箝辽阳牟宾县。统和间,徙辽东豪右以实中京,因家于大定。曾祖忠,礼宾使。父信,兴中主簿。 公鼎幼庄愿,长而好学。成雍十年,登进士第,调沈州观察判官。时辽东雨水
-
白鹭下秋水,孤飞如坠霜。心闲且未去,独立沙洲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