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老子道德经·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翻译与解读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16 23:10:05阅读:199

《老子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翻译与解读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01?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执而杀之,孰敢02?

常有司杀者杀03,夫代司杀者,是谓代大匠斫04。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手矣05

今 译

人民不怕死,为什么要用死来威吓他们呢?假若能使人民真的怕死,而对奇邪作恶的人,抓捕起来杀掉,谁还敢为非作恶呢?

杀人的事,应由主管杀人者执行。人君替代杀人者杀人,好像是在替代大匠斫木那样劳而无功。替代大匠斫木,很少有不伤手的。

评 议

本章是写老子揭露统治者残酷地杀戮人民的罪恶行径。老子质问统治者:“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进而又气愤地问道:“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执而杀之,孰敢?”其实,老子的意思是说,统治者所杀害的人,并非是奇邪作恶之人,而是滥杀无辜。

而更有甚者,老子目睹当时的治国人君,目无国法,专断独行,以身代法。因此,老子指出:杀人的事,应由主管杀人者执行,人君代替杀人者杀人,犹如替代大匠斫木,是劳而无功的。而且,老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说:代替大匠斫木,是很少不伤害自己的。言外之意,即是说人君残暴地杀害而镇压人民,人民会奋起反抗,起来杀害你人君的。这正是对残酷杀害人民的统治者的严正警告 !

宋代治老学者林希逸,他颇能洞察到本章的主旨所在。他说:“此章亦因当时嗜杀,故有此言,其意亦岂尽废刑哉?”(《老子鬳斋口义》)

本章具有突出的文学特色,即先用大匠斫木比喻“司杀者”,又以人君比喻斫木大匠,这叫巧比曲喻手法,即林希逸所谓“此借喻之中又借喻也”,为老子首创。后来庄子继承并发扬光大了老子这种喻中设喻、巧比曲喻的文学艺术手法。所以,清代治庄学者宣颖说:“庄子之文,长于譬喻,其玄映空明,解脱变化,有水月镜花之妙。且喻后出喻,喻中设喻,不啻峡云层起,海市幻生,从来无人及得。”(《南华经解》)亦可见老子和庄子在文学上也具有很高的造诣。

注释



01 “民不畏死”两句:河上公曰:“治国者刑罚酷深,民不聊生,故不畏死也……人君不宽其刑罚,教民去其情欲,奈何设刑法以死惧之?”

苏辙曰:“政烦刑重,民无所措手足,则常不畏死,虽以死惧之,无益也。”

林希逸曰:“言用刑者不过以死惧其民,而民何尝畏其死。”

02 奇:诡邪。王弼曰:“诡异乱群谓之奇。”

苏辙曰:“民安于政,常乐生畏死,然后执其诡异乱群者而杀之,孰敢不服哉?”

林希逸曰:“使民果有畏死之心,则为奇邪者,吾执而刑之,则自此人皆不敢为矣,故曰‘吾得执而杀之,孰敢?’今奇邪者未尝不杀,而民之犯者日众,则民何尝畏死哉?”

吴澄曰:“使愚民常有畏死之心,而奇邪为恶者,吾得执而杀之,则人人知畏,孰敢为恶?然虽杀恶人,而人之敢为恶者不止,则是民愚不知畏死。虽为恶者必遭刑杀,彼之亦无所惧,上之人奈何以死惧之,而轻易杀人乎?”

奚侗曰:“奇,谓奇邪。《周礼·内宰》:‘禁其奇邪’。此言民若畏死,则吾执一奇邪之民而杀之,天下当无敢复为奇邪者矣。”

03 常:帛书甲乙本作“恒”。诸本皆作“常”。

司杀者:河上公曰:“司杀者,谓天。”苏辙、吴澄、奚侗、高亨等皆主此说。司,主也。林希逸曰:“司杀者,造物也。”按:造物,亦谓天。

河上公曰:“司杀者谓天,居高临下,司察人过。‘天网恢恢,疏而不失’也。”

苏辙曰:“方世之治,而有诡异乱群之人恣行于其间,则天之所弃也。天之所弃而吾杀之,则是天杀之,而非我也。”

林希逸曰:“天地之间,为善为恶,常有造物者司生杀之权,其可杀者造物自杀之,故曰‘常有司杀者杀’。”

04 大匠:指技艺高超的斫木巧匠。 斫:砍削。河上公曰:“人君欲代杀之,是犹拙夫代大匠斫木,劳而无功也。”按:此句是比喻句,谓人君替代主管杀人的人杀人,犹如替代大匠斫木,劳而无功。

05 希:同“稀”,少也。

河上公曰:“人君刑罚,犹拙夫代大匠斫木,则方圆不得其理,还自伤其手。代天杀者,失其纪纲,不得其纪纲,还受其祸也。”

苏辙曰:“代大匠斫,则伤其手;代司杀者杀,则及其身矣。”

林希逸曰:“为国而切切于用刑,是代造物者杀也。以我之拙工,而代大匠斫削,则鲜有不伤其手者。此借喻之中又借喻也。此章亦因当时嗜杀,故有此言,其意亦岂尽废刑哉?天讨有罪,只无容心可矣!”

吴澄曰:“惟天为能杀人,惟大匠为能斫木;人欲代天杀人,犹代匠斫木也。代斫者手必多伤,以譬代杀者身必多害也。”

奚侗曰:“天之所恶,天必杀之,不可逃也。人君不能以道治天下,而以刑戮代天之威,犹拙工代大匠斫也。苏辙曰:‘代大匠斫,则伤其手矣;代司杀者杀,则及其身矣’。”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卖柑者言文言文附译文

    卖柑者言文言文附译文   〔明〕刘基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之。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干若败絮。予怪而问

  • 老马识途文言文阅读

    老马识途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

  • 文言文《将相和》片断赏析

    文言文《将相和》片断赏析   前不久,笔者听一位老师执教《将相和》(六年制第十册)中的渑池之会。这位老师抓住了学生爱分胜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问,并让学生围绕问题充分展开讨

  • 明朝的建立,明朝历史资料介绍,朱元璋建立明朝

    明朝(1368-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1368年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国祚276年。明初定都于应天府,1421年迁都至顺天府,而应天府改称为南京。

  • 毛泽东评大观楼楹联“从古未有,别创一格”

    毛泽东既爱诗词,又喜书法,因而对楹联也非常爱读。故居的藏书中有《楹联丛话》、 《巧对录》等专门讲楹联的书,有《楹联墨迹大观》等书法碑帖。"> 徐陵《别毛永嘉》送别之作

    诗题中的“毛永嘉”,指毛喜(516—587)。毛喜,字伯武,荥阳阳武(今河南原阳)人。陈宣帝时执掌军国机密,官至吏部尚书,封东昌县侯。"> 《水龙吟·次韵林圣予惜春》赏析

      本篇抒写惜春情怀,层层铺叙,多有转折,但却不厌其详尽情发露,在于真情贯注,气势充沛。 “ 问春何苦匆匆,带风伴雨如驰骤”。这一问,从古到今真不知重复了多少遍。问春何苦匆匆,问春去往何处,问春几时归

  •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该诗句出自司马光的《西江月》 【全文】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

  •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杜牧《赠别·其一》翻译赏析

    赠别·其一 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①。 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 【诗人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

  • 后期浙西词派的持续发展与新变

    浙西词派自朱彝尊开其端,经过厉鹗的扭转、发展,至吴锡麒、郭麐,又有新气象。这也是学术界对浙西词派发展变化的一般体认。">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