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治国之学的《大学》
修身治国之学的《大学》
《大学》是我国春秋时期鲁国的大思想家曾子所作。是讨论古代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那还是我国西周时期,社会兴旺发达,人们对生产、生活法则的认识,以及在社会生活典章制度的建立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逐渐达到了比较齐备的程度,在这样的基础上。为了传承这些经验,从王宫到国都以及普通街巷,没有不设立学校的。
上自王公的子孙,下至老百姓的子弟,年满8岁的孩子,都进入小学学习。小学教学的内容是日常生活、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节,其中包括礼仪、音乐、射箭、驾车、识字、计算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待孩子长到15岁时,再进入大学学习穷尽事理、端正本心、修养自身、管理人的原则和方法。
这些西周学校的设置是如此广泛,教学方法的次序和内容是如此详细分明,而所教的内容,都是人君亲身经历的经验、教训和心得,不要求学习日常生活规则和伦理之外的知识。
正因为这样,当时这些学习的人,没有不明白自己的职分所应当做和不应当做的,这样各人就埋头尽力来做好自己的事情。
到了东周时期,周王室衰微,渐渐失去了对诸侯的控制能力。诸侯虽然是周王室的臣属,但在其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国君,拥有用人、财政、军事等方面的独立大权。
于是,一些诸侯势力强大之后,他们便不再服从周王室的命令,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的“周礼”遭到极大破坏,诸侯争霸,社会处于动荡之中。
由于社会内部不可调和的矛盾引起的深重危机摇撼了传统文化的权威性,对传统文化的怀疑与批判精神与日俱增。上述学校的教学体制不能推行,教化随世事而变迁,风俗也颓废败坏。
在这样的时代,孔子就独自开设私人学校,仿效先王之法,招收弟子习读《诗》《书》和历史文献,把先王之道传授给弟子们。
孔子有三千多个学生,其中有一个叫曾参的弟子,深明其中真义,他把孔子的讲解写成书,名为《大学》,作为传讲的精义,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发挥和说明,传播于世。
孔子去世后,曾参为了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他便开始聚徒讲学。当时曾参的门下有不少弟子,因而他被尊称为曾子。
孔子的孙子孔伋,字子思,在孔子过世后便也师从曾子,子思学成之后又传授给孟子。因之,曾子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曾子以他的建树,成为与孔子、颜子、子思、孟子比肩共称为儒家五大圣人。
曾子在生活上“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一生都谨慎小心,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叫作“十目所视,十指所指”,意思是说,我一个人在房间里面,就好像有十只手指着我,十个眼睛看着我,我当然是循规蹈矩了。
曾子还提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主张,又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
曾子由于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齐国打算聘请他为卿。曾子因为要在家孝敬父母,就推辞了。
曾子作为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自从著成《大学》,他和他的《大学》在儒家文化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被后世儒家尊为“宗圣”。
曾子认为,人们只有知道自己应该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地走下去。因此,他在《大学》中系统总结了先秦儒家的伦理政治思想,旨在于弘扬人们光明正大的品德,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
【注释】:这首《喜迁莺》慷慨雄豪,是作者人品与词品的绝妙象喻。《宋史》本传说蔡挺“在渭久,郁郁不自聊,寓意词曲,有‘玉关人老’之叹 ”。全词以边塞生活为主体,在昂扬向上的主调中,也流露出了一缕淡淡的忧
-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来。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
-
脑筋急转题:为什么小明每天感觉在坐飞机? 脑筋急转解析:因为小明穿的特步,因为特步有非(飞)一般的感觉。 脑筋急转弯答案:小明穿的特步
-
唐婉 名句: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导读】 唐婉,陆游的前妻,宋代才女。 这是唐婉对陆游《钗头凤》的和词。 "> 初一文言文《共工怒触不周山》
初一文言文《共工怒触不周山》 原文: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译文: 从前,共工与
-
真德秀,字景元,建之浦城人。四岁受书,过目成诵。十五而孤,母吴氏力贫教之。登庆元五年进士第,继试,中博学宏词科。累官起居舍人,兼太常少卿。时丞相史弥远方以爵禄縻天下士,德秀慨然
-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出自盛唐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其二》 回乡偶书·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
梦见搬公司,得此梦,主事业中多被他人欺骗,因金钱之事有彼此勾心斗角者,生活更有不利之意,郁结于心,发之于梦,应有长远之眼光。如做此梦,小人运多,与他人间正面冲突者,彼此财运皆有不顺之征兆,心中有不安。
-
晋书周访传文言文及答案 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吴平,因家庐江寻阳焉。访少沉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余财。为县功曹,时陶侃为散吏①,
-
【原题】:法会堂前蒲萄一架每时日至其上厨人辄报饭具感而为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