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雪林《秃的梧桐》抒情散文鉴赏
作者: 苏雪林
【原文】:
——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
人们走过那秃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
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做两下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牌。
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两条,——一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的中间,清阴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潇浙浙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分享。
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杆干,为蚁所蚀,渐渐的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
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象一棵棕榈树。
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不久定可以恢复从前的美阴了。
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干的好事,哦!可恶!
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的志气。
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的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的忙了一个夏天。
秋来,老柏和香橙还沉郁的绿着,别的树却都憔悴了。年近古稀的老榆,护定它青青的叶,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贮蓄的家私,但那禁得西风如败子,日夕在耳畔絮聒?——现在它的叶儿已去得差不多,园中减了葱笼的绿意,却也添了蔚蓝的天光。爬在榆于上的薜荔,也大为喜悦,上面没有遮蔽,可以酣饮风霜了,它脸儿醉得枫叶般红,陶然自足,不管垂老破家的榆树,在它头上瑟瑟的悲叹。
大理菊东倒西倾,还挣扎着在荒草里开出红艳的花,牵牛的蔓,早枯萎了,但还开花呢,可是比从前纤小,冷风凉露中,泛满浅紫嫩红的小花,更觉娇美可怜。还有从前种麝香连理花和凤仙花的地里,有时也见几朵残花,秋风里,时时有玉钱蝴蝶,翩翩飞来,停在花上,好半天不动,幽情凄恋,它要僵了,它愿意僵在花儿的冷香里!
这时候,园里另外一株桐树,叶儿已飞去大半,秃的梧桐,自然更是一无所有,只有亭亭如青玉的干,兀立在惨淡斜阳中。
——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
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是这样惋惜似的说。
但是,我知道明年还有春天要来。
明年春天仍有蚂蚁和风呢?
【作者简介】:
苏雪林(1898—— ),女,原名梅,笔名绿漪、灵芬等,安徽省太平县人。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曾留学法国,现定居台湾。主要著作有《绿天》、《棘心》、《唐诗概论》、《玫瑰与春》等。
【鉴赏】:
生命的旅程中会有许多坎坷、挫折,只要你百折不挠,生命不息,拼搏不止,胜利是会属于你的,生命的过程便是拼搏的过程。《秃的梧桐》通过对屋前一株秃桐梧的咏写,寄托了作者的这种情怀。
一株梧桐,也是一个生命,不管它长的位置有多么奇怪,不管它的清明如何分盖两家的草场,又如何使两家分享雨打在树叶上的诗意,也都会遇到一些挫折。无情的蚂蚁残蚀它的枝叶,一夜雷雨又使它上半截劈折,可怜的梧桐怕再也难活了。但是,惋惜、怜悯是没有用的,尽管剩下光光的干,也要顽强地活着。梧桐树是不甘屈服的,春天一到,它又长出了绿叶新枝,尽管可恶的蚂蚁又啮断了它的叶,可是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的志气,它顽强地抗争着,又萌发新的芽,吐新的叶。用整整一春天、整整一夏天的拼搏,与蚂蚁斗,与风斗,抗击着命运的不平,这是何等的顽强,这种自强不息的生命力令人振奋并慨叹。作品还用园中其它花木秋来时的各种情态为衬托,老榆树在瑟瑟地悲叹,一些植物的茎虽枯萎了,但仍开着残花,玉钱蝴蝶停在花上,既使僵了,它也要僵在花的冷香里,更突出了一无所有的梧桐,顽强兀立在斜阳中的不屈精神。作者是在咏赞梧桐,但这又何尝不是指人呢?人的一生中充满了各种困难,会遇到无数挫折,但不要屈服,去勇敢地克服困难,命运对每个人也是不公平的,既使残废了,也不要丧失意志,要顽强地去抗争,生命会不息的。作者通过对秃梧桐的咏赞,委婉地寄托了自己的这种情怀,可谓是一首生命的赞歌。
文章写得简洁,描绘得生动形象,叙述之中蕴含丰富的感情与深邃的哲理,耐人寻味。
-
《六祖坛经》文言文节选 师入塔后,至开元十年,壬戌八月三日,夜半,忽闻塔中如拽铁索声,众僧惊起。见一孝子从塔中帝释献衣走出,寻见师颈有伤,具以贼事闻于州县。县令杨侃,刺史柳
-
蒲松龄的狼 狼 蒲松龄 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
-
此诗虽然寄慨很深,却出之以淡笔,由景而情,缓缓道来,语言显豁,不事藻饰,因而读来不觉抑塞而仍有一种清新之感。这是这首诗艺术上的成功之处。"> 注释赏析《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唐]杜甫》诗词意思解释
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 [唐]杜 甫落日放船好,轻风生浪迟。放船:行船。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公子调冰水,佳人雪 ">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讳世民”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讳世民,高祖第二子也,母曰太穆顺圣皇后窦氏。及高祖之守太原,太宗年十八。时隋祚已终,太宗潜图义举。每折节下士,推财养客,群盗大侠,莫不愿效死力。及义兵起
-
《岳阳楼记》 朝代:宋代 作者: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具通:俱)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
-
寥寥几笔,即勾勒出春光明媚,鸟语花香,一派欣欣向荣的自然风貌,既表达了对归田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寓对官场龌龊的厌恶。寄情于景,情景交融,语言清新,优美生动,历来深受人们爱赏。《归田赋》作为迄今最成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解读 林则徐的这一联诗句,被习近平同志视为饱含着“报国情怀”。这种深邃的
-
深虑论 作者:方孝孺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
-
《补唐书张议潮传》文言文原文与译文 原文: 天宝末,安禄山犯阙。肃宗在灵武,尽诏西河戍卒,收复两京。吐蕃乘虚,凉陇诸州次第陷没,惟沙州至大历中尚固守。 张议潮者,沙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