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沈括《正午牡丹》原文与注释
正午牡丹
[宋]沈括
【文意】
书画收藏者中许多人贪图虚名,偶尔传言是锺繇、王羲之、顾恺之、陆探微等人的书画作品,则不辨真伪争先购买,这种凭耳朵鉴赏的被称之为“耳鉴”。还有人赏画时用手去摸,认为用手指可以感知色彩,相信“色不隐指”的奇谈怪论。这种鉴赏者比“耳鉴”者则又等而下之,称为“揣骨听声”的所谓鉴赏,统统是外行。
欧阳公曾得到一幅古画,画为一丛牡丹,花丛之下有一猫,欧阳公不知此画是否为精品佳作。丞相吴公与欧阳公互为姻亲,吴公一见此画,便说:“此画当称为‘正午牡丹’。从何得知呢?其花瓣披散,色彩枯燥,这是中午时分花的形态。画中猫的眼瞳细如一线,这正是正午时的猫眼。花枝带露珠、花冠收敛而色彩润泽的花,则为非中午时的形态;猫眼在早晚时黑瞳圆睁,日近中午则逐渐变得狭长,正午时则仅如一线而已。”这种眼力和分析,才可称之为善于体察古代画家笔意的真正鉴赏。
【原文】
藏书画者多取空名,偶传为锺、王、顾、陆之笔,见者争售 ① 。此所谓“耳鉴”。又有观画而以手摸之,相传以谓色不隐指者为佳画。此又在耳鉴之下,谓之“揣(chuāi)骨听声”。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 ② 。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 ③ ?其花披哆(duō)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有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
【注释】
①锺繇(yáo):三国时魏大臣,书法家,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王羲(xī)之:东晋书法家,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顾恺(kǎi)之:东晋画家,字长康,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陆探微:南朝宋代画家,吴(今江苏苏州)人。②欧阳公:北宋文学家欧阳修。③正肃吴公:吴育,字春卿,曾任参知政事,谥号正肃。
-
鱼在现实生活中是大家非常喜欢的一种动物,因为鱼与余字同音,所以鱼也是财富的象征,在中国灿烂的千年文化中,鱼作为吉祥物一直是吉祥和发财的代表,那么如果梦见鱼是否也是富贵有余的好征兆呢?
-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①,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②。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 "> 高考文言文复习指导巩固文言文基础的途径
高考文言文复习指导巩固文言文基础的途径 高考文言文复习指导:巩固文言文基础的途径? 有效复习高考的文言文部分,很多同学不知如何入手。其实,文言文的复习有一定的方法
-
婢音[1],仆王兴所生也。 九岁入侍吾母,洒扫浣濯如成人。稍长,于女事无不能[2]。奉事八年,未尝以微失致呵诘。其群居,未尝笑嘻、妄出一语。余蒙难,家人御吾母北上[3]。音随吾妹日夕相扶持。或以事暂离
-
[定义]顺着对方说的话,用连其类或反其义的现成的而非新造的词语岔开,以表示反感或调侃的一种修辞方式。"> 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
班超简介: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汉族,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学家。班超为人有大志,不修
-
文言文各地试题分类详解:《送东阳马生序》中考语文 1. 福建省漳州市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5—9题(16分)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甲】余幼时即嗜学。
-
【原题】:淳熙七年春帖子·光尧寿圣宪天体道性仁诚德经武纬文太上皇帝合六首
-
作者: 鲍照 【原文】: 沵迤平原(1),南驰苍梧涨海(2),北走紫塞雁门(3)。柂以漕渠(4),轴以崑岗(5)。重关复江
-
文言文《鸿门宴》原文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xiǎng)士卒,为击破沛公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