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抒情散文鉴赏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15 21:20:30阅读:86

作者: 嵇康

【原文】:

康白:足下昔称吾于颖川(1),吾常谓之知言,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从便得之也。前年从河东还,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2),事虽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3)。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间闻足下迁(4),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5),引尸祝以自助(6),手荐鸾刀(7),漫之膻腥,故具为足下陈其可否。

吾昔读书,得并介之人(8),或谓无之,今乃信其真有耳。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强;今空语同知有达人无所不堪,外不殊俗,而内不失正,与一世同其波流,而悔不生耳(9)。老子、庄周,吾之师也,亲居贱职(10);柳下惠、东方朔,达人也,安乎卑位(11),吾岂敢短之哉(12)!又仲民兼爱,不羞执鞭;子文无欲卿相(13),而三登令尹(14),是乃君子思济物之意也(15)。所谓达则兼善而不渝(16),穷则自得而无闷。以此观之,故尧、舜之君世,许由之岩栖(17),子房之佐汉(18),接舆之行歌(19),其揆一也(20)。仰瞻数君,可谓能遂其志者也。故君子百行,殊途而同致;循性而动,各附所安。故有处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返之论。且延陵高子臧之风(21),长卿慕相如之节(22),志气所托,不可夺也。吾每读尚子平、台孝威传(23),慨然慕之,想其为人。加少孤露(24),母兄见骄,不涉经学。性复疏懒,筋驽肉缓,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转乃起耳。又纵逸来久,情意傲散,简与礼相背(25),懒与慢相成(26),而为侪类见宽(27),不攻其过。又读庄、老,重增其放,故使荣进之心日颓,任实之情转笃(28)。此犹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29),赴蹈汤火,虽饰以金镳(30),饷以嘉肴,愈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

阮嗣宗口不论人过,吾每师之而未能及;至性过人,与物无伤,唯饮酒过差耳(31)。至为礼法之士所绳(32),疾之如仇,幸赖大将军保持之耳(33)。吾不如嗣宗之资,而有慢驰之缺,又不识人情,暗于机宜,无万石之慎(34),而有好尽之累(35)。久与事接,疵衅日兴(36),虽欲无患,其可得乎!又人伦有礼,朝廷有法,自惟至熟(37),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卧喜晚起,而当关呼之不置(38),一不堪也。抱琴行吟,戈钓草野(39),而吏卒守之,不能忘动,二不堪也。危坐一时,痹不得摇,性复多虱(40),把搔无己,而当裹以章服(41),揖拜上官,三不堪也。素不便书,又不喜作书,而人间多事,堆案盈几,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欲自勉强,则不能久,四不堪也。不喜吊丧,而人道以此为重,已为未见恕者作怨,至欲见中伤者。虽瞿然自责,然性不可化(42),欲降心顺俗,则诡故不情(43),亦终不能获无咎无誉如此,五不堪也。不喜俗人,而当与之共事,或宾客盈坐,鸣声聒耳,嚣尘臭处,千变百伎(44),在人目前,六不堪也。心不耐烦,而官事鞅掌(45),机务缠其心,世故烦其虑,七不堪也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46),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47),世教所不容,此甚不可一也。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此甚不可二也。以促中小心之性(48),统此九患,不有外难,当有内病,宁可久处人间邪?又闻道士遗言,饵术黄精(49),令人久寿,意甚信之;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废,安能舍其所乐而从其所惧哉!

夫人之相知,贵识其天性,因而济之(50)。禹不逼伯成子高,全其节也(51);仲尼不假盖于子夏,护其短也(52);近诸葛孔明不逼元直以入蜀(53),华子鱼不强幼安以卿相(54),此可谓能相终始,真相知者也。足下见直木不可以为轮,曲木不可以为桷(55),盖不欲枉其天才,令得其所也。故四民有业(56),各以得志为乐,唯达者为能通之,此足下度内耳。不可自见好章甫,强越人以文冕也(57);己嗜臭腐,养鸳以死鼠也(58),吾顷学养生之术,方外荣华,去滋味,游心于寂寞、以无为为贵。纵无九患,尚不顾足下所好者。又有心闷疾,顷转增笃,私意自试,不能堪其所不乐。自卜已审(59),若道尽途穷则已耳,足下无事冤之,令转于沟壑也(60)。吾新失母兄之欢,意常凄切。女年十三,男年八岁,未及成人,况复多病。顾此悢悢(61),如何可言!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离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足下若嬲之不置(62),不过欲为官得人,以益时用耳。足下旧知吾潦倒粗疏,不切事情,自惟亦皆不如今日之贤能也。若以俗人皆喜荣华,独能离之,以此为快,此最近之,可得言耳。然使长才广度,无所不淹(63),而能不营(64),乃可贵耳。若吾多病困,欲离事自全,以保余年,此真所乏耳,岂可见黄门而称贞哉(65)!若趣欲共登王途,期于相致(66),时为欢益,一旦迫之,必发狂疾,自非重怨,不至于此也。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献之至尊(67),虽有区区之意,亦已疏矣(68)。愿足下勿似之。其意如此,既以解足下(69),并以为别。嵇康白。

【作者简介】:

嵇康(223——262)字叔夜,谯郡铚人,正始时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少有俊才,旷迈不群,名列“竹林七贤”。嵇康思想上以强烈反对儒家礼法,追求精神自由和独立人格著称,政治上又对司马氏集团持坚持不合作态度,在当时曹魏与司马氏集团的残酷斗争中被卷入并被杀害。“康将刑于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民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时年四十。”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一个惨痛的悲剧。

【鉴赏】:

山涛字巨源,与嵇康同为“竹林七贤”中的人物,他迁官时准备荐嵇康代其原职,于是嵇康作书以“必不可堪者七”、“甚不可者二”来表示辞绝。

汉末魏晋的社会大动乱冲破了日趋繁琐和虚伪的儒学束缚,使人们的精神得到极大的自由与解放。当时,司马氏集团企图维持礼法名教为其政治目的服务,嵇康却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对礼法的虚伪性进行了抨击,并旗帜鲜明地提出“非汤武而薄周孔”,更为当时所谓“礼法之士”们所切齿嫉恨。

山涛是嵇康的友人,嵇康被杀后,他仍受其嘱托给其子嵇绍以照顾,他与嵇康之间是相互理解的,嵇康信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疾言厉色的憎恶和轻蔑也并不是针对山涛,而是针对把持朝政的那些虚伪残忍的“礼法之士”们。嵇康性情峻切刚直,文风慷慨激烈,书信开篇,语气虽似缓和而内含概直,态度十分明朗坚决,转入正题后情绪渐渐强烈起来,由古人论放达及自己性情的放任疏懒,仿佛自嘲的口吻中充满着反嘲的冷蔑。随着感情的进一步激化,慷慨自陈间更加疾言厉色,直如弥衡击鼓,一挝而前,一口气推出七必不堪,二甚不可,以“自然”为干戈,直向礼法的虚伪扑杀上去,富于反抗性的刚直性格得到强烈的发泄和表现。文到高潮,笔锋却陡一回转,自陈新失母兄,子女尚幼……,措辞诚恳,婉言拒绝了作为友人的好心,完全是另一种感情,这才是写给友人的部分。

《与山巨源绝交书》以强烈的情感反映出嵇康对独立人格和精神自由的渴望,也反映出他对礼法束缚的坚决反抗,在当时混乱而黑暗的政治条件下,这封信又成为与司马氏集团公开对抗的宣言。他的刚烈和对“礼法之士”的极度蔑视与不满终于触怒了司马氏集团而导致他被杀。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文言文《伤仲永》教学方案设计

    文言文《伤仲永》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理念】  尽力挖掘文章美点,找出最佳途径让学生直接接触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

  • 潘金莲为何撩不到武松

    (一) 前度见段宏宇老师的一篇奇文《人徒手打死老虎这件事,连常识关都过不了》,说的是武松打虎事件。他说的没错,常人别说打虎,打死一头牛都不易。但小说家言,多有夸张语,武松打虎固然不合常识,鲁智深倒拔

  • 《王右丞集笺注》渭川田家·阅读理解

    渭川田家【题解】本篇选自《王右丞集笺注》卷三。王维(701?—761),字摩诘,先世为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其父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西 "> 赵普文言文导学案

    赵普文言文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准确翻译、背诵全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3.积累文言词语。  【重点突破

  • 〔法国〕帕特朗《再来一个春天(外1篇)》抒情散文鉴赏

    作者: 〔法国〕帕特朗 【原文】: 所有扰乱人心宁静的思想、激情都是爱情的奴隶。 ——柯勒律治 再来一个春天——再来一滴露

  • 所见-袁枚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袁枚古诗所见全诗及诗意赏析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注释  ⑴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⑶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⑷欲:想要。  ⑸捕:捉。 

  • 《欧阳修论作文》文言文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欧阳修论作文 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

  • 《南柯子·南歌子》鉴赏

    【注释】:此词借写景以抒春愁,词之上片写离情相思,下片写久别盼归。词之开篇以对句起 ,点出“愁”字,开门见山,直抒愁怀 。“梦”和“醉”二字,则说明这位愁人借以消愁解闷、自我麻醉的方法唯此二者。他害怕

  • 《春日春陪韩签虞丞解监修禊事即席中有虾菜梨》鉴赏

    【原题】:春日春陪韩签虞丞解监修禊事即席中有虾菜梨枣分韵得虾字

  • 伤感思念的诗句,伤感思念的古诗词集锦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李商隐《无题》 2、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3、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