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礼记·不食嗟来之食》原文鉴赏
《先秦散文·礼记·不食嗟来之食》原文鉴赏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②,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③,贸贸然来④。黔敖左奉食⑤,右执饮⑥,曰: “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⑦。终不食而死。
曾子闻之,曰:“微与⑧!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注释】 ①选自《礼记·檀弓下》。嗟:含有怜惜的叹呼声。 ②黔敖:齐平公时贵族。 ③袂:衣袖。辑屦:鞋破带落,拖着走路。 ④贸:通“眊”。贸贸然,目光失神,蒙昧不明的样子。 ⑤奉:同“捧”。 ⑥执:拿。饮:汤浆。 ⑦谢:道歉。 ⑧微:非。与:同“欤”。微欤:含有拿不定主意的否定语气。
【今译】 齐国发生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做饭,以备过路的饥民来吃。这时,来了一个饥民,用袖子遮着脸,拖着破鞋,双目失神地慢慢走过来。黔敖左手端着饭,右手拿着汤,用充满怜悯的语气对他说:“喂!过来吃吧。”那个饥民听到后瞪起眼睛望着黔敖说:“我就是不愿吃这嗟来之食,才落得这个地步。”黔敖听了,连连向他道歉,但他还是不肯吃,最终还是死于饥饿。
曾子听说这件事,加以评论:“这恐怕不对吧?别人无礼,当然应该拒绝,但是道歉之后,也就可以吃了。”
【总案】 这位不食嗟来之食的廉士死了。看起来他是死于饥荒,而实在是死于他耿介的秉性。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宁肯死于义而不可死于困厄的自洁精神,便在这则十分简短的故事中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而“不食嗟来之食”这句话,也成为后世许多志士仁人洁身全节的座右铭。
一篇不足一百字的小文章,能够把事件的背景、过程、结果及他人的评论交待得这么清楚,能够把三个人物的形象写得如此生动,又能够涉及并表达出比较深刻的人生态度,实属不易。作者所以能做到这些,看来重要的是善于运用对话刻画人物、阐发道理。
-
晚次乐乡县 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注释: ⑴杳(yǎo咬):无
-
《留侯论》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根据《史记·留侯世家》所记张良圯下受书及辅佐刘邦统一天下的事例,论证了“忍小忿而就大谋”、&ldquo
-
语义说明:形容神采飞扬,气度不凡。褒义。 使用类别:用在「仪表美好」的表述上。 气宇轩昂造句:01他个子不高,但气宇轩昂,大有男儿本色。 02新来的主管相貌堂堂,气宇轩昂,恐怕不是等閒之辈。 03他小
-
感伤待用情时只感伤,略无情处尽轻狂。每从情薄堆芹藻,更藉情浓秀断肠。隔绝情关卑世相,泳涵情雨老心香。不知情本诗消息,转借情风腻巧妆 "> 描写“友情爱情”的古代诗词名句
描写“友情爱情”的古代名言名句 1.嘤嘤鸣矣,求其友声------《诗经。小雅。伐木》 2.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3.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卫风
-
景公有所爱槐,令吏谨守之,植木县之,下令曰:“犯槐者刑,伤槐者死。”有不闻令,醉而犯之者。公闻之曰:“是先犯我令。”使吏拘之,且加罪焉。 其女往辞晏子之家
-
《嵩山赋》文言文 天下之中兮,嵩山当之无愧。周公测日兮,登封设置日晷。位居中岳兮,汤汤洛水溯回。北依黄河兮,蜿蜒曲折浪滚。南接颖水兮,波平浪静舟稳。东联新郑兮,古都枯木
-
1柳永凤栖梧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佚名诗经·邶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3秦观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
-
江城子·别徐州 苏轼 天涯流落思无穷! 既相逢,却匆匆。 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 为问东风余几许? 春纵,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 背归鸿,
-
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千古风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