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韩非子·内储说下六术①(节选)》原文鉴赏
《先秦散文·韩非子·内储说下六术①(节选)》原文鉴赏
晋平公觞客②,少庶子进炙而发绕之③,平公趣杀炮人④,毋有反令⑤。炮人呼天曰:“嗟乎!臣有三罪,死而不自知乎!”平公曰:“何谓也?”对曰:“臣刀之利,风靡骨断而发不断⑥,是臣之一死也;桑炭炙之⑦,肉红白而不焦,是臣之二死也。炙熟,又重睫而视之⑧,发绕炙而目不见,是臣之三死也。意者堂下其有翳憎臣者乎⑨?杀臣不亦蚤乎⑩!”
【注释】 ①《内储说》下篇所题名的“六微”:是指危害君权的六种隐蔽活动,要求君主警惕、防范。 ②晋平公:名彪,晋国国君。觞客,请客喝酒。 ③少庶子:年轻的侍从。一说官名。炙。烤的肉。④趣:通“促”。炮人,即庖人,厨师。 ⑤反:平反,指赦免。一说反,违反。 ⑥风靡:望风而倒,形容刀的锋利。靡,倒伏。 ⑦桑炭:用桑树烧成,火力旺。 ⑥重睫:睫毛相重,指眯着眼晴细看。⑨意:心想,猜想。堂下,指平时立于堂下的侍从。甚,岂。翳(yi易)憎,暗恨。翳,隐,暗。 ⑩蚤:通“早”。
【今译】 晋平公设宴请客,一个年轻侍从奉上的烤肉有头发缠绕着,平公立即命令杀掉厨师,不得赦免。厨师呼天喊道:“啊呀!我有三条死罪,死了自己都不明白呀!”平公说:“这三条罪是怎样个说法?”回答说:“我的刀极快,风披骨断而头发切不断,这是我的第一条死罪;用桑炭烤肉,瘐肉能烧红肥肉能烧白而头发烧不焦,这是我的第二条死罪;肉烤熟后,又眯着眼细看,头发缠在烤肉上而眼睛看不见,这是我的第三条死罪。猜想起来,君主堂下的侍从难道有暗恨我的人吗?杀我不也太早了吗!”
【总案】 厨师蒙冤,未尝没有鸣屈之语。不过他呼天叫地的话,并非言不择辞,语无伦次。而是情急生智,正话反说。一串牢骚话反而使动辄杀人的国君疑团涣然冰释,不意之祸反而促使厨师发表了一通绝妙的辩解词。刀利、炭好、重睫细看是大前提;骨断、肉熟、凝视是小前题;结论则是对此时至关紧要的头发:切不断、烧不焦、看不见。国君当然不会怀疑他所提供的刀炭不中用,骨断肉熟也不会成问题,换言之,即是有头发,也会切断烧焦,或者被重睫细视所发现。这样国君对结论的三个“不”,就必然修正为三个“能”。又进一步受到到岂有翳憎臣者”反向启示,必须会从厨师四个否定结论转化为肯定的回答。开头推出悬念,渲染气氛,波翻浪起。写“三罪”如乘风扬帆,一气排列,是由于厨师说起操刀拨火的职业话,所以词采飞扬;心有怨气,因而在活灵活现的描述之后紧缀出抑塞不平的感喟语。这两方面加强了气势,和抽丝剥茧的逻辑推理结合起来,就言“罪”而无罪了。
-
《目不见睫》文言文阅读 目不见睫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
-
真宗皇帝时,向文简①拜右仆射。麻下②日,李昌武③为翰林学士,当对④。上谓之曰:“朕自即位以来,未尝除仆射⑤。今日以命敏中,此殊命也,敏中应甚喜。”对曰:“臣今自
-
【甲】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
-
而说到《秦风》中表现战争的诗歌,人们立刻想到的是《无衣》和《小戎》。不错,《无衣》和《小戎》的确是《秦风》,乃至《诗经》中反映战争 "> 戒骄戒躁造句八则
【戒骄戒躁解释】防止和警惕自己产生骄傲和急躁的情绪。戒:防备,防止,警惕。 【戒骄戒躁造句】 ①我评上了“三好”学生,爸爸希望我要戒骄戒躁,争取更好的成绩。 ②老师时时提醒我们要戒骄戒
-
梅花岭记 〔清〕全祖望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督相史忠烈公①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
-
傅潜,冀州衡水人。太宗在藩邸,召置左右。即位,隶殿前左班,三迁东西班指挥使。征太原,一日,再中流矢。又从征范阳,先至涿州,与契丹战,生擒五百余人。翌日,上过其所,见积尸及所遗器仗,嘉叹
-
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1)。金陵为明之留都(2),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3)、游雨华台者(4),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虑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
古人云:“千载一圣,犹旦暮也;五百年一贤,犹比膊也。”言圣贤之难得,疏阔如此。倘遭不世明达君子,安可不攀附景仰之乎?吾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
-
千轴不如一书 原文 柳开①少好任气②,大言凌物。应举③时,以文章投主司④于帘⑤前,凡千轴⑥,载以独轮车。引试⑦日,衣襕⑧自拥车入,欲以此骇众取名。时张景⑨能文有名,唯袖一书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