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鲁迅《示众》散文全文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13 16:28:06阅读:81

示众

首善之区的西城的一条马路上,这时候什么扰攘也没有。火焰焰的太阳虽然还未直照,但路上的沙土仿佛已是闪烁地生光;酷热满和在空气里面,到处发挥着盛夏的威力。许多狗都拖出舌头来,连树上的乌老鸦也张着嘴喘气,——但是,自然也有例外的。远处隐隐有两个铜盏相击的声音,使人忆起酸梅汤,依稀感到凉意,可是那懒懒的单调的金属音的间作,却使那寂静更其深远了。

只有脚步声,车夫默默地前奔,似乎想赶紧逃出头上的烈日。

“热的包子咧!刚出屉的……。”

十一二岁的胖孩子,细着眼睛,歪了嘴在路旁的店门前叫喊。声音已经嘶嗄了,还带些睡意,如给夏天的长日催眠。他旁边的破旧桌子上,就有二三十个馒头包子,毫无热气,冷冷地坐着。

“荷阿!馒头包子咧,热的……”

像用力掷在墙上而反拨过来的皮球一般,他忽然飞在马路的那边了。在电杆旁,和他对面,正向着马路,其时也站定了两个人:一个是淡黄制服的挂刀的面黄肌瘦的巡警,手里牵着绳头,绳的那头就拴在别一个穿蓝布大衫上罩白背心的男人的臂膊上。这男人戴一顶新草帽,帽檐四面下垂,遮住了眼睛的一带。但胖孩子身体矮,仰起脸来看时,却正撞见这人的眼睛了。那眼睛也似乎正在看他的脑壳。他连忙顺下眼,去看白背心,只见背心上一行一行地写着些大大小小的什么字。

刹时间,也就围满了大半圈的看客。待到增加了秃头的老头子之后,空缺已经不多,而立刻又被一个赤膊的红鼻子胖大汉补满了。这胖子过于横阔,占了两人的地位,所以续到的便只能屈在第二层,从前面的两个脖子之间伸进脑袋去。

秃头站在白背心的略略正对面,弯了腰,去研究背心上的文字,终于读起来:

“嗡,都,哼,八,而……”

胖孩子却看见那白背心正研究着这发亮的秃头,他也便跟着去研究,就只见满头光油油的,耳朵左近还有一片灰白色的头发,此外也不见得有怎样新奇。但是后面的一个抱着孩子的老妈子却想乘机挤进来了;秃头怕失了位置,连忙站直,文字虽然还未读完,然而无可奈何,只得另看白背心的脸:草帽檐下半个鼻子,一张嘴,尖下巴。

又像用了力掷在墙上而反拨过来的皮球一般,一个小学生飞奔上来,一手按住了自己头上的雪白的小布帽,向人丛中直钻进去。但他钻到第三——也许是第四——层,竟遇见一件不可动摇的伟大的东西了,抬头看时,蓝裤腰上面有一座赤条条的很阔的背脊,背脊上还有汗正在流下来。他知道无可措手,只得顺着裤腰右行,幸而在尽头发见了一条空处,透着光明。他刚刚低头要钻的时候,只听得一声“什么”,那裤腰以下的屁股向右一歪,空处立刻闭塞,光明也同时不见了。

但不多久,小学生却从巡警的刀旁边钻出来了。他诧异地四顾:外面围着一圈人,上首是穿白背心的,那对面是一个赤膊的胖小孩,胖小孩后面是一个赤膊的红鼻子胖大汉。他这时隐约悟出先前的伟大的障碍物的本体了,便惊奇而且佩服似的只望着红鼻子。胖小孩本是注视着小学生的脸的,于是也不禁依了他的眼光,回转头去了,在那里是一个很胖的奶子,奶头四近有几枝很长的毫毛。

“他,犯了什么事啦?……”

大家都愕然看时,是一个工人似的粗人,正在低声下气地请教那秃头老头子。

秃头不作声,单是睁起了眼睛看定他。他被看得顺下眼光去,过一会再看时,秃头还是睁起了眼睛看定他,而且别的人也似乎都睁了眼睛看定他。他于是仿佛自己就犯了罪似的局促起来,终至于慢慢退后,溜出去了。一个挟洋伞的长子就来补了缺;秃头也旋转脸去再看白背心。

长子弯了腰,要从垂下的草帽檐下去赏识白背心的脸,但不知道为什么忽又站直了。于是他背后的人们又须竭力伸长了脖子;有一个瘦子竟至于连嘴都张得很大,像一条死鲈鱼。

巡警,突然间,将脚一提,大家又愕然,赶紧都看他的脚;然而他又放稳了,于是又看白背心。长子忽又弯了腰,还要从垂下的草帽檐下去窥测,但即刻也就立直,擎起一只手来拼命搔头皮。

秃头不高兴了,因为他先觉得背后有些不太平,接着耳朵边就有唧咕唧咕的声响。他双眉一锁,回头看时,紧挨他右边,有一只黑手拿着半个大馒头正在塞进一个猫脸的人的嘴里去。他也就不说什么,自去看白背心的新草帽了。

忽然,就有暴雷似的一击,连横阔的胖大汉也不免向前一跄踉。同时,从他肩膊上伸出一只胖得不相上下的臂膊来,展开五指,拍的一声正打在胖孩子的脸颊上。

“好快活!你妈的……”同时,胖大汉后面就有一个弥勒佛似的更圆的胖脸这么说。

胖孩子也跄踉了四五步,但是没有倒,一手按着脸颊,旋转身,就想从胖大汉的腿旁的空隙间钻出去。胖大汉赶忙站稳,并且将屁股一歪,塞住了空隙,恨恨地问道:

“什么?”

胖孩子就像小鼠子落在捕机里似的,仓皇了一会,忽然向小学生那一面奔去,推开他,冲出去了。小学生也返身跟出去了。

“吓,这孩子……。”总有五六个人都这样说。

待到重归平静,胖大汉再看白背心的脸的时候,却见白背心正在仰面看他的胸脯;他慌忙低头也看自己的胸脯时,只见两乳之间的洼下的坑里有一片汗,他于是用手掌拂去了这些汗。

然而形势似乎总不甚太平了。抱着小孩的老妈子因为在骚扰时四顾,没有留意,头上梳着的喜鹊尾巴似的“苏州俏”便碰了站在旁边的车夫的鼻梁。车夫一推,却正推在孩子上;孩子就扭转身去,向着圈外,嚷着要回去了。老妈子先也略略一跄踉,但便即站定,旋转孩子来使他正对白背心,一手指点着,说道:

“阿,阿,看呀!多么好看哪!……”

空隙间忽而探进一个戴硬草帽的学生模样的头来,将一粒瓜子之类似的东西放在嘴里,下颚向上一磕,咬开,退出去了。这地方就补上了一个满头油汗而粘着灰土的椭圆脸。

挟洋伞的长子也已经生气,斜下了一边的肩膊,皱眉疾视着肩后的死鲈鱼。大约从这么大的大嘴里呼出来的热气,原也不易招架的,而况又在盛夏。秃头正仰视那电杆上钉着的红牌上的四个白字,仿佛很觉得有趣。胖大汉和巡警都斜了眼研究着老妈子的钩刀般的鞋尖。

“好!”

什么地方忽有几个人同声喝采。都知道该有什么事情起来了,一切头便全数回转去。连巡警和他牵着的犯人也都有些摇动了。

“刚出屉的包子咧!荷阿,热的……”

路对面是胖孩子歪着头,磕睡似的长呼;路上是车夫们默默地前奔,似乎想赶紧逃出头上的烈日。大家都几乎失望了,幸而放出眼光去四处搜索,终于在相距十多家的路上,发见了一辆洋车停放着,一个车夫正在爬起来。

圆阵立刻散开,都错错落落地走过去。胖大汉走不到一半,就歇在路边的槐树下;长子比秃头和椭圆脸走得快,接近了。车上的坐客依然坐着,车夫已经完全爬起,但还在摩自己的膝髁。周围有五六个人笑嘻嘻地看他们。

“成么?”车夫要来拉车时,坐客便问。

他只点点头,拉了车就走;大家就惘惘然目送他。起先还知道那一辆是曾经跌倒的车,后来被别的车一混,知不清了。

马路上就很清闲,有几只狗伸出了舌头喘气;胖大汉就在槐阴下看那很快地一起一落的狗肚皮。

老妈子抱了孩子从屋檐阴下蹩过去了。胖孩子歪着头,挤细了眼睛,拖长声音,磕睡地叫喊——

“热的包子咧!荷阿!……刚出屉的……。”

1925年3月18日

【导读】

天地无可遁形

鲁迅的小说常以“揭疮疤”的方式,将人和社会的真相公诸于众,令堕落、麻木、邪恶、残暴者无可遁形。读他的小说,譬如《示众》,有时会产生被一种独特的暗流吸引、包围的压迫感,这股力量是从哪里来的呢?

英国作家伍尔夫说:“我们不应该对作者发号施令,而应该设身处地为作者设想——成为作者的合伙人和同谋者。”小说写的是围观行刑的场景,通过“看与被看”的示众故事,揭露了人性泯灭的事实。为什么会产生来自四面八方的压迫感?自然和故事内容有关,一群人,人挤人,看一个人被行刑,场面、情境、氛围都有压抑、逼迫感。经典小说还需要回头看,只有反复阅读才能发现作家悄悄布下的天罗地网。

鲁迅对看客身份的选择就耐人寻味,他十分关注小孩、学生和女人,特别是孩子。

找出关于“十一二岁的胖男孩”的描写文字,想一想,为什么要花费如此多的笔墨?十一二岁,本是在学校接受知识和人生启蒙的年龄,而胖孩子却为了生存而从事着与年龄极不相称的“卖包子”生意。他一声声带着睡意的叫卖,相信会令所有读者生发怜悯之心。而鲁迅所要表达的绝非“怜悯之心”这么简单。充满好奇心的年龄和缺乏善性引导的教育,让孩子成为了随众而嬉,充当无知看客的人。他费劲心思“研究”、用尽力量“冲挤”、莫名其妙“受伤”的情节,还有从睡意中来,到瞌睡中离去的细节,不禁让我们想起鲁迅深沉而急切的呼唤:救救孩子!救孩子,就是救民族的未来,缺乏人性启蒙的教育将是失败的教育。

再看看关于学生的描写。这里的小学生分明不是纯正的孩子,而是东张西望、上蹿下跳、昏昏沉沉、无所事事的小丑。从游刃有余的“钻功”和闹中取静的“吃功”来看,他们谙于此道已久,做有闲的看客为时已长。入木三分的细节描写,深刻地表现了学生人性的缺位。

小说中还有一些描写抱着孩子的老妈子的文字。“老妈子”就是为人劳作、替人吃苦的下人,本身是弱者,需要帮助和关心的对象。她也是很“关心”受难者的人,抱着孩子也要挤进密不通风人群探个究竟。可惜的是她所有的努力,就是为了看一看“好看”的情景。还有一件令人担忧的事:她始终抱着孩子。孩子是无辜的,他还没有价值判断和分辨是非的意识和能力,正耳濡目染地接受着老妈子的“熏陶”,或许这个孩子将会成为另一个小学生或胖孩子。鲁迅不但看见了学校教育缺乏人性启蒙的现状,还关注到家庭中人性教育缺位的事实。小说开篇,鲁迅不直呼“首都”或“北京”,而是称“首善之区”。什么是“首善之区”?首善,是上善,也就是天下楷模。首善之区“不善”,这一称呼隐含了鲁迅对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现状的担忧。

此外,看客们还有另一个特点:横跨各个年龄阶段,包括孩童、少年、青年、壮年和老年。鲁迅揭示人性沦丧危害的深广,已不只是哪个人或哪个年龄阶段的人的事,更在强调和呼吁人性启蒙要从孩子抓起,但不只是孩子,无论男女或老幼,都需要启蒙。个人的不幸成了示众的材料,别人的示众成了集体狂欢的节日。人性沦丧的人是寂寞的、孤独的、非理性的,甚至是丧失理智的。丢失人性的人还能称为“人”吗?读这样的作品怎能不产生压迫感呢?

除此而外,你还有哪些发现?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晏子谏杀烛邹》文言文翻译

    《晏子谏杀烛邹》文言文翻译   《晏子谏杀烛邹》讲的是齐景公因为烛邹没管好鸟而要杀他,晏子给烛邹委婉的列举了三条罪状,其实并不是让齐景公杀了他,而是婉转地提醒他,杀了烛

  • 初中语文文言文试题和答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试题和答案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摇摇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

  • 掩耳盗铃的文言文解释

    掩耳盗铃的文言文解释   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②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③;以锤④毁之,钟况然⑤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⑥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7)也!  注

  • 狗跑泉文言文翻译

    狗跑泉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积累是考试得分技巧之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狗跑泉文言文翻译,看看你都翻译对了吗?  狗跑泉文言文翻译  晋朝太和年中,广陵人杨生养了一只狗,非常

  • “滕元发,字达道,东阳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滕元发,字达道,东阳人。性豪隽慷慨,不拘小节。九岁能赋诗,范仲淹见而奇之。举进士,廷试第三,授大理评事、通判湖州。孙沔守杭,见而异之,曰:“奇才也,后当为贤将。”授以治剧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原文解读|赏析综述|题解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题解】这首诗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 "> 卢照邻生平简介及主要代表作品

    卢照邻(约636--695后)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初任邓王府典签,后迁新都尉,染风疾辞官。居太白山中,服丹药中毒,手足残废,徙居阳翟县茨山下,买园筑坟,终因政治上的失意和病痛折

  • 李白《子夜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子夜秋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①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②情。 何日平胡虏③,良人④罢远征。 【注释】 ①捣衣:将洗过的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木杵捣去碱质。

  • 历朝历代的中秋祭月礼仪

    中秋又叫仲秋、月夕,是华夏岁时节日系统中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民俗节日。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历来的说法,皆把嫦娥、玉兔、元末起义之事纳入其中。其实,中秋节最核心的起源要素,是自上古时代即有的敬月信仰,以

  • 晏殊《踏莎行·小径红稀》表达什么?《踏莎行·小径红稀》原文及赏析

    踏莎行 晏殊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 查看更多

相关栏目: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