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汉魏六朝散文·陶渊明·感事不遇赋并序》原文鉴赏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13 16:23:44阅读:501

《汉魏六朝散文·陶渊明·感事不遇赋并序》原文鉴赏

昔董仲舒作《士不遇赋》1 ,司马子长又为之2。余尝以三馀之日3,讲习之暇4,读其文,慨然惆怅。夫履信思顺5,生人之善行6;抱朴守静7,君子之笃素8。自真风告逝9,大伪斯兴10,闾阎懈廉退之节11,市朝驱易进之心12。怀正志道之士,或潜玉于当年13;洁已清操之人,或没世以徒勤14。故夷、皓有“安归”之叹15,三闾发“已矣”之哀16。悲夫!寓形百年17,且瞬息已尽;立行之难18,而一城莫赏19。此古人所以染翰慷慨20,屡伸而不能已者也21。夫导达意气22,其惟文乎23?抚卷踌躇24,遂感而赋之25

咨大块之受气26,何斯人之独灵27!禀神智以藏照28,秉三五而垂名29。或击壤以自欢30,或大济于苍生31;靡潜跃之非分32,常傲然以称情33。世流浪而遂徂34,物群分以相形35。密网裁而鱼骇36,宏罗制而鸟惊37;彼达人之善觉38,乃逃禄而归耕。山嶷嶷而怀影39。川汪汪而藏声40;望轩唐而咏叹41,甘贫贱以辞荣。淳源汩以长分42美恶作以异途:原百行之攸贵43,莫为善之可娱44。奉上天成命45,师圣人之遗书,发忠孝于君亲,生信义于乡闾。推诚心而获显46,不矫然而祈誉47。嗟乎48!雷同毁异49,物恶其上50,妙算者谓迷51,直道者云妄52。坦至公而无猜53,卒蒙耻以受谤54。虽怀琼而握兰55,徒芳洁而谁亮56?哀哉!士之不遇,已不在炎帝帝魁之世57。独祗修以自勤58,岂三省之或废59;庶进德以及时60。时既至而不惠61。无爰生之晤言62,念张季之终蔽63;愍冯叟于郎署64,赖魏守以纳计65。虽仅然于必知66,亦苦心而旷岁67。审夫市之无虎68,眩三夫之献说69。悼贾傅之秀朗70,纡远辔于促界71;悲董相之渊致72,屡乘危而幸济73。感哲人之无偶74,泪淋浪以洒袂75。承前王之清诲76,曰天道之无亲77;澄得一以作鉴78,恒辅善而佑仁79。夷投老以长饥80,回早夭而又贫81;伤请车以备椁82,悲茹薇而殒身83。虽好学与行义84,何死生之苦辛!疑报德之若兹85,惧斯言之虚陈86。何旷世之无才87,罕无路之不涩88;伊古人之慷慨,病奇名之不立89。广结发以从政90,不愧赏于万邑91,屈雄志于戚竖92,竟尺土之莫及93!留诚信于身后94,动众人之悲泣95。商尽规以拯弊96,言始顺而患入97。奚良辰之易倾98,胡害胜其乃急99!苍旻遐缅100,人事无已;有感有昧101,畴测其理102?宁固穷以济意103,不委曲而累已。既轩冕之非荣104,岂缊袍之为耻105?诚谬会以取拙106,且欣然而归止。拥孤襟以毕岁107,谢良价于朝市108

【注释】 1董仲舒:西汉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西汉广川人,汉景帝时为博士、汉武帝时常召策问·著有《春秋繁露》等书。所作《感事不遇赋》收在《古文苑》中。2司马子长: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人,为我国西汉时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汉武帝时曾任太史令,著有我国节一部记传通史《史记》,所作《悲士不遇赋》收《艺文类聚》中。3三馀之日:指闲暇的时间。三国时魏国董遇。精通《老子》、《左氏传》,他曾对子弟们说:“读书当用三馀。冬者岁之馀,夜者日之馀,阴雨者时之馀。” 4讲习之暇:指教授学生以外的空余时间。5履信思顺:履,践。信,信义。思,考虑。顺,忠孝。古以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为“六顺”。6生人:生民,即民众。善行:好的品行。7抱朴守静:怀抱淳朴,坚守道德。8笃素:纯厚的心志。9真风:淳朴的社会风尚。告逝:消逝。10大伪:极度的虚伪奸诈。斯:乃。11闾阎:里巷,闾为里门,阎为巷门。这里代指社会。廉退:廉洁退让。节:节操。12市朝:指朝廷。驱:鼓励,驱动。易进:缴幸获取。13潜玉:藏玉,指隐居不仕。当年:壮年。14没世:终身。徒勤:徒然劳苦。15夷:指伯夷,叔齐,二人是商朝孤竹君的儿子,周灭商后,因耻食周粟而隐于首阳山,曾作歌曰:“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皓:指商山四皓,秦末汉初隐于商山的四位老人,即夏黄公,绮里季、东园公、角里先生。曾作歌曰:“唐虞世远,吾将安归。” 16三闾:指屈原,屈原曾为三闾大夫,职掌王族屈、景、昭三姓之事。已矣之叹:指《离骚》。《离骚》结尾有:“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 17寓形:寄身。百年:指一生。18立行:建立功业。19一城:城邑之地。一城莫赏,指没有得到封赏。20染翰:指蘸墨作文。21屡伸:反复舒发。已:止。22导达:渲泄。意气:指思想感情。23其:大概。惟:只。24踌躇:犹豫。这里指反复思索沉吟。25赋:抒写。26咨(zi姿):叹。大块;大地。受气:古人认为万物都受阴阳之气而产生,所谓“气生万物”。27独灵:独有其灵智。28禀:承接。藏照:藏其光明。29秉:持,拿着。三五:三,指天、地、人。五,指仁、礼、智、信。垂名:留名。30击壤:古代的一种游戏,壤者“以木为之,前广后锐,长尺三寸,其形如履。先侧一壤于地,遥于三四十步,以手中壤击之,中者为止。”见王应麟《困学纪闻》引《风土记》。这里指隐居自娱。31大济于苍生:对民众有大补益。这里指出仕济民。32靡:无。潜跃:潜,潜藏,隐居。跃,显达,出仕。非分:不合乎情理。33称情:任随自己的感情。34徂:往,过去。35物:指人。形:对照,比较。36裁:制。37罗:捕鸟的网。38达人:通达而见识的人。善觉:善于观察形势。39嶷嶷:山势高峻的样子。影:指达人的身影。40汪汪:水面宽广的样子。声:指达人之声。41轩唐:轩,轩辕,黄帝的名。唐,唐尧,名放勋,号尧,曾封于唐,故称唐尧。42淳:清。汩(gu股):水流动的样子。43原:探究。百行:各种行为。攸贵:所贵。44可娱:可使自身感到欢娱。45上天:天道,天理。成令:永恒不变的道理。46显:显耀,尊显。47矫然:虚伪造作。48嗟乎:叹息声。49雷同:指人云亦云。毁异:诋毁异己。50恶:忌恨。其上:胜过自己的人。51妙算者:机智而有预见的人。迷:胡涂。52直道者:讲直理的人。妄:虚妄。53坦:无私。重公:最公平。不猜:不猜忌别人。54卒:终于。55怀琼:琼,美玉,喻贞洁。内怀贞洁。兰:兰草,喻芳香。56亮:理解。57炎帝:神农氏,姜姓,以火德王,故号炎帝。帝魁:上古帝王名。58祗修:祗(zhi肢),敬。修,修行。59三省:《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多次反省。60庶:希望。61不惠:不顺利。62爰生:爰盎,字丝,汉文帝时任中郎将,景帝时官至太常,甚得文、景二帝的信任。晤言:指爰盎在文帝面前推荐张释之的事。63张季:字释之,西汉时人,以骑郎事文帝十年不得升迁,欲免归,后经爰盎推荐得为谒者仆射。蔽:掩盖,埋没。64愍:同悯。冯叟:冯唐,西汉时人,文帝时为郎中署长,当文帝有一次问冯唐:“父老何自为郎?” 65魏守:魏尚,西汉时人,文帝时为云中太守,守边有功,后因虚报战功,被削爵治罪,冯唐认为赏太轻而罚太重,文帝接受了他的建议,令他持节赦魏尚,复为云中太守。纳计:接受谏言。66仅然:相近,几乎。知:知遇。67旷岁:空耗岁月。68审:确实。69眩:惑。三夫之献说:“三夫,三人。《韩非子·内储说上》:“(魏)庞恭与太子(将)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 70贾傅:贾谊,西汉洛阳人,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曾任长沙王太傅和梁怀王太傅。秀朗:聪明而有学问。71纡:曲。辔(pei配):马笼头,这里指马。促界:狭窄界域。72董相:董仲舒曾先后任江都王相、胶西王相,故称。渊致:学问渊博致用。73屡乘危而幸济:董仲舒为官时曾多次获罪,幸而得免,后来他乞病归乡治学。74哲人:聪明智慧的人。偶:双 75袂(mei妹):衣袖。76前王:指素王,即古代圣哲。清诲:清楚的教诲。77天道之无亲:《史记·伯夷列传》:“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天道对任何人都无亲疏之分。78澄:清,指天。《老子》:“天得一以清”。鉴:镜,这里作审视讲。79恒:经常。80夷:伯夷、叔齐。投老:到老。81回:颜回,孔子最得意的学生,家贫,早亡。82请车以备椁:《论语·先进》:“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槨。”颜路是颜回的父亲,也是孔子的学生。椁同槨,古之殓尸,用两重木,里为棺,外为橔。83茹薇而殒身:《史记·伯夷列传》载:伯夷、叔齐隐于首阳山,不食周粟,“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茹:吃。薇:野菜。84好学:指颜回之好学。行义:指伯夷、叔齐之行义。85若兹:像这样。指颜回与伯夷、叔齐的结局。86斯言:指前面“前王之清诲”的话。陈:设。87旷世:空绝一世。88罕:很少。涩:阻塞。89病:忧虑。奇名:美好的名声。90广结发政:广,李广,西汉名将。结发:束发。古代男子二十岁束发戴冠。政:政事,这里指李文从军为官。《史记·李将军列传》:“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91不愧赏于万邑:李广为武骑常侍时,文帝曾说:“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92戚竖:戚,外戚。竖,对年轻小人的蔑称。汉武帝无狩四年,李广从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出击匈奴,因失道误期而自杀。93尺土之莫及:指李广至死未得爵色,位不过九卿。94留诚信于身后:司马迁赞李广:“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 95动众人之悲泣:李广死后,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皆为垂涕。96商:王商,字子威,西汉成帝时任左将军,皇帝很信任他。后为丞相。遭大将军外戚王凤的忌恨,被陷害免相,发病吐血而死。尽:尽心尽力。规:谋划,拯弊:拯救时弊。97患入:祸患接踵而至。98奚:何。良辰:指施展才能的好时机。倾:复。99胡:为什么。胜:超过自己的人。100苍旻:苍天。旻(ming民):天。遐缅:遥远。101感:感悟。昧:疑惑。102畴:谁。103穷:困迫,没有出路。济:满足。104轩:官车。冕:礼帽。105缊袍:旧棉衣。106谬:谬误。会:际遇。拙:笨拙。107襟:襟怀,这里指素志。毕岁:终生。108谢:辞。良价:高价,这里指高官。

【今译】 从前董仲舒作《士不遇赋》,司马迁也作《悲士不遇赋》。我曾在“三余”的日子,讲授诗书的闲暇时间,读他们的赋作,不禁感慨惆怅。遵守信义,讲究忠孝,是人们善良的品行,胸怀纯朴,恪守道德,是君子纯厚的素质。自从淳朴的风尚消逝后,虚伪的风气便盛行起来,民间厌倦了廉洁谦让的操行,朝廷上驱动着侥幸升官的心理。心怀正义,志在事业的人士,或者正当壮年便隐居起来,洁身自好,操行清高的人,或者白白勤苦终身。所以伯夷叔齐与商山四皓皆有“我将回到何处”的叹谓,三闾大夫屈原也发出“算了吧”的哀鸣。悲哀啊!人生在世不过百年,瞬息之间便已度尽,建功立业多么困难,又得不到封侯赐邑的奖赏。这就是古人所以慷慨挥毫,一再申述而不能停止的原因。传达思想,渲泄情绪,大概只有写文章吧?我抚着他们的文章心绪难平,故有感而作《感士不遇赋》。

可叹大地禀受阴阳之气,为何只有人成为万物之灵?承受神明智慧而内心聪颖,具有三才五常而成就了名声。或隐居以自我欢娱,或出仕而拯救百姓,不论隐居出仕都任其自然,常高傲地任凭自己的性情。时代动荡,光阴流逝,人们相比较有了高下之分。制成细密的渔网使鱼儿害怕,织就恢宏的罗网使鸟儿心惊,那些通达的智者善于观察形势,便逃避做官而回家务农。山峦嶷嶷隐匿着我的身影,川流浩浩掩盖了我的声音。向往着黄帝、唐尧的时代而长久叹息,甘心贫贱而辞去富贵尊荣。

清淳的泉水流出后便会分流,懂得了美与丑好坏就有了区分。推究各种行为中最可贵的,只有行善最能令人欣慰。遵奉上天永恒的道理,学习圣人留下的典籍。对君亲奉献自己的忠孝,在乡里复兴信义。推出诚心以获得尊显,不用虚伪欺骗希求荣誉。

唉!人们都人云亦云地诋毁异己,总是忌恨胜过自己的人。有远见的人被说成糊涂,直言的人被说成狂妄。坦然公正不猜疑别人,结果会蒙受耻辱遭到毁谤。虽怀有琼玉手握兰草,也只是徒然芳洁有谁欣赏?悲伤啊!士人不被知遇,是没有赶上炎帝、帝魁的时代。独自谨慎地修养而勤奋不息,每日自省不能荒废。希望增进品德以遇到好机会,时机已经来到却又失去。没有爰盎当面向皇帝奏对,张释之的才能终生会被埋没;可怜冯唐老了还只任郎中署长,靠替魏尚论功才采纳他的计议。虽然想到他们必然会被知遇,但也愁苦地空耗了多少岁月。的确知道集市上不会有老虎,可就是被三个人的胡说所迷惑。可惜贾谊是那样的博学而聪明,千里马只能在狭窄的道路上踯躅。悲叹董仲舒的学识渊博,多次在危难中得以解脱。感叹哲人难有遇合,泪水流淌洒满衣襟。

承蒙古代圣贤清楚的教诲,说:天道不讲私情;上天用同一标准来审视下方,总是辅助善良保佑仁人。可是伯夷老了却忍饥挨饿,颜回过早地死去并一生贫困。令人哀伤的是颜父请求孔子卖掉车乘以备棺椁,可悲的是伯夷、叔齐靠吃野菜为生结束了生命。虽然颜回好学而夷、齐行义,为什么他们的生死都这样艰辛悲苦!这样回报有德之人令人怀疑,只怕天道无亲只是虚设空论。

哪里是空绝一世没有人才,实在是进仕之路阻塞不通。古人那样慷慨不平,忧虑的是不能建立美好的名声。李广自少年时就与匈奴作战,封他万户侯也当之无愧,可雄伟的志向却被小人摧折,竟然尺寸之封也没得到,只有他待人诚信留在身后,感动得众人为之悲泣。王商尽心规划拯救时弊,意见刚被采纳祸患便接踵而至。为什么多时光那么容易消逝,而谗言胜己者总是那么急迫!

苍天多么遥远,人事没有停息;有的人事可以感悟,有的人事却迷惑无知,谁能探测它的道理?宁可固守穷困以满足自己的心意,也不愿委曲求全而劳累自己,既然认为高官厚禄并不荣耀,怎么会觉得穿旧衣破袄令人耻辱?假如不识时的出仕会有一个笨拙的结果,就不如欣然终止而回归乡里。怀抱自己的素志度过一生,朝廷给以高官厚禄也谢绝不从。

【集评】 明·张自烈辑《笺注陶渊明集》卷五:今人唯不甘贫贱,乱贼、贪吏四出莫禁,天下多难,民生日促,实由于此。

渊明乐天知命。然初志不遂,感慨流连,洒泪盈袂。士不遇时,其有伤类如此。

此赋未为佳,独其中“师圣人之遗书”、“不委曲而累已”,此二语足以津筏我人。至于“夷投老以长饥,回早夭而又贫”,语气悲咽。每读至此,不觉泫然欲涕,文之感人如此。

清·邱嘉穗《东山草堂陶诗笺》卷五:起结皆尽性至命之言,能明出处之分,而洁去就之义,中间杂引古人,无非此意。陶公真有学有守者哉。

清·孙人龙纂辑《陶公诗评注初学读本》卷二:公一生贞志不休,安道苦节,其本领见于此数语。虽感士不遇,而归于固穷笃志。读其文,真可使驰竟情遣,鄙吝意祛,所谓有助于风教,岂不信哉!

清·方宗诚《陶诗真诠》:“原百行之攸贵,莫为善之可娱。奉上天之成令,师圣人之遗书;发忠孝于君亲,生信义于乡闾。推诚心而获显,不矫然而祈誉。”句句皆圣贤之学。

清·刘熙载《艺概》卷三《赋概》:董广川《士不遇赋》云:“虽矫情而获百利兮,复不如正心而归一善。”此即正谊明道之为。司马子长《悲士不遇赋》云“没世无闻,古人唯耻。”此即述往事、思来者之情。陶渊明《感士不遇赋》云:“宁固穷以济意,不委曲求而累已。”此即屡空晏如之意。可见古人言必由志也。

诗,持也。此义通之于赋。如陶渊明之《感士不遇》,持已也。李习之之《幽怀》,持世也。

【总案】 《感士不遇赋》是陶渊明晚年的作品,具体写作时间其说不一,一般认为作于宋永初三年,当时作者五十八岁。也有人认为作于晋义熙十二年,时作者五十二岁。赋前有序文精要地叙述了本赋创作的原因。士这一阶层,在封建社会里有它特定的浮沉规律。在黑暗社会中有才华的正直之士没有被合理的使用,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对此陶渊明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有很深刻的认识和感受。作者在赋中回顾了往古“轩唐”盛世的景象,随时光流逝,人心不古,社会上虚伪之风盛行,道德败坏,正直善良的人遭受诬蔑,廉洁谦让的节操没有了,代之以投机钻营,使人人自危,有识之士只好隐居山林,躬耕陇亩。作者以古喻今,引用古代许多仁人志士遭受迫害被埋没的事例,来发泄自己心中的怨恨。可贵的是,作者由对社会政治的不满,进一步发展到对“天道”的怀疑,对“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提出了质询:“疑报德之若兹,惧斯言之虚陈。”他认清了政治的黑暗与世道的虚伪,深知“大济于苍生”的志愿不能实现,而又无力改变这种现实,不愿同流合污,那只好洁身远祸,走“逃禄而归耕”的隐居之路,表现出一种宁死宁贫也不与黑暗势力妥协的高尚气节。这篇赋描写了正直之士在黑暗政治中陷于进退两难处境的极大不幸,和由此而产生的内心矛盾,感情激愤,语气强烈,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TAG标签: 古文赏析

  • 上一篇: 醉汉
  • 下一篇:返回列表
  • 猜你喜欢
    • 苏 轼《赠刘景文》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赠刘景文苏 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苏轼,本卷《春宵》、《上元侍宴》、《海棠》、《中秋月 "> 刘沧《洛神怨》咏甄妃诗词

      在诗歌的水面,甄妃是飘逸的女神,而在湍急的男人之河里,甄妃却无法挽回沉落的命运。"> 白居易《松树》全诗赏析

      白金换得青松树,君既先栽我不栽。幸有西风易凭仗,夜深偷送好声来。

    • 陈规传的文言文翻译

      陈规传的文言文翻译   大家看的懂陈规传的文言文吗?下面小编整理了陈规传的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陈规传的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  陈规,字正叔,绛州稷山人。明昌

    • 千家诗《杜 牧·秋 夕》题解与鉴赏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1],轻罗小扇扑流萤[2]。 天阶夜色凉如水[3],坐看牵牛织女星[4]。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 ">

    • 梦见水蛭

      梦见水蛭主女人失财。

    • 对牛弹琴文言文及翻译

      对牛弹琴文言文及翻译   《对牛弹琴》是东汉学者牟融的代表作之一,选自《牟子理惑论》,讲述了战国时期公明仪为牛弹奏乐曲的故事。那么相关的`翻译和原文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大

    • 置之度外造句六则

      语义说明:不放在心上,不加理会。 使用类别:用在「轻视忽略」的表述上。 置之度外造句:01为了国家、民族,他早已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02为了完成国家交付的任务,她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03他一心只注意

    • 白居易诗《惜牡丹花》原文翻译鉴赏:惆怅阶前红牡丹

      惜牡丹花 惆怅阶前红牡丹, 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yīng)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kān)。 【注释】 (1)惆怅:伤感,愁闷,失意。 阶:台阶。

    • 《插花吟》赏析

        作者热情地赞颂了那一时代,他把芳菲的春景、闲适的生活和整个社会状况联系起来写,表达了内心极度的欢愉,毫无粉饰太平之嫌,写得真实、健康、开朗。“头上花枝照酒卮,酒卮中有好花枝。”插花者即是年过花甲的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