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诗《惜牡丹花》原文翻译鉴赏:惆怅阶前红牡丹
惆怅阶前红牡丹,
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yīng)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kān)。
【注释】
(1)惆怅:伤感,愁闷,失意。
阶:台阶。
(2)残:凋谢。
(3)明朝:明天。
(4)衰:枯萎,凋谢。
红:指牡丹花。
把火:手持火把。
【翻译】
惆怅地看着台阶前的红牡丹,傍晚到来的时候只有两枝残花还开着。料想明天早晨大风刮起的时候应该把所有的花都吹没了,在夜里我珍惜衰谢的牡丹如火一样越发红得浓艳迷人。
【赏析】
在群芳斗艳的花季里,被誉为国色天香的牡丹花总是姗姗开迟,待到牡丹占断春光的时候,一春花事已经将到尽期。历代多愁善感的诗人,对于伤春惜花的题材总是百咏不厌。而白居易这首《惜牡丹花》却在无数惜花诗中别具一格。人们向来在花落之后才知惜花,此诗一反常情,却由鲜花盛开之时想到红衰香褪之日,以“把火”照花的新鲜立意表现了对牡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
全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但文气跌宕回环,语意层层深入。首句开门见山,点出题意:“惆怅阶前红牡丹”,淡淡一笔,诗人的愁思,庭院的雅致,牡丹的红艳,都已历历分明。“惆怅”二字起得突兀,造成牡丹花似已开败的错觉,立即将读者引入惜花的惆怅气氛之中。第二句却将语意一转:“晚来唯有两枝残。”强调到晚来只有两枝残败,读者才知道满院牡丹花还开得正盛。“唯有”、“两枝”,语气肯定,数字确切,足见诗人赏花之细心,只有将花枝都认真数过,才能得出这样精确的结论,而唯其如此精细,才见出诗人惜花之情深。这两句自然朴质,不加雕饰,仅用跌宕起伏的语气造成一种写意的效果,通过惜花的心理描绘表现诗人黄昏时分在花下流连忘返的情景,情笃而意深。
既然满院牡丹只有两枝残败,似乎不必如此惆怅,然而一叶知秋,何况那还是两枝。诗人从两枝残花看到了春将归去的消息,他的担心并非多余。“明朝风起应吹尽”,语气又是一转,从想象中进一步写出惜花之情。明朝或许未必起风,“应”字也说明这只是诗人的忧虑。但天有不测风云,已经开到极盛的花朵随时都会遭到风雨的摧残。一旦风起,“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那种凄凉冷落实在使诗人情不能堪。但是诗人纵有万般惜花之情,他也不能拖住春天归去的脚步,更不能阻止突如其来的风雨。古人说过:“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古诗十九首》)那么,趁着花儿尚未被风吹尽,夜里起来把火看花,也等于延长了花儿的生命。何况在摇曳的火光映照下,将要衰谢的牡丹越发红得浓艳迷人,那种美丽而令人伤感的情景又自有白天所领略不到的风味。全篇诗意几经转折,诗人怜花爱花的一片痴情已经抒发得淋漓尽致,至于花残之后诗人的心情又会如何,读者也就不难体味了。
白居易此诗一出,引起后人争相模仿,李商隐的《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在残花萎红中寄托人去筵空的伤感,比白居易的诗写得更加秾丽含蓄,情调也更凄艳迷惘。而在豁达开朗的苏轼笔下,与高烛相对的花儿则像浓妆艳抹的美女一样娇懒动人:“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海棠》)惜花的惆怅已经消融在诗人优雅风趣的情致之中。这两首诗历来更为人们所称道,但后人艺术上的成功是由于撷取了前人构思的精英,因此,当读者陶醉在李商隐、苏轼所创造的优美意境之中的时候,也不应当忘记白居易以烛光照亮了后人思路的功劳。
-
送别江南春雨淫,北方谁是子知音。性如白玉烧犹冷,文似朱弦叩愈深。万里同舟宽老病,一杯分袂发悲吟。明年榜上看名姓,杨柳春风正似今。
-
【狗熊耍门棍】——人熊家伙笨 【狗熊掰棒子】——掰一个,丢一个 【狗吃猪食】——乱插嘴 【狗抓刺猖】——无从下手 【狗的牙齿】——参差不齐 【狗钻篱笆
-
辛酉冬至(宋)陆游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冬至感怀(宋)梅尧臣 衔泣想慈颜,
-
加强古典诗词的学习,倡导一个背诵古诗词的潮流,对少年儿童的成长大有裨益。这应该既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也是社会和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影响的一部分。诗词既要从小学习,也应该是终身学习的文化资源。
-
不第后赋菊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鉴赏】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是
-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岁月如歌,有些事要用心记得,有些事需要安心遗忘。如果用一句诗来形容你这一年的生活,你又会想到哪句?
-
陈谏议教子 原文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遽召子,
-
武帝求茂才异等诏 作者:汉武帝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②,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③,跅弛之士④,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
-
渔家傲 朱服 小雨纤纤风细细, 万家杨柳青烟里。 恋树湿花飞不起。 愁无比, 和春付与东流水。 九十光阴能有几? 金龟解尽留无计。 寄语东城沽
-
复读春秋战国史,对文侯魏斯时期的魏国颇为感慨。三国分晋之初,魏文侯礼贤下士,拜子夏、田子方为师,任李悝、翟璜为相,用吴起、乐羊为将,以西门豹治河,文武相济,内外兼修,一跃成为中原霸主。尤其是他任用李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