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高濂《西泠桥畔醉红树》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13 15:50:26阅读:608

高濂:西泠桥畔醉红树

高濂

西泠在湖之西,桥侧为唐一庵公墓,中有枫桕数株,秋来霜红雾紫,点缀成林,影醉夕阳,鲜艳夺目。时携小艇,扶尊登桥吟赏,或得一二新句,出携囊红叶笺书之。临风掷水,泛泛随流,不知飘泊何所,幽情耿耿撩人。更于月夜相对,露湿红新,朝烟凝望,明霞艳日。岂直胜于二月花也!西风起处,一叶飞向尊前,意似秋色怜人,令我欢腾豪举,兴薄云霄,翩翩然神爽哉!何红叶之得我耶?所患一朝枯朽摧为爨桐,使西泠秋色,色即是空,重惜不住色相,终为毕竟空也。谁能为彼破却生死大劫哉?他日因果,我当作《伤时命》以吊。

山水散文是写景的,但仅仅写景,作品只有形,要使作品有神,还必须写情。只有当以情摄景,景中含情时,山水散文才会有它活灵灵的生命气息。

这篇山水散文题为《西泠桥畔醉红树》,写红树,就是写景,而“醉红树”,一个“醉字,则赋景以情,将情与景交融起来了。

作者描写红树,第一句便是“秋来霜红雾紫。”从字面结构看,“霜红雾紫”似是写霜写雾的颜色,而实则不然。霜雾本为本色,怎么会变成红的紫的呢?原来白霜是因落在了鲜红的枫叶上而被红叶染红的,白雾也是因红叶的红光映照才成为紫红色的。此处,不直言叶如何红,而借霜雾衬笔写来,就能给人以想象的余地,连白霜白雾也因之而成紫红色,那么,你能想象出红叶有多红它就有多红。这是写的霜雾中的红叶。紧接着,作品言红叶“点缀成林,影醉夕阳,鲜艳夺目。”一片片一簇簇秾丽的红叶连缀成一大片红红的树林,红光浮动,红影摇漾,在夕阳的辉映中似醉酒泛起红晕,煞是好看。这里是从上句的写红叶秾烈之色转而写红叶的艳丽光影。这是夕阳下的红叶。夕阳西沉,夜暮降临,“月夜相对,露湿红新。”夜半露起,沾濡红叶,莹湿的红叶,在明月清光的射映下,显得新鲜欲滴。而当启明初起,凝神望去,红叶林在朝晖之中,则灿烂如明丽的霞光,艳目的太阳。不管是霜雾中的红叶还是夕阳下的红叶,不管是夜观红叶还是朝赏红叶,作者都是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写它的红艳之美,因而用一句“岂直胜于二月花”也就是最自然的总结了。这句话从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化出,极自然妥贴,“胜于二月花”意即“红于二月花”,不言红而又明白地说明了叶红于花。

作者乘小艇,携酒登桥,或观于月夜,或赏于清朝,玩霜雾中红林,味夕阳下红影,这是赏红;赏红之时,诗兴或起,吟得一二佳句,便学古人红叶题诗,系耿耿幽情,临风掷水,任之随流而去,这是飘红;把酒对红,恰有一叶随风而起,飞至尊前,不禁令人兴致更高,气旺神爽,意似秋色怜人;而实即人怜秋色,人爱秋色,这是怜红;由怜爱而生怜惜,恐秋后寒风起时,红叶枯朽,不禁色空之感从中而来,欲为之作《伤时命》,这是吊红。这赏红、飘红、怜红、吊红之情,一言以括之,就是醉红。

醉红,不是因尊酒而醉,而是因红叶而醉。醉字,表明了作者观赏红叶时已处在了忘我甚或无我的状态了。而这忘我无我的状态,正是最大限度地融情于景的物化的审美状态,在这审美状态中,景皆著我情,红树之景实际已是人化了的自然之景了,作者见“一叶飞向尊前”,即意“似秋色怜人”,而秋本无情,何能“怜”?只因作者情系红叶,心怜秋色,秋色才能“怜人”;作者又以“红叶之得我”为叹慰,为得意,而红叶得我心知我意,实因我有情于红叶醉心于红叶。正是在“醉”的审美心态观照下,才能物我无隔、情景交融。也正因物我的两相沟通,浑然无分,文末的叹色相皆空,欲为红叶“破却生死大劫”,作伤时命以吊,不仅仅限于秋叶,而可视为对人类自身命运的探寻与觅问,因而这篇山水散文也就有了更深厚的意蕴。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登泰山记》原文翻译

    登泰山记 原文  泰山之阳,汶(wèn)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

  • 经典谚语(一字经) 一家养女百家求,一马不行百马忧

    一饱为足,十饱伤人。 一笔画不成龙,一锹挖不出井。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一顿吃伤,十顿吃汤。 一顿省一口,一年省一斗。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一个朋友一条路,一个冤家一堵墙。

  • “阮裕,字思旷,宏达不及放”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阮裕,字思旷,宏达不及放①,而以德业名知。弱冠辟太宰掾。大将军王敦命为主簿,甚被知遇。裕以敦有不臣之心,乃终日酣觞,以酒废职。敦谓裕非当世实才,徒有虚誉而已,出为溧阳令,复以公事

  • 《苏世长讽谏》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简析

    苏世长讽谏 武德四年,王世充平后,其行台仆射苏世长,以汉南归顺。高祖责其后服,世长稽首曰:“自古帝王受命,为逐鹿之喻。一人得之,万夫敛手。岂有猎鹿之后,忿同猎之徒,问争

  • 中考文言文必考虚词详解

    中考文言文必考虚词详解   之  ⑴他,她,它(们)。例:①人皆吊之。(之:他,指上文善术者)  ②以刀劈狼首,数刀毙之。(之:它,指狼。)  ③然之。(之:它,指上文李的话。)  ④媪之送燕后也,

  • 苏轼《竹》全诗赏析

    今日南风来,吹乱庭前竹。低昂中音会,甲刃纷相触。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风霁竹已?一作亦?回,猗猗散青玉。故山今何有,秋雨荒篱菊。此君知健否,归扫南轩绿。

  • 梦到自己会飞是什么意思?

    古往今来,人们对于天空都有着很大的向往,希望能够像鸟儿一样的飞翔,能够在广阔的天空上,自由自在的飞翔,可是人们并不会飞行,于是发明了飞机代替。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做梦是每个人都做过的事情,没有人

  • 谢章铤《长亭怨慢·登金山塔院》清代词作鉴赏

    这是一首故地重游、怀友抒情之作。词人以前曾到过金山禅寺。今番重游,故人不能重聚,世事沧桑,感慨良多。"> 文言文《海塘记》阅读理解

    文言文《海塘记》阅读理解    海塘记  自云柯而南,至于某,有堤若干尺,截然令海水之潮汐不得冒其旁田者,知

  • 刘禹锡《陋室铭》赏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出自刘禹锡的《陋室铭》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