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劝学用典名句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解读
学界素有“建安风骨”“盛唐气象”之说,正说明文艺作品代表着一个时代的风貌。古今中外,也只有那些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的文艺作品,才能成为传世之作。在文艺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以《文心雕龙》中的这句话,深刻地提出了文艺作品如何反映人民心声、引领时代前进的问题。今天的中国,正日臻于“伟大”,这既给了文艺工作更多养分、更大舞台,也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要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时代聚精神。“举精神之旗、立精神之柱、建精神家园”,成为时代精神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这是文艺工作者理应承担的责任和使命。如果不能创造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怎么能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伟大的民族?
■原典
自中朝贵玄,江左称盛,因谈馀气,流成文体。是以世极迍邅(zhūn zhān),而辞意夷泰,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故知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原始以要终,虽百世可知也。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
■释义
《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专著。书中较全面地总结了前代的文学现象,论述了文学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其中,针对文学发展与时代变迁的关系,提出了“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的著名论断。
刘勰认为文学会随着政治的兴衰而发生变化。如唐尧时代,教化普及,所以百姓作《击壤歌》,儿童们唱《康衢谣》。虞舜时代,政治清明,百姓安闲,于是舜唱出了《南风歌》,群臣也和他同唱《卿云歌》。成汤圣哲英明,因而出现了《诗经·商颂·那》中的颂词。周文王恩德隆盛,这时《周南》中的民歌,便反映了人们勤劳而无怨言的精神。但周厉王、周幽王时期政治黑暗,因而《诗经·大雅》里的《板》《荡》等诗便充满了愤怒的情绪;平王东迁后,周室衰微,于是出现了亡国哀痛的《王风·黍离》。可见,“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文学作品的倾向,就是政治生态的形象反映。
-
【问候】: 注音:wegrave;nhograve;u 释义:(1)问好 (2)打招呼 造句:你带我回去问候一下你的爸爸妈妈,我很想见他们 问候的近义词:慰劳问好犒劳 【慰劳
-
描写“哀怨”的宋词 1.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词lt;lt;
-
《悲愁歌》,一作《乌孙公主歌》。原载于《汉书·西域传下》和 《玉台新咏》卷九。《乐府诗集》卷八十四以为刘细君作,属“杂歌谣辞。”诗歌以第一人称的自诉,表现了公主远嫁异国、思念故土的孤独和忧伤。前两
-
文言文考点梳理 文言文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块奇葩。那里有岳阳楼的壮美,有小石潭的幽静,有桃花源的迷人……提到文言文,我们就要着眼于中考。中考文言文试题,一般取材于课
-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注释】 翻:反而。
-
《李将军列传》。西汉司马迁作。载于《史记》。通过描写西汉“飞将军”李广的机智勇敢、廉洁宽厚,以及有功不得封爵,最后被迫自刎的不幸遭遇,塑造了一位悲剧英雄的形
-
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部分(字词句)梳理 一、文言文字词。 1、通假字(例) 肇锡余以嘉名(同“赐”) 扈江离与辟芷兮(同“僻”)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同“搢”
-
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别后冷山月,清猿无断时。
-
廉颇蔺相如列传 本篇为合传,以廉颇、蔺相如为主,并记述了赵奢父子及李牧的主要事迹。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今天已是家喻户晓,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起过重要的教育作用,这不能不归
-
张泰,字叔亨,广东顺德人。成化二年进士。除知沙县。时经邓茂七之乱,泰抚绥招集,流亡尽复。入为御史,偕同官谏万贵妃干政,廷杖几毙。出督京畿学校,口忧去,家居十余年。 弘治五年起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