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入蜀纪行诗序》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王勃:入蜀纪行诗序
王勃
总章二年五月癸卯,余自长安观景物于蜀,遂出褒斜之隘道,抵岷峨之绝径,超云溪,历翠阜,迨弥月而臻焉。
若乃采江山之俊势,观天下之奇作:丹壑争流,青峰杂起;陵涛鼓怒以伏注,天壁嵯峨而横立,亦宇宙之绝观者也。虽庄周诧吕梁之险、韩侯怯孟门之峻,曾何足云。
盖登培塿者,起衡霍之心;游涓浍者,发江湖之思。况乎躬览胜事,足践灵区,烟霞为朝夕之资,风月得林泉之助。嗟乎!山川之感召多矣,余能无情哉?爰成文律,用宣行唱,编为三十首,投诸好事焉。
这是王勃为其“入蜀纪行诗”三十首写的序。序虽因诗而作,却概括地反映出作者游览蜀中山水的独特感受。
总章二年(669),王勃因戏草檄英王鸡文为高宗所怒,为沛王所逐。这年五月,王勃入蜀。在蜀中,他与友人频频出游,所作诗文甚多,其不遇之殷忧、愤懑,多借山水物象以泻之。这些作品既抒发了他的真实情感,又生动地描画出蜀中许多地方的自然风光。和这类作品不同,本文不是具体记某一次出游活动及所见景象,而是通过叙写他入蜀游览的总的体会,来交代其“纪行诗”的由来。
王勃属文绮丽,开篇略叙其入蜀经历,即随笔带出一路雄奇优美的山水景象。所谓“出褒斜之隘道,抵岷峨之绝径,超云溪,历翠阜”,不仅展现出蜀道艰险的特征,四个动词的运用,还使人感觉到作者在蜀道上旅游的愉悦之感。这样遣词和下面他以赏爱之心写观览蜀中山水的感受是一致的。
文中写作者观览蜀中山水的感受,主要从两方面用笔。
一是以客体为主,极写蜀中山水的险峻雄浑之美。这主要是用赞叹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作者的赞叹,并非空发议论,而是先实写“丹壑争流,青峰杂起;陵涛鼓怒以伏注,天壁嵯峨而横立”,再以“宇宙之绝观者”相称。不但如此,又用“虽庄周诧吕梁之险,韩侯怯孟门之峻,曾何足云”这样的虚拟之笔衬写出蜀中山水的奇险之美,和作者由衷赞美的心情。由于纳形象描绘于赞叹之中,因而所写山水之美能唤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力,逗引出读者浓郁的审美意兴。
二是以主体为主,直写作者登山临水情思勃发的感受。这种感受的抒发,有说明作者“纪行诗”的特征及其由来的作用,同时也是对蜀中山水之美征服人心的强大力量的一种衬托。作者直写感受用了层递手法,先说“登培塿者,起衡霍之心,游涓浍者发江湖之思”,讲的是人所共有的审美经验,人们对自然界大美、无限美的追求、向往,是建立在对自然界小美、有限的美无比赏爱的基础上的。但作者这里只是强调一点,即人们游览小的山水尚且会激发起登名山临大川的欲望,何况自己“躬览胜事,足践灵区,烟霞为朝夕之资,风月得林泉之助”,兴会淋漓,自不能已。故下面紧跟一句:“嗟乎! 山川之感召多矣,余能无情哉?”再次说明自己观赏蜀中景物感慨良多之因。从写山水美的角度看,这种感慨当然是对蜀中山水之美的魅力的再一次强调。从诗序的结构来看,则对下写作诗“用宣行唱”起了引发作用。
本文除总写观赏山水之美的感受有特色外,文中多用对句,以造成气势的充沛;杂以单句以形成文势的疏荡之美,使人读来既感到作者意色洋洋,自己也心神健旺,这种文章自身的美感作用也是一般文字所不及的。
-
上孝宗皇帝第一书 陈亮 臣窃惟中国天地之正气也,天命之所钟也,人心之所会也,衣冠礼乐之所萃也,百代帝王之所以相承也。虽挈中国衣冠礼乐而寓之偏方①,天命人心犹有所系,岂以是为
-
八年级上册 (一)课内古诗 【望 岳】(杜甫 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 望】(杜甫 唐) 国破
-
高中文言文考试重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王适,好读者,怀奇负气,不肯随人后选举。见功业有道路可指取,困于无资地,不能自出,乃以干诸公贵人,借助声势。诸公贵人既得
-
“花穿”三句。此言园中的花香穿过竹帘缝隙飘入室内,给室中的少妇带来了春的信息。可是这时在室中独处的少妇,却仍旧需要向梦中去频频寻觅那春天的消息,并且酌饮醇酒借以打发白天无聊的孤独时光。以上为读者活
-
精卫填海文言文答案翻译 精卫填海,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相传精卫本是炎帝神农氏的小女儿,名唤女娃,一日女娃到东海游玩,溺于水中。死后其不平的精灵化作花脑袋、白嘴壳
-
无论读者是有志于诗词写作的入门还是只想获得一般性的瞭解,我们这一系列文章的内容都足以满足他们的要求。"> “风吹草低见牛羊”全诗的意思及翻译赏析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男儿血,英雄色。 为我一呼,江海回荡
-
语义说明:为了要使对方就范,故意先放鬆一步。 使用类别:用在「施计引诱」的表述上。 欲擒故纵造句:01对方这招是欲擒故纵,你可别上当了。 02这是对方欲擒故纵的手法,你可要小心应付。 03会说故事的人
-
孟子的生平事迹,见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这篇列传,包括十几个人,始于孟子,终于墨子,是一篇战国学者的合传。重点是孟子和荀卿二人。司马迁对孟子尤其尊重,开头便说:“余读孟子书,至梁惠
-
高中文言文作文:信说 信者,不疑也,不差爽也,诚实也。言出由衷,始终不渝。信字从人言,人言不爽,方为有信也。诚心之意也,以诚居心,必然诚实。处世端正,不诳妄,不欺诈者,是为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