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修身用典名句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13 15:42:43阅读:437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解读

修身养德,最重要的是要趋善避恶。“见善如不及”,是要常修为政之德。坚持“吾日三省吾身”、坚持“时时勤拂拭”,始终以先进为榜样、以楷模为标杆,发现自己的缺点,认识自己的短处,日日扫除心灵的杂草,时时修炼道德的境界。“见不善如探汤”,是要常怀敬畏之心,不因蝇头小利而鼠目寸光,不为荣耀光环而急功近利,自筑“防火墙”、自套“紧箍咒”、自设“高压线”,始终做到“政治上跟党走、经济上不伸手、生活上不丢丑”,切实练就金刚不坏之身。“见善如不及”与“见不善如探汤”是相辅相成的,求善就会避恶,避恶亦能扬善。前者是应该追求的道德境界,而后者则是应该守住的道德底线。如果没有对更高道德境界的追求,那就难以获得修身养德的内在动力;如果缺少对道德底线的坚守,那就会突破外在约束,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

■原典

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春秋﹞孔子《论语·季氏》

■释义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意思是说,看到善的行为,就唯恐自己达不到;看到不善的行为,就好像把手伸到开水中一样赶快避开。汤,古时指热水。孔子用“探汤”这一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说明一个人看到不好的事情时所应采取的态度。后世常用这句话来警示从政者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敬畏之心。

此外,《韩诗外传》中有“高比所以广德也,下比所以狭行也”,即跟道德高尚的人相比,就有高的奋斗目标,会使德行增进;跟落后的人相比,标准要求降低了,会使德行减退。《增广贤文》还有:“从善如流,疾恶如仇。”它们都与孔子的“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异曲同工,也表明了古人在道德判断上的一致性。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范成大《霜天晓角》原文、译文、赏析

    霜天晓角 "> 鲁迅的故事_鲁迅先生的经典幽默故事

    鲁迅先生一生中写过不少脍炙人口的诗文,融讽刺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尤其是他的打油诗辛辣有加,妙趣横生,且人木三分。如鲁迅先生曾写的《南京民谣》打油诗:“大家去谒陵,强盗装正经;静默十分钟,各自想拳

  • 梦见殴打

    梦见自己殴打别人,会得到他人赞扬。梦见自己被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人殴打,是倒霉和失败的凶兆。梦见自己的情人被殴打,意味着两人的爱情会更加深厚,而且他们的爱情是永恒的。梦见打狗,预示因为自己的过失会对忠于自

  • 日喻文言文课文翻译

    日喻文言文课文翻译   1078年,苏轼时任徐州知州,作《日喻》。《日喻》是一篇善于用形象比喻的议论文。该文大意为:以一个盲人识日的生动事例来作比喻,说明要亲自观察,不要以耳

  • 《西游记》中的教育思想

    《西游记》中的教育思想 孙宏宇 内容提要《西游记》是一部以唐僧取经故事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它以唐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为线索,描写师徒历尽千辛万苦取经的故事,其中包含着厚重的教育寓意。本文论

  • 水村山郭酒旗风全诗,水村山郭酒旗风出处作者注释翻译赏析

    《江南春》杜牧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

  • “孙砀,字德琏,吴郡吴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孙砀,字德琏,吴郡吴人也。少倜傥,好谋略,博涉经史,尤便书翰。王僧辩之讨侯景也,王琳为前军,琳与砀同门,乃表荐为戎昭将军、宜都太守,仍从僧辩救徐文盛于武昌。会郢州陷,乃留军镇巴陵,修战守之备。俄而侯景

  • 南辕北辙文言文阅读及翻译

    南辕北辙文言文阅读及翻译   导语:下面小编整理了《南辕北辙文言文阅读及翻译》,希望大家可以在练习文言文阅读的同时,可以学到古代人的智慧与思想。  《南辕北辙》原文 

  • 送顾宁人北游序·(清)归庄

    余与宁人之交,二十五年矣。其他同学相与,或二十年,或十余年,盖未尝有经岁之别也。今于宁人之北游也,而不能无感慨焉。 宁人故世家,崇祯之末,祖父蠡源先生暨兄孝廉捐馆[1],一时丧荒,赋徭猬集[2],以遗

  • 白朴《满江红 重阳后二日王彦文并利用秦山甫相过》全诗赏析

    过了重阳,寒惨惨、秋阴连日。尚何事、满城风雨,漏天如泣。点染一林红叶暗,飘萧三径黄花湿。听敲门、忽有客三人,来相觅。时节好,夸橙橘。儿女喜,分梨栗。罄一樽聊慰,老怀岑寂。想像曾来神女赋,伤心似失文通笔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