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大《望海亭赋并序》原文、译文、赏析
作者: 范成大
【原文】:
会稽太守参政魏公,作望海亭于卧龙之巅,率其属为歌诗以落成,录与书来,且使赋之。余谨掇其膏馥之余,拟赋一首以寄,后日获从杖屦,其上于山川之神,尚有旧焉。其辞曰:
诸侯之客,有来自东,而姹(chà)会稽之游者,曰:“佳乎丽哉!越之为邦也。萦山带湖,楼观相望;背卧龙而崛起,焕丹碧之翚翔。跻攀下临,顾瞻无旁;平畴蔚以稚绿,乔木森其老苍;淙万壑之春声,写千岩之秋光;朝霞暝霏,扶疏微茫。望山河之故墟,吊草木之余社。夏后万国之朝,勾践百战之野;兴亡梗概,犹有存者。至于流觞泛雪,高人之旧事;浣纱采莲,游女之遗迹。郁溪山之如画,尚仿佛其可识;访故老以问讯,兴慨叹于畴昔。是为游览之大略,而蓬莱观风之所得。
虽然,士固多感,而况于对景以怀古,抚事而凝情。往往使人魂断意折,酒淡而歌不平。故丽则丽矣,而未擅乎登临之胜也。
若夫浩荡轩豁,孤高伶俜;腾驾碧寥,指麾沧溟;堕忧端于眇莽,挹颢气于空明;飘飘焉有连鳌跨鲸之意,举莫如望海之新亭。尝试登兹而望焉:沃野既尽,遥见东极;送万折之倾注,艳寒光之进射;浸地轴以上浮,荡天容而一色。珠辉具芒,矗横霓;快宇宙之清宽,怅百年之逼仄。
当其三星晓横,万境俱寂;浴日未动,晨光先激;波鳞鳞而跃金,天晃晃而半赤;頳轮腾上,东方皆白;烟消尘作,栖鸟振翼。俯群动而纷起,寄一笑于遐觌(dí)。
永我暇日,苒其将夕;饯斜晖于孤嶂,候佳月于沧浦。沉沉上下,杳无处所;惊玉地之破碎,漾银盘而吞吐;忽褰云而涌雾,献霜影于庭宇。夜色既合,初闻钟鼓。觞屡至而不辞,诗欲成而起舞。
又若潮生海门,万里一息;浮光如线,涛头千尺。方铁马之横溃,倏银山之崩坼。气平怒霁,水面如席;吴帆越樯,飞上空碧。此亦天下之伟观,然犹未及乎目力。
燕香舂容,俗客莫陪;神清意消,徙倚徘徊。天风激吹,波涛阖开;五云明灭,丹宫绛台。睇三山之不远,其为公而飞来;遂招汗漫之胜游,下飙车之逸轨。属紫霄之妙质,侑玉斝(jiǎ)之清醴;勤歌鸾与舞凤,寿仙伯以多祉;恍风雨之皆散,但惊尘之四起。悟真灵之不隔,而何有乎弱水之三万里也。
噫!昔之居此者多矣,曾靡暇于经营;逮山灵之效奇,发遗址于岩扃。殚妙巧于天藏,超埃而上征;极观听之所接,遂杳渺而难名。嗟此乐之无央,与来者而同登。决訾荡胸,雪其尘缨;且安知前日之苍烟白露,断蔓而荒荆者哉!顾客子之所能道者,才管中之一斑;惟览者之自得,会绝景于凭阑。心凝神释,浩如飞翰;而后知兹亭之仙意,而凌虚御风之无难。
主人瞿然而起曰:“有是哉!吾将观焉。”
【译文】:
会稽太守参政魏公,在卧龙山顶建造了望海亭,率领其属下官吏作诗文歌颂望海亭的落成。魏公将诗文抄录下来寄给我,并叫我也写一篇。我谨慎拾取他们剩余的芳泽,试着写了一篇赋寄去。来日若有缘追随魏公,在上对于山川诸神还有老交情呢。赋文说:
诸侯国君的客人中,有一位是从东方来的,他赞美会稽的山水,说:“真是美好秀丽啊!古代越国的城邦。山环水绕,楼台接连彼此相望。望海亭背倚卧龙山顶而拔地崛起,高峻壮丽,檐阿飞举,红绿相间,光彩焕然。居高临下,四顾周围无可与之比拟高低的。平原田野草木茂盛一片嫩绿,高大乔木繁茂密集满目墨绿。万谷千溪泉流淙淙荡漾春声,重山叠嶂则展现一派凝重壮观的景象。朝霞初起,雾重天昏,山林繁茂,隐约朦胧。眺望山河中故国废墟,凭吊草木间古都宗庙。夏帝大禹召集诸侯的宫庭,越王勾践曾多次作战的山野。历史兴亡的大概内容,在这里还有一些留存下来。至于说在曲水之上流杯饮酒,乃是高人雅士的往事;漂洗棉纱采摘莲花,存有古代游女的遗迹。山青水绿美景如画。至今仿佛仍可识辨。拜访前代遗老问讯往事,令人长长叹息感慨往事。这是游览会稽的大略情形,便有似在蓬莱仙山观看到的美景。
虽然如此,士人本来就多情善感,更何况面对美景怀念古事,回忆往事而凝结情思,常常使人失魂落魄,嫌酒味淡薄而歌唱胸中激情。美确实是很美的,但是并没有把握到登临望海亭所看到的最优美的景色。
至于壮阔开朗,孤高超群;飞腾于蓝天,挥令于苍穹;忧绪坠落消散在渺茫天际之中,在通明透澈的高空酌取白色的云气;飘飘轻举似有凌云远志,普天之下没有超过新建的望海亭的地方。曾经尝试着登上望海亭而远眺四方:沃野千里尽收眼底,远远看见东边的天际;目送千曲万折的河水流向远方,波光粼粼晶莹闪烁;浸灌大地仿佛向上飘浮,荡涤天色而与之融为一色。珠光闪耀,万物生辉,七彩虹霓,横贯蓝天。羡慕宇宙的浩瀚永恒,愁怅人生的短暂困窘。
当三星横卧天边的拂晓,天地四方万籁俱静;刚在咸池洗浴过的太阳尚未动身,它的光芒却已射出;水波像片片鱼鳞,金色的阳光在水面上跳跃,天空渐渐明亮,半天布满红霞;红日升起,东方明亮;烟雾消散,轻尘飞扬,栖息林中的禽鸟开始振翅飞翔。俯视万物纷纷起身游动,在远眺之中送去欢悦的微笑。
久久徘徊眺望不忍离去,时光渐逝将至黄昏,为孤峰边的落日送行,等候圆月从远处江面上升起。天色昏濛,渺茫无际。惊视地面洒满月光,枝影纵横如大地破碎,圆月飘行云中时隐时现;忽然拨开云朵涌出浓雾,将皎洁的月光喷洒在屋室庭院之中。夜色降临之后,开始听到寺院的钟鼓声。频频举杯敬酒,开怀畅饮不推辞,诗赋快要作成,起身舞蹈助兴。
又如海口生潮,万里海疆同时起落;海面闪耀的光芒有若长长的丝线,海潮浪头高达千尺。正似披甲战马纵横驰骋,又像百丈银山突然崩溃。风平浪静,海面平坦如席;吴越之地的渔船驶出大海,有如飞翔在蓝天之中。这也是天下的壮观景象,然而还有眼睛看不到的景色。
接近雍容畅达的仙人,世俗之人无缘相陪;神气清爽欲念消退,留连徘徊于亭上。高风猛烈,波涛起伏聚散;五色祥云时明时暗,掩映着红色的宫殿楼台。仿佛在不远的地方看到了蓬莱仙山,它们为君远道飞来;于是便招集四处游览的仙人,从乘坐的飙风上飘然降下,邀请天庭的神仙,劝以玉杯清酒;鸾鸟鸣唱,凤凰起舞,祝愿长寿仙人多福禄;风吹雨落全不知,只惊烟尘四起。感悟神灵仙境并不相隔,弱水相距哪里会有三万里。
啊!过去居住在这里的人很多,却不曾有闲暇营造亭台;捕捉山神呈现的奇观,在崇山峻岭中发现前代的遗址。在天际殚尽机巧智慧,超越尘土大地飘然上行;放纵耳目观景听音,便深远渺茫难以名状。感叹此地游乐无穷尽,与来游者一同登亭凭览。睁大眼睛展开胸怀,洗涤尘世官场的欲念;况且哪里知道前日的黑烟白雾,藤蔓断折荆棘荒凉啊!不过宾客所说的,才仅是望海亭妙处的一部分;只有观览的人自得于心,凭栏观览美好无比的景致。心思凝聚神情开释,广阔远大有如高飞之鸟。这以后才知道望海亭的仙意,才知凌空御风而并非难事。”
主人惊讶地站起,说:“有这样的美景吗!我将要去登亭观览。”
【评介】:
这篇写景抒情的小赋是作者在望海亭落成之际,应会稽太守魏公之邀而写的。
作者采用赋体文章传统的主客问答的形式,但并不是抑客伸主,而是伸客引主,借“诸侯之客”夸赞描绘关涉望海亭的种种景观,最后以主人的惊叹作结,烘托渲染望海亭的美妙。
“客人”的赞美之词为文章的主体,首先概括叙述了望海亭的“游览之大略”,再具体描写了在望海亭上不同时间、不同角度所观看到的美景及心情的变化。
“客人”开口就惊呼道:“佳乎丽哉!”正如李白《蜀道难》开篇就惊呼:“噫吁,危乎高哉”一般,石破天惊,破空而来,突兀不凡,震人心弦,奠定了全篇的基调,融注了作者的感情,引起了读者的悬念:望海亭究竟是如何的“佳乎丽哉”?接着客人便沿着游览线路的延伸、观景视点的移换、审美心理的变化,先由远及近地描述望海亭的地理位置。远望望海亭则处于“萦山带湖,楼观相望”的全景之中,于优美繁华之地又增一景;近看望海亭则“背卧龙而崛起,焕丹碧之翚翔”。于卧龙山巅拔地而起,高峻壮丽,檐阿飞举,红绿相间,光彩焕然。再由近及远地描述从望海亭环望四周的景色。近看是:一马平川,禾谷嫩绿;高木森森,满山墨绿;万壑溪流,泉声淙淙;重峦叠嶂,山色凝重。客人通过色调的对比、声息与宁静的衬托、“春声”与“秋光”的交融写出了登亭所见的第一感受。要注意的是“淙万壑之春声,写千岩之秋光”并非是写二时之景,而是以“春”、“秋”作形容词描写一时观景的主观感受,“春声”是状泉水之旺,淙淙不断,是写泉声轻柔,婉转悦耳;“秋光”是突现山峦的壮观、林木的茂密、色调的凝重。远眺则是:“朝霞暝霏,扶疏微茫”。烟霞缭绕,迷濛晦暗,天高地远,浩渺无际。浩渺的空间很自然地引发了观者在时间上也由近及远抚今追昔的悠悠怀古之思:大禹曾于会稽会盟天下诸侯;越王勾践曾经百战于此地;王羲之等名人高士曾在此仲春聚会;美女西施曾在此漂棉浣纱……,会稽不仅风景秀丽,而且是块历史名地。
然而,此若蓬莱仙山之美景,只不过是“游览之大略”,“丽则丽矣,而未擅乎登临之胜也。”抑扬之间便过渡到具体描写在望海亭上所观览到以及所想像到的五种不同景观。
一写登亭眺远。鸟瞰全景,俯视大地,则“沃野既尽,遥见东极。”一览无余,尽收眼底。遥望寒川,则“浸地轴以上浮,荡天容而一色。”河水浩瀚壮阔,在下则浸灌大地仿佛要把大地浮托起来,在上则浪花翻卷荡涤天色而与之相融交汇同为清澈空明。夸张大胆,想像新奇,赋河水以生命,变静景为动态。仰望长空,则“珠辉具芒,矗横霓。”明日高悬,万物生辉,七彩虹霓,横贯高天。“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立身山巅,天仍无穷。方知天地悠悠,时空无限,念及人生,相形之下不禁要“快宇宙之清宽,怅百年之逼仄”。
二写拂晓观日。“三星晓横,万境俱寂”是写日出前的宁静;“浴日未动,晨光先激”是写日将出而未出时的一线曙光;“波鳞鳞而跃金,天晃晃而半赤”是写旭日初露时的半天红霞。“半赤”的语意模糊,也正因为它的模糊使景色更动人,使意蕴更丰厚,更令人咀嚼品味。“半赤”可能是指半天红霞,也可能是指半露的红日,更可能是兼指双关,因为这正是同时出现的景色。接着再写红日腾起,天下大白,烟消雾散,轻尘飞扬,万物躁动,鸟雀飞鸣,新的一天开始了。“客人”完整细腻地描绘出日出的全过程。
三写夜晚赏月。先写日欲落而未落时的昏黄,再写日已落月未升时的晦暗,再用“惊玉地之破碎,漾银盘而吞吐”来写圆月初升时的景象。别出心裁,手法巧妙。不直接描写月光的皎洁,却是写月光照临大地的效果:一片银光闪烁,有如洁白的“玉地”,树影斑驳纵横,竟使人以为玉地破碎。这虽是错觉,却是当时真实的感受;虽未直写月光,但皎洁银辉却历历在目。接着再写月从云雾中涌出,银辉普洒庭宇;并用寺院的鼓声反衬夜晚的宁静。天地之间又恢复了日出前的“万境俱寂”。
四写海口观潮。也同样是描写海潮起落的全过程,先总写海潮初起,万里海疆同时呼吸起伏,并用“浮光如线,涛头千尺”的逆反对比突现海潮的壮观。海面的浮光本该是浩瀚无际的面,而此时由于海潮高起遮掩了人的视线,或是由于千尺涛头的比衬之下,远远望去海面浮光已成为细细的一线。本该“千尺”却为“一线”,本为“一线”却变成“千尺”,如铁马驰骋之迅疾,如银山崩溃之高倾,一路咆哮着横推过来,令人惊魂动魄。一时间,海潮过后,海上又恢复了平静,又可看到像席子一样平静的海面。渔船也纷纷出海捕鱼了。大海蓝天一色相连,远望飘行海上的船只真像是飞翔在碧空之中。“吴帆越樯,飞上空碧”虽然也是一种错觉,但却准确形象地描绘出远望舟行海上的景象,写出水天一色的浩瀚,写出渔舟随水起伏飘行的神态。
五写宴饮仙人。前面所写都是现实中的实景,而与仙人欢聚则是出自主观的幻想。而来自主观的幻想,实是潜意识的自然流露,往往最能表现出潜伏人们心灵深处的隐秘。若说登高眺远,使人萌生连鳌跨鲸之志;对景怀古,使人魂断意折慨叹畴昔;念及自身,却从宇宙的无穷勾起人生短促的感伤;而此时则是面对美景,把酒临风,超越自我,泯灭古今,淡忘名位,飘然羽化,欣欣然神游宇宙之中。
噫!得登斯亭真乃人生之快事!无怪乎“主人瞿然而起,曰:“有是哉!吾将观焉。”
本文运用多种艺术手段描绘了望海亭的美景:或是变化笔法,粗线条地勾勒全景与工笔细腻描绘局部相结合;或是移换视点,多侧面地展现景观以突现立体感;或是延展游览的历时长度,表现景观变化的动态过程;或是实景与幻境的交融;或是突出不同景观的特点:远眺的迷濛,日出的色彩,月光的银辉,海潮的壮观,仙人的飘逸……。
而我以为此文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写景与抒情的融合,在写景中抒发了对营建望海亭的魏公的赞美,展示了作者游览时心灵运动的历程。而且情、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情因景而生起,景因情而增色。写景是抒情的铺垫,抒情是写景的渲染,既描绘了登亭所望的美景,又抒发了心底的赞美与忧怨。对现实生活并不存在的仙境的向往追求,实际也正是对现实某种不满情绪的委婉流露。果如实,便深化了此赋的主题,在纯自然景观的描写中融进了社会政治的内涵。
-
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杨万里,本卷《伤春》已介绍。南宋高宗绍兴末年( "> 白朴《水调歌头 感南唐故宫,就隐括后主词。》全诗赏析
南郊旧坛在,北渡昔人空。残阳淡淡无语,零落故王宫。前日雕兰玉砌,今日遣台老树,尚想霸图雄。谁谓埋金地,都属卖柴翁。慨悲歌,怀故国,又东风。不堪往事多少,回首梦魂同。莫上小楼上,愁满月明中。
-
【原题】:西距渭南二十里有佛祠曰梁田其主僧守遂者引予登阁久之欲题名屋壁守遂遽阻曰有榜谕恐得罪于邑大夫愿勿题又阁有韩玉汝赴洋州日留题诗板而书字犹新询于守遂曰前日韩将漕本道亦邑宰令写之诗也因感世态而作
-
文言文阅读的解题技巧 中考文言文阅读必然会考到课外语言材料。面对从未读过的语段或文章,又无工具书可查,怎么办?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很多同学感到束手无策。我们根据教学实
-
嘉陵江色嫩如蓝,凤集山光照马衔。杨柳梨花迎客处,至今时梦到城南。
-
【冷若冰霜解释】冷得像冰和霜一样。形容态度冷冰冰的,很不热情。也比喻态度严厉,使人感到不可接近。若:好像。 【冷若冰霜造句】 ①这位姑娘对人既不会冷若冰霜,也不会阿谀奉承,而是落落大方,令
-
自嘲情必兼融始得焉,心能自照即超然。缘投宝鉴无非色,色藉灵光恰是缘。解释春风曾譬喻,调和款曲岂蹄筌。万般遭际从容遣,独把沧桑慢火煎 "> “宇文庆,字神庆,河南洛阳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宇文庆,字神庆,河南洛阳人也。庆沉深有器局,少以聪敏见知。周初,受业东观,颇涉经史。既而谓人曰:“书足记姓名而已,安能久事笔砚,为腐儒之业!” 庆善射,有胆气,好格猛兽,宇文
-
文言文翻译有妙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而在各类考试时,这“理解基本内容”常常以文言文翻译的题型出现,
-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乐婉《卜算子》 【全诗】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泪滴千千万万行,更使人、愁肠断。 要见无因见,拼了终难拼。 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