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蝶恋花·密州上元》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01 23:57:04阅读:358

这首词题记为“密州上元”,词却从钱塘的上元夜写起。钱塘也就是杭州,苏轼曾那里过了三个元宵节。元宵的特点,就是“灯火”。东坡用一句“灯火钱塘三五夜”,点出灯夕的盛况。“明月如霜”,写月光之白。李白曾有诗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但元宵夜月正圆,灯月交辉,引来满城男女游赏,元宵节是宋代一个很重要的节日。这一天街人游人如织,男子歌啸而行,好盛装而出。难怪东坡要写月光“照见人如画”了。这还是街市的游人。至于富贵人家庆赏元宵,又另有一种排场。作者一句“帐底吹笙香吐麝”写尽杭州城官宦人家过节的繁奢情景。

“更无一点尘随马”,化用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句,进一步从动态写游人。说“无一点尘”,更显江南气候之清润。

上片描写杭州元宵景致,词句虽不多,却也“有声有色”。“寂寞山城人老也”是一句过片,用“寂寞”二字,将前面“钱塘三五夜”那一片热闹景象全部移来,为密州上元作反衬,写出了密州上元的寂寞冷清。

作者“曾经沧海难为水”,见过了杭州上元的热闹,再来看密州上元自觉凄清。更何况他这一次由杭州调知密州,环境和条件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心情完全不同。首先,密州不比杭州,贫穷,劳顿又粗陋,再无江南之诗情。而更让他感到“寂寞”,感到郁郁不乐的是这里连年蝗旱,民不聊生。作为一个爱民之官,他又怎能快乐开怀呢。这位刚到任年仅四十的“使君”不禁有“人老也”之叹。他这上元之夜,随意闲行,听到箫鼓之声,走去一看,原来是村民正举行社祭,祈求丰年。这里农民祈年的场面和箫鼓之声,让作者久久不能离去。直到夜深“火冷灯稀霜露下”,郊外彤云四垂,阴霾欲雪。“昏昏雪意云垂野”一句,表面上意象凄惨,却是写出了他心中的希望,有一种“雪兆丰年”的喜悦之情。

苏轼这首《蝶恋花》,确是“有境界”之作,写出了对“凡耳目之所接者”的真实感受,抒发了对国计民生的忧患之情。内容、笔墨不囿于成规,自抒胸臆,意之所到,笔亦随之,不求工而自工。此词运用了转折、反衬等章法技巧,体现出了他当时的境遇和心情。

本页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TAG标签: 古文赏析

  • 下一篇:返回列表
  • 猜你喜欢
    • 梦见心脏、胸口

      ·梦见自己的心脏跳动异常——倒霉的日子要临头,要被解雇或会由于卧床不起,生意受损。·梦见自己在数心脏跳动的次数——生活放荡。·梦见自己把手放在胸口上——仇人将至,生命有危险。·女人梦见自己的心脏

    • 珍珑无双局文言文

      珍珑无双局文言文   古有善弈者,居山林中,生平之战,未尝败绩。世人疑为神也,诣之者甚蕃。然其居无定所,人寻而不得,皆郁郁而返。脾性怪异,不喜人众,好冷清,一入棋,则物我皆忘。年过

    • 《孔雀东南飞(节选)》译文|注释|大意|赏析

      《孔雀东南飞(节选)》译文|注释|大意|赏析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①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②。 "> 《始安秋日》赏析

        公元710年(景云元年),唐睿宗即位,因为宋之问曾依附张易之、武三思,而将他贬至钦州(今广西钦州市)。这是他第二次被贬岭南。《始安秋日》这首诗就是他前往钦州途经桂林时所写的。《旧唐书》说他“再被窜

    • 梦见豌豆

      梦见豌豆,是祥瑞。农民梦见豌豆,庄稼会获丰收。梦见吃生豌豆,是好兆头,身体强壮。但是梦见吃热豌豆,是不祥之兆,会患胃玻梦见吃腐烂豌豆,会人命危浅。梦见豌豆苗,是不好的征兆,收入会少得可怜。梦见打谷场

    • 《捕蛇者说》原文及译文

      《捕蛇者说》原文及译文   《捕蛇者说》主题思想即赋敛之毒有甚于蛇毒,下面小编整理了《捕蛇者说》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  捕蛇者说  唐代:柳宗元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

    • 陈应松:少年与野山梨

      作者: 周广秀 野山梨从你的故乡伸出手来 你站在小 "> 古典文学,还活着吗?

      前两年,杜甫被涂鸦恶搞了一把,是为“杜甫很忙”。对此风气,有赞许者,有愤怒者,亦有利用者。网络上的热闹转瞬即逝,“不废江河万古流”的终究还是诗人。不久前,《杜甫全集校注》终于跑

    • 杯弓蛇影造句十一则

      语义说明:比喻为不存在的事情枉自惊疑恐惧。 使用类别:用在「惊惧恐慌」的表述上。 杯弓蛇影造句: 01、她敏感得很,常杯弓蛇影,疑东疑西。 02、你别吓他,小心他杯弓蛇影会真以

    • 《传舍吏》鉴赏

      这首诗,歌颂的是战国时期赵国一个旅舍普通小吏的儿子李同舍身救国的事迹。公元前290年前后,秦兵围困赵国邯郸,楚、魏盟国援兵未至,邯郸危在旦夕,赵平原君对此十分忧虑焦急。传舍吏子李同劝说平原君倾尽宫中财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