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赏析
此词的上片,表明作者对在南郑时期的一段从军生活,是这样的珍视而回味着。他想到在那辽阔的河滩上,峥嵘的古垒边,手缚猛虎,臂挥健鹰,是多么惊人的场景!这些令作者如此振奋而又如此爽快,因此在陆游的诗作里,时常提到,《书事》诗说:“云埋废苑呼鹰处。”《忽忽》诗:“呼鹰汉庙秋。”《怀昔》诗:“昔者戍梁益,寝饭鞍马间,……挺剑剌乳虎,血溅貂裘殷。”《三山杜门作歌》诗:“南沮水边秋射虎。”写的都是在南郑从军时的生活。同时他又想到晚归野帐,悲笳声里,雪花乱舞,兴醋落笔,写下了龙蛇飞动的字幅和气壮河山的诗篇,作者不断涌动的激情令其兴致大发,豪迈之感也就变成了笔下的淋漓沈雄。这当然是值得自豪的啦。可是卷地狂飙,突然吹破了词人壮美的梦境。成都之行,无疑是将作者心中熊熊燃烧的抗金意愿置于“无实现之日”的冷宫之中,遂有了自己的文才武略,何补时艰的深深感慨?“人误许”三字,不是谦词,而是对当时朝廷压抑主战派、埋没人才的愤怒控诉。
下片跟上片形成鲜明的对照。在繁华的成都,药市灯山,百花如锦,有人在那里沉醉。可是,在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里,在词人的心眼里,锦城歌管,只能换来樽前的流涕了。“何事又作南来”一问,蕴藏着多少悲愤在内!可见,词人面对这些所谓的城市文明不禁更是心酪。这里的人们都已忘记了故土还在异族手里,往日的雄壮战场场面已被面前的一切所取代。
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但作者并不只是埋头于悲愤之中,而是作出了坚定的回答:“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陆游大量诗篇里反复强调的人定胜天思想,在这里再一次得到了体现。心中犹存着重上抗金前线,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君记取、封候事在”,心中的爱国之志涌现在了读者面前。这里表明了词人的意志,并没有因为环境的变化而消沉,而是更坚定了。
此词的艺术特色,总体上用对比的手法,以南郑的过去对比成都的现在,以才气超然对比流涕尊前,表面是现在为主过去是宾,精神上却是过去是主现在是宾。中间又善于用反笔钩锁等写法,“人误许”“功名不信由天”两个反笔分别作上下片的收束,显得有千钧之力。“诗情将略”分别钩住前七句的两个内容,“闻歌”钩住“药市、灯山”四句,“感旧”钩住上片。在渲染气氛,运用语言方面,上片选择最惊人的场面,出之以淋漓沉雄的大笔,下片选择成都地方典型的事物,出之以婉约的格调,最后又一笔振起,因此发出了内心的呼喊,以激昂的格调、振奋的言辞,从而使全词的思想感情走向最高潮,深深地感染了读者。词笔刚柔相济,结构波澜起伏,格调高下抑扬,从而使通篇迸发出爱国主义精神的火花,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本页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
初中文言文教学对策 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对策 一、诵读文本——享受古韵的凝香精华 1.坚持范读,读准字音、读准句读。在平时的文言文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要坚持
-
杜十娘 杜十娘是明朝著名小说家冯梦龙编辑的《警世通言》中的一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女主角。杜十娘是京城名妓,爱上了江南书生官二代的李甲。李甲自爱上了杜十娘之后,整天在妓院游玩,化光了钱财,
-
民间流传关于立秋的谚语有很多,有关于立秋季节的谚语,还有关于立秋养生的谚语等等,以下是小编整理出来民间关于立秋的谚语,供大家欣赏。 立秋的谚语 1、立秋不立秋,六月二十头。 2、六月底,七月头,
-
句里春风正剪裁。溪山一片画图开。轻鸥自趁虚船去,荒犬还迎野妇回。松共竹,翠成堆。要擎残雪斗疏梅。乱鸦毕竟无才思,时把琼瑶蹴下来。 作品赏析【注释】①此闲居带湖之作。黄沙:即黄沙岭。《上饶县志》:“
-
高一语文文言文句式 想要学好文言文,懂得它的句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知识,只有搞清楚了文言文的句式,才能让自己的文言文的学习变得更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一语文文言
-
王蓝田①性急,尝食鸡子②,以筯③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④口中,啮⑤破即吐之。谢无奕性粗强,以事不相得,自往数王蓝田,肆
-
语义说明:假借公家的名义以谋取个人的私利。 使用类别:用在「贪污自肥」的表述上。 假公济私造句:01我们公司不能容纳这种假公济私的人。 02公私要分明,他怎么可以假公济私呢? 03想不到他会假公济私,
-
课外文言文的阅读指导 课外文言文阅读在学生语文学习中所占的比例不大,在考试成绩中只占五分。但这一领域始终是学生的软肋。大多数学生对文言文望而生畏,部分学生在答卷
-
《捕蛇者说》柳宗元 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曾巩, 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字子厚,河东解(现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