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
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注释
一、词语解释
1、伯乐:春秋时秦穆公时人,姓孙,名阳,擅长相(xiàng)马。
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辱没在马夫的手里。祗:只是。之:的。奴隶人:仆役。
3、骈死:并列而死。骈:两马并驾。槽枥:喂牲口用的槽。
4、不以千里称也:不以千里马著称,即人们不认识这是千里马。以,凭借,因为。称,著称。
5、马之千里者:马(当中)能行千里的。之,助词。此句“马”和“千里者”是部分复指关系。
6、一食(shí):吃一顿。或:有时。尽粟一石:吃尽一石(dàn)食料。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粟:古代喂马的口粮石,十斗为石。
7、食:通“饲”,喂。下文“而食”“食之”的“食”,都念sì。
8、其:指千里马,代词。能千里:能走千里。之:(定语后置,不译。)
9、是:这样,指示代词。10、能:才能。
11、才美不外见:才能和长处不能表现在外面。见,通“现”,表露。
12、且:犹,尚且。欲:想要。等:一样。不可得:都做不到。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13、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14、策:本意指鞭子,这里名词作动词用,译为:用鞭子打。之:指千里马,代词。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办法。道:正确的方法。
15、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指喂饱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材,同“才”,此指行千里的才能。16、鸣:马叫,之:补充音节,不译。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
17、执策:拿着马鞭。策,赶马的鞭子,名词。临:面对。临之:面对千里马。
18、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19、其:难道,表反问语气。
20、其:可译为“大概”.表推测语气。21、常:通常,平常。
二、通假字
(1)食马者:“食”通“饲”,喂.(2)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现.
(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4)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三、古今异义
是古义:这样的.例: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今义:判断词.
安古义:怎么.例:安能求其千里也?今义:安全;安定;安装.
等古义:同样.例:且欲常马等不可得.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
或古义:有时,有的人.例:一食或尽粟一石今义:或者
四、一词多义
虽有千里之能:的
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不译
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助词,不译
虽有千里之能:才能,能力
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策之不以其道:用鞭子打
执策而临之:马鞭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连词,表转折,但是
执策而临之: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吃,动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喂养,动词
故虽有名马:即便
虽有千里之能:虽然
其真无马邪:难道【反问,加强语气】
其真不知马也:可译为“恐怕”【表示判断、猜测】
五、实词
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本文指人才伯乐——擅长相马之人,本文指识别人才的人
辱——辱没骈——一两马并驾
称——著称一食——吃一顿
食马者——通“饲”,喂.本文指埋没人才的人才美——才能,美好的素质
见——表现在外面,“见”通“现”等——等同,一样
常——普通的是——这种,作代词
策之——用鞭子打马执策——马鞭子
道——方法尽——竭尽
材——通“才”,才能鸣——鸣叫
通——通晓执——拿着
临——面对知——识别,了解
六、虚词
而——表转折,但是故——因此
于——在之——结构助词,的
以——凭借虽——即使
或——有时其——代“千里马”
安——怎么(策)之——作代词,代千里马
以——按照(鸣)之——助词,无意义
七、词类活用
1、形容词用作动词:
辱:辱没。例句: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尽:吃尽。例句:一食或尽粟一石。
2、名词用作动词:
策:名词,马鞭子。这里用作动词,用鞭子打的意思。鞭策,驱使。例句:策之不以其道
3、数量词用作动词:
千里:行千里。例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尽:使……尽,竭尽。例句:食之不能尽其材
八、特殊句式
1.其真无马邪?反问句
2.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省略句
4.策之不以其道省略句
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i)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注释
1、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选自《柳河东集》《永州八记》。
2、小丘:小土丘。西,向西。3、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篁,竹林。
4、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环,玉佩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鸣,使动用法,使...鸣。心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5、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尤,尤其、格外。冽,形容水清。6、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以,用。为,作为。
7、卷(quán)石底以出: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以,连词,表承接,相当于“而”。
8、坻(chí):水中高地。9、屿:小岛。10、嵁(kān):不平的岩石。
11、翠蔓:翠绿的藤蔓。12、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13、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14、日光下彻,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彻,深透。15、佁(yǐ)然:愣住的样子。16、俶(chù)尔远逝:忽然向远处游去。俶尔,忽然。17、翕(xī)忽:迅速。
18、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明灭可见,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斗,名词作状语,象北斗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象蛇一样。
19、势,形状。犬牙差(cī)互:像狗牙那样互相交错。犬牙,名词作状语,象狗的牙齿一样。20、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凄,使动用法,使...凄。寒,使动用法,使...寒。21、悄(qiǎo)怆(chuàng)幽邃: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22、以:以为。23、吴武陵:作者的朋友,也被贬在永州。
24、龚古:作者的朋友。25、宗玄:作者的堂弟。26、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27、清:凄清,冷清清。28、隶而从者:作随从跟着来的人29、居,停留。
30、去,离开。
译文
从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高兴起来。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凉。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翠绿的茎蔓,遮盖交结,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都在空中游动,周围什么也没有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石上有鱼的影子,静止不动;又忽然向远处游走,往来很快,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小溪曲曲折折,忽明忽暗,忽隐忽现。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不觉心神凄凉,寒气透骨,令人感到悲哀。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
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来的有姓崔的两个少年,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中心
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了寂寞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在被贬后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和散文家。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汉族。代宗大历八年(773)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西安)。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与韩愈、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天时》、《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
永州八记的文学价值: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鋂潭记》、《钴鋂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现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水经注》是地理书,对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的流露。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学习文本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本文是按游踪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全石为底、潭水清澈、游鱼活泼、源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本文按游踪的顺序来写: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发现小潭—“心乐之”(愉悦的心情)观鱼时——“似与游者相乐”(愉悦的心情)观鱼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抑郁忧伤的心情)可以看出作者借山水求解脱而又最终无法解脱的的痛苦。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
2、小石潭的全貌是什么?潭中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描写潭水的清澈。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正面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潭水的清澈。
3、潭上有什么景物?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一切景语皆情语。”你能说出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浏览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
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他喜欢清脆悦耳的水声,因而“心乐之”,观鱼时他觉得鱼似与游者相乐,心情是愉悦的;但这种快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小石潭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凄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
5、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什么手法;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成什么手法;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多有什么辞格?
第一段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第二段变换成动静结合的写法。第三段作者面对这种原始的悄怆之景,感到难受,或许激起作者凄凉的联想。强调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6、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似与游者相乐
(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7、作者为什么将这个无名小水潭命名为“小石潭”?
(扣住作者贬居时的心境去品析,对照文章内容分析)
答:因为它周围都是石头。
8.本文主旨: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9.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小石潭的水为什么这么清澈?
(因为有游鱼的活动,周围树木的保护,而且小石潭是活水,小潭以全石为底)
10.小石潭记中表现喜的句子有。
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
11.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12.请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发现小石潭的经过?
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然后在浓密的竹林之中,砍伐出一条小道来,再寻到小谭。
13.请说说“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的妙处?
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而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鱼静的优美画面就展现在读者面前了。
语法归纳
一、名词作状语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
2、下见小潭下:向下
3、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在空中
4、日光下澈下:向下
5、俶尔远逝远:向远处
6、潭西南而望西南:向西南
7、斗折蛇行斗: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像蛇(爬行)那样
8、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
二、使动用法
1、凄神寒骨凄:使…凄凉寒:使…感到寒冷
三、意动用法
1、心乐之乐:以…为乐
四、形容词作动词
1、近岸近:靠近
五、名词作动词
1、隶而从者隶:跟着。
六、一词多义
1、乐(1)心乐之以…为乐2、可(1)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2)似与游者相乐逗乐(2)不可久居能
3、清(1)水尤清冽清澈4、从(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从,自
(2)以其境过清凄清(2)隶而从者跟从
5、以(1)以其境过清因为6、而(1)记之而去表顺承关系
(2)卷石底以出而(2)隶而从者表并列关系
(3)潭西南而望连词七.古今异义
1、乃记之而去(去,离开。今义为往。)
2、崔氏二小生(小生,青年,后生。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关于“记”这种文体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岳阳楼记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téng)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yǐ)。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yín)雨霏霏(fēi),连月不开,阴风怒号(háo),浊浪排空;日星隐曜(yào),山岳潜(qián)形;商旅不行,樯(qiáng)倾楫(jí)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qǐng),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tīng)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jiē)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yé)?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滕子京)就重新修整岳阳楼,扩大它旧时的规模,刻唐代和现代(宋)名人的诗词文章在上面,嘱托我写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的美景,全在洞庭湖。连接远处的山,吞吐着长江的水,水势浩大,宽阔无边;早晚间的阴晴变化,气象万千。这些就是岳阳楼雄伟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既然这样,那么北面直到(至)巫峡,南面远通潇湘水,降职远调者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集,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心情,难道没有不同吗?
像那连绵的雨下个不停,接连数日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太阳和群星隐去了光辉,大小山峰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出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阴风浊浪的声势犹如老虎怒吼,猿猴哀啼。登上这座楼,就会有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谗言,害怕讥讽的情怀,满眼望去,一片萧条的景象,感慨万千,十分悲伤。
又如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没有惊涛骇浪,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着泳;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很浓,颜色很青。然而有的时候大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下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哪有穷尽!登上这座楼,就有心情开阔,精神愉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了的感觉,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那是快乐到了极点。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为什么呢?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那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就为那君主担忧。这样在朝廷做官也担忧,不在朝廷做官也担忧。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哎!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注释
选自《范文正公集》。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结尾“时六年”,指庆历六年(1046)
谪:古时官吏降职或远调。守:指做州郡的长官。
巴陵:郡名,即岳州,治所在现在湖南岳阳。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1045)越:过,及,到。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是赞美滕子京的话.)和:和乐。
废:荒废具:同“俱”,全,皆。
兴:兴办乃:于是。
增:扩大。旧制:旧时的规模
制:规模。属:同“嘱”,嘱托。
作文:写文章。以:用来
夫:那。一:全
胜状:美好的景色衔:衔接。
吞:吞纳浩浩汤汤(shāng):水势很大的样子。汤汤:水流大而急。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横:广远。涯,边。际涯:边。(际涯的区别:际专指陆地边界;涯专指水的边界)
朝晖夕阴:早晚阴晴变化。朝:在早晨,名词做状语阴:阴天晖:日光。
气象:景象。万千:千变万化。
此:这则:就是
大观: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今人诗赋”
备:完全,详尽。矣:语气词“了”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北通巫峡:北,向北
南:向南
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潇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
极:尽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
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这里指恍然矢志的诗人
会:聚集。于:在
此:这里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得无……乎:莫非……吧览:观赏
异:不同若夫:像那。
霪雨:连绵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开:放晴。阴:阴冷。
浊:浑浊。排空:冲向天空。
日星隐耀: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光辉。隐曜:隐藏了光辉。曜:光耀
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潜:潜藏。岳:高大的山。行:形迹。
樯倾楫摧:桅倒下,桨折断。樯:桅杆。楫:桨。倾:倒下。
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
斯:这个。则:就。
有:产生。去国怀乡:离开国都,怀念家乡。去:离开。国:国都。
忧谗畏讥:担心别人说坏话,讥讽嘲笑自己。畏:害怕。谗:谗言。讥:讥讽。
萧然:凄凉的样子。感:感慨。
极:到极点而:顺接连词
春和:春风和煦。景:日光。
波澜不惊:没有惊涛骇浪。惊:起伏。这里有“起”、“动”的意思。一:一片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万顷:极言其广。
沙鸥:沙洲上的鸥鸟。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
集:鸟停息在树上。锦鳞:美丽的鱼。鳞,代指鱼.
芷:一种香草。汀:小洲。
岸芷汀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野花。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而或:有时。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
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
浮光跃金:波动的光闪着金色。这里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
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这是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璧:圆形的玉。
答:应和。何极:哪有穷尽。
旷:开阔。怡:愉快。
宠辱偕忘: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宠:荣耀。偕:一起,一并,一作"皆"。
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就是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临:迎着。把:持,执。
洋洋:高兴得意的样子。嗟夫:唉。
尝:曾经。求:探求。
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心:思想感情。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
异:不同于。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此句为互文.以:因为。
居庙堂之高:处在高高的庙堂上,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下文的“进”即指“居庙堂之高”。庙:宗庙。
堂:殿堂。庙堂:指在朝廷。
处江湖之远: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下文的“退”,即指“处江湖之远”。
是:这样。然则:既然如此,那么……
其必曰……乎: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先,在……之前。后,
在……之后。其必:一定。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微:没有。斯人:这样的人。谁与归:就
是“与谁归”。归:归依。
词义现象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常见问题
1、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
是。强调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
2、第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3、没有伯乐,千里马命运如何呢?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4、第一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作用
5、概括第二段内容
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6、第二段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7、第二段中的文字从侧面讽刺了喂马者?
无能、无知、目光短浅。
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对千里马命运的惋惜,对食马者的讽刺。
9、概括第三段内容
抨击那些不能正确对待千里马却大呼“天下无马”的人。
10、第三段中连用三个“不”字,将“食马者”的平庸刻画得入木三分,这是一种什么句式?
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刻画“食马者”的愚妄。
11、“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
排比句式。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
12、这里的三个“之”字,用法是否一样?
前两个“之”,代词,指千里马,分别作动词“策”(驱使)、“食”(喂)的宾语。第三个“之”却不同:它可以不用,用了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如同我们在第一册中读到的“久之”的“之”一样。(见蒲松龄的《狼》)这里“鸣”是(马)鸣,而不是鸣(马)。句式整齐而又灵活富于变化。
“执策”的“策”:马鞭子,名词。
“临之”:面对着它(千里马)。
三个“马”字,都是指千里马。
称”,著名、著称、出名。
13、第三段中哪些语言能体现食马者的无知和浅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14、第三段中哪句话能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5、第三段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人才埋没的愤懑之情
16、作者的论点是什么?作者如何层层深入论证论点的?
第一段:提出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正面论证: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反面论证:故虽有名马…...不以千里称也。
第二段:进一步从反面论证,指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第三段:痛斥执策者的愚蠢,勾画执策者狂妄无知的形象,作者厉声反诘执策者,表达中心:其真不知马
17、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不是。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
18、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
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慨心情
19、“伯乐”“千里马”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千里马——人才(被埋没摧残、怀才不遇明主的人才)
伯乐——识才之人(让人发挥作用的封建统治者)
食马者——昏庸的统治者
20、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所以说课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21、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本文虽短,结构却十分精巧。先从正面提出问题:“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然后笔锋一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从反面展开议论。千里马和伯乐的依赖关系是如此密切,而伯乐却不常有,千里马被终身埋没的命运也就不可避免了。接下去,自然就写到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其才美不得外现的原因,对无知的“食马者”发出强烈的谴责,进行了辛辣的嘲讽。本文虽短,中心却十分突出。以“伯乐不常有”开始,中间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千里马“才美不外现”写食马者的无知及其造成的恶果,然后对食马者的无知进行痛斥,最后归结出“其真不知马也!”这一贯穿全文的中心句。
22、背诵课文,说说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设计此题,意在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古文背诵的要求。说的练习,要求学生口头说出作者在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即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既练习了口头表达能力,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同学生的说,还有相互启发、深入思考的作用。
23、翻译下面一段文字,注意划线的词的意义或用法。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设计此题,意在引导学生熟悉课文,理解关键语句。译文见“有关资料”中的“参考译文”。加点的字“策”和“其”的用法,弄清每一处的含义即可,至于语法意义,可以不要求学生掌握。
24、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这些话题是常谈常新的,请你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
这是一道完全开放性的练习。意在引导学生联系当今的社会现实,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这篇作品的思想内容,以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此题设计的几个问题,都是“常谈常新”的,所以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只要说出自己的理解,谈出自己的看法即可,即使个别同学的观点有些偏激也不要紧,尽量让学生畅所欲言,相信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多数学生是能够明辨是非的。
25、《马说》中的五个“也”字
“也”是个常见的文言虚词,大多置于句末表示说话人的语气,有时也放在句中表示短暂的停顿,用来提醒读者注意下面将要说到的内容。这些用法看起来很平常,但运用恰当,也能表达出某些微妙的意思,引起读者的回味。《马说》中的五个“也”字就是如此。
这篇文章共分三段,每段最后一句都用“也”字收住。这三个“也”尤其值得品评,它们所表达的语气是由各段的内容决定的,同时又反转过来表达了作者在叙述这些内容时的感情状态。第一段主要写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即“伯乐不常有”,而写得有声有色的却是千里马被埋没的情形,即“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这一形象的概括已经显出作者的愤愤不平之意;最后用“不以千里称”作结,再着一个“也”字,更流露出无限痛惜的感情。第二段从千里马的特点出发进一步揭示它的才能得不到施展的原因,把责任归于“食马者”的无知,然后步步紧逼,到段末再用反诘句“安求其能千里也”,把作者愤怒谴责的感情发展到高潮。而这句话中的“也”字,不仅凝聚着作者这种强烈的感情,而且包含着诉诸读者的正义感的意图。第三段是全文的总结,作者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把“真无马”和“真不知马”对照起来,“无马”一句用“邪”字轻轻带过,而“不知马”一句则用“也”字收住,其间固然有作者的痛切之感,而对“食马者”的深刻嘲讽也跃然纸上了。
以上三个“也”字,都跟文章的全局有关,从某种意义上看,也可以说是全篇脉络的标志,是应当反复推敲的。剩下的两个“也”字都在行文中间:一个在句末,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中的“也”字,这是作者故作顿笔,有暂时了结,不再说下去的意思,可以省却一些无用的话。另一个在句中,即“是马也,虽有……”中的“也”字,则显然是提醒读者注意“食马者”的无知给千里马所造成的难堪的后果。
我们要体会“也”字(包括其他虚词)的这些微妙作用,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朗读课文。要努力读出语气,读到烂熟于胸,好像其中的句句话都出于自己的口,再来体会就不难了。
26、“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连下四个“不”字的作用?
此句连下四个“不”字,源皆出于食马者之无知。如此层层蓄势,然后以反诘作结,将作者心中的郁愤表达得何等淋漓尽致!
27、怎样才能使千里马充分发挥其日行千里的才能?
策之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而能通其意。
28、“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实际含义是什么?
韩愈的话表明有贤能的人士只有遇上圣明的君主才能发挥专长。否则,即使才华出众,也不免受辱、埋没。作者极言“伯乐”的重要、可贵,对人才埋没深为慨叹。韩愈在文中借题发挥,抨击那些糟蹋“名马”的“食马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这和韩愈本人的遭遇是有紧密联系的。
29、表层意(小结)深层意
有伯乐有千里马(正面)发现人才
无伯乐无千里马辱、死(反面)埋没人才
一食尽粟一石行千里(正面)施展才能
食不饱力不足难行千里(反面)糟蹋才能
策之…食之…鸣之…(排比)封建统治者
执策临之:天下无马不识人才
其真……?其真……!(反问)摧残人才
-
【千言万语解释】千句话万句话。形容极多极多的话。 【千言万语造句】 ①爸爸从美国学成归来,一家人团聚了,可千言万语真不知从何说起! ②两人静静地坐了好久,四目相视,不说一句话,此时此刻
-
【胡说八道解释】不切实际,没有道理,不负责任地乱说一气。 【胡说八道辨析】和“胡言乱语”意义基本相同,往往可以通用。 【胡说八道造句】 ①你这样不负责任地胡说八道,是在欺骗人家,害人不
-
梦见堤防是什么意思梦见堤防,虽然有些好事发生,但往往也被你给搞砸了。关键就在於不要以第一印象来断定别人和事物。倒是以往觉得不可能的事却出现转为可能的暗示,惊讶中难掩雀跃的情绪。但是不慎重面对的话也有一
-
文言文人有三不祥阅读理解答案 人有三不祥:幼而不肯事长,贱而不肯事贵,不肖而不肯事贤,是人之三不祥也。人有三必穷:为上则不能爱下,为下则好非其上,是人之一必穷也;乡则不若,偝
-
原文: 贤与不肖之等奚判乎?视乎改过之勇怯以为差而已矣。日月有食,星有离次。其在于人,言有尤,行有悔,虽圣者不免。改过什于人者,贤亦什于人;改过佰于人者,贤亦佰于人。尤贤者,尤光明焉;尤不肖
-
柳世隆,字彦绪,河东解人也。世隆少有风器。伯父元景,宋大明中为尚书令,独赏爱之,异于诸子。言于孝武帝,得召见。帝谓元景曰:“卿昔以虎威之号为随郡,今复以授世隆,使卿门世不绝公也。”元景为景和所杀,世隆
-
文言文知识讲解及练习 崔景拜师 余始识景于京师,与为友,景以兄事余。既数岁,已而北面承贽,请为弟子。余愧谢,不获。且曰:“之从先生,非发策决科之谓也。先生不为世俗之文,又
-
于襄阳名頔,字允元,河南洛阳人,公元798年(唐德宗贞元十四年)九月以工部尚书为山东道节度使。由于做过襄阳大都督,故称于襄阳。公元801年(贞元十七年)秋冬之际,韩愈被任命署理国子临四
-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诗词全文、出处、作者及赏析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作者:纳兰性德年代:清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
-
竹枝词四首·其一 瞿唐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暗鸟一时啼。 鉴赏 写深夜听唱《竹枝》。四句之中没有介绍是什么人在唱《竹枝》,是男还是女,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