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赏析
这首《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从对悲壮的胡笳声的描写中,表现了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胡笳吹奏之声如人之悲鸣。汉末蔡文姬曾作过《胡笳十八拍》,用以配合胡笳的伴奏而歌唱,倾诉乱离的悲苦。但岑参的这首诗,悲中有壮,表现出特有的风格。诗人从三个方面,用不同的手法,反复、深入地表现胡笳的悲壮。
第一个方面,是开始四句,诗人将胡笳之声与“胡人”的吹奏情形结合起来写。诗中用红胡子、绿眼睛的“胡人”形象,来渲染异域情调,同时用“楼兰征戍儿”的“愁杀”来衬托胡笳声音之悲,“君不闻”三个字,隐隐透露出豪壮的情调。
第二个方面,是中间四句,将胡笳之声与边地的荒凉冷落情景结合起来写。这四句,诗人将胡笳之声安排在晓月欲坠之时,那刺骨的寒气,那呼啸不停的北风,与胡笳的悲声融为一片,似乎充塞宇宙,使天地也为之寒栗,这边塞的荒寒之境,使得胡笳之声倍增其悲。
第三个方面,是最后四句,作者把胡笳之声与送别直接结合。这四句在深情的诉说中,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无限厚意。“秦山遥望陇山云”,是指自己对颜真卿走后的怀念,但云遮雾障,望而不见,流露出一丝怅惘,正与胡笳的悲声相一致;“边城夜夜多愁梦”,又从边地着笔,悬希望颜真卿对自己的思念,直接与笳声相连。这两层意思,把送别时依依难舍之情,与笳声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收到了动人的效果。尽管如此,诗中并无寻常送别那种凄然悲切的情调,从“秦山”、“陇山”、“边城”等字面中,仍然透出一种雄壮气魄。特别是最后一句,但用问句作结,意思并没有那么肯定,其中也包含着“不喜闻”而不得不“闻”之意。这些深长的余味,给全诗增加了悲而且壮的气氛。正如周啸天先生所说:“诗中的边关是那么哀怨又那么令人神往,月下胡笳的声音那么催人泪下又那么富于魅力,读者感同身受。大抵诗人这时已隐约下定亲历塞垣的雄心,此诗可谓其边塞诗的前奏。”(见《岑诗综论》)
这首诗为七言古诗,但开始却用八字句起头,用“君不闻”三字领起,显出陡然而起的气势。首句是问句,末句也是问句,前后呼应十分紧密。“胡笳怨兮将送君”,又用了楚辞句式,倍增激情。中间使用“顶针”手法,如“紫髯绿眼胡人吹。吹之一曲犹未了”、“胡人向月吹胡笳。胡笳怨兮将送君”,语势贯通。全诗换韵频繁,开始四句作一韵(支微通押),较为舒缓;中间四句两句一转韵,平仄交替,由舒缓而变得特别急促;最后又四句作一韵,逐渐回复舒缓。这种错综交织的安排,恰切地表现了起伏顿宕、悲壮淋漓的激情。
本页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作者: 荆三隆 【本书体例】 "> 《李氏之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李氏之鸠 原文 李氏有一鸠,能为人言,过于鹦鹉,甚慧,养之数年矣.日则飞翔于廊楹帘幕间,不远去。夕宿于笼,以避狸鼠。见僮婢有私持物及摘花者,必告其主人。 晋人贾于吴者,见之,
-
司马师专魏 魏嘉平三年(251)八月,司马懿死后,长子司马师做了抚军大将军,领尚书事。次年正月,司马师做了大将军,从此掌握了魏国政权。在政治司马氏父子实行高压政策,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中书令李丰
-
张伟锋作品沙之书岩石上帅气的甲乙丙丁。不见了出生之前,他们不是自己,被两个人分别带着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飘荡、游移。沉没之后他们也不是 "> 唐朝温造借球赛平叛乱
唐章怀太子墓出土的《打马球图》 唐朝中期的官吏温造是一名能吏,也是一名有胆有识的将军,对稳定唐朝的统治,维护唐帝国的统一,做了很大的贡献。 温造可谓名门之后,其祖先温大雅是唐初著名的思想
-
【鸣冤叫屈解释】喊叫受冤屈。鸣:喊叫。 【鸣冤叫屈造句】 ①你别鸣冤叫屈了,他打人时你在旁鼓劲助威,难道这不是错吗? ②这位老人被诬陷,多年来到处申诉,鸣冤叫屈。 ③被告人的亲属经
-
作者乘舟东行,在北固山下停留时,一路奇绝景物触发奇妙情思,吟成这首唐诗中的千古名篇。次:旅行中停留。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以北,三面临水。"> 中国古代经典相思诗词集锦
关雎《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求。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
-
语义说明:人或事物一出现便迅速消失。 使用类别:用在「迅速消失」的表述上。 昙花一现造句:01眼前的一切繁华有如昙花一现,切莫流连而忘本。 02这些争名夺利的人即使能喧赫一时,必也只能昙花一现。 03
-
秋 夕杜 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本卷《清明》已介绍。《秋夕》一作《宫词》,一作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