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菊》赏析
正因为林黛玉的风雅是故意做出来的,她实际上耐不住寂寞。所以,在《问菊》中,她大倒这方面的苦水:“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又自作多情地问菊花:“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其实,这正是她自己耐不住冷清的写照。若依菊花之本性,人家本来就是顺应秋之时节而生的。若怕寂寞,何必开于秋时?当事人只需像宝钗那样为菊的到时未开而怅叹(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或者把菊的形象留下以作永远的纪念(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即可,何必在人家正常开放的时节,问人家有没有寂寞相思呢?林黛玉所写的三首诗被评为菊花诗最佳。其中《咏菊》第一,此诗第二。如果作者只是为了表现她的诗才出众,就不会在前面咏白海棠时要让宝钗“压倒群芳”,在后面讽和螃蟹咏时却又称宝钗之作为“绝唱”。原来作者还让所咏之物的“品质”去暗合吟咏它的人物。咏物抒情,恐怕没有谁能比黛玉的身世和气质更与菊相适合的了。一般的咏菊诗主调就是:一、自命清高;二、孤独寂寞;三、标榜遁世。菊花这个题材,又特别适合表现这些主题。原因是,菊花是秋花,既然傲立霜雪,又孤独绽开(没有跟众多的春花一起开),特别适合失意的文人自比:瞧,我虽然失意,享受不了繁华,可我照样是精神上的贵族——你不用我,我就学陶渊明隐居去。因此,曹雪芹让林黛玉夺魁菊花诗,也是有道理的。因为林黛玉就是这种求之不得而怨的小文人的代表。
总而言之,林黛玉的清高正如这些菊花诗一样,是刻意装出来的。是在明知“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的情形下,而刻意效仿出来的。目的只是为了抒发自己小文人式的对世俗名位的求之不得的哀怨,并同时博取清高的美名和旁人的同情。因此,一遇到真正能考验她能够取法陶令的时候,她就丢下这些“孤标傲世偕谁隐”、“满纸自怜题素怨”的标榜而不管,一个劲地去高歌“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主人指示风雷动,鳌背三山独立名”了。
本页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维,字摩诘,太原人。九岁撰诗文,工草隶,闲①音律。岐王重之。维将应举,岐王谓曰:“子诗清越者,可谱一曲,同诣九公主第。”维如其言。是日,维独奏,公主问何名,曰:“《郁轮
-
墨子文言文公输原文及翻译 《公输》是春秋战国时期墨子和弟子所作的一篇文言文。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的墨子文言文公输原文及翻译,我们一同来看看。 公输原文及翻译
-
作者: 张若晞 【本书体例】 "> 刘禹锡《韩信庙》诗词赏析
韩信,可以让身下的坐骑冲锋陷阵,所向披靡,却无法让疾驰的马蹄躲过政治的羁绊,当他最终摔落马下,才发现自己掉进的是一片浩荡的沼泽,他留给世人的最后记忆是一串无望的气泡。">
-
诉衷情 【宋】欧阳修 清晨帘幕卷轻霜 呵手试梅妆 都缘自有离恨 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 惜流芳 易成伤 拟歌先敛 欲笑还颦 最断人肠
-
高中知识刘虞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及译文 阅读下文,完成第17-22题。(17分) ① 刘虞,字伯安。虞初举孝廉,稍迁幽州刺史,民夷感其德化,自鲜卑、乌桓、夫余之辈,皆随时朝贡,无敢
-
吴表臣,字正仲,永嘉人。登大观三年进士第,擢通州司理。陈瓘谪居郡中,一见而器之。盛章者,朱勔①党也,尝欲市婢,有武臣先取之,章诬以罪,系狱。表臣方鞫②之,郡将日:“知有盛待制乎?”表臣佯若不知者,卒直
-
语义说明:计画周密而虑事深远。 使用类别:用在「思虑深远」的表述上。 深谋远虑造句:01设立教育基金,是我们深谋远虑后所作的决定。 02推动国家任何建设,都要深谋远虑,不能只考虑眼前的利益。 03这个
-
昭明太子统,字德施,高祖长子也。母曰丁贵嫔,太子以齐中兴元年九月生于襄阳,天监元年十一月,立为皇太子。太子太子生而聪睿,三岁受《孝经》、《论语》,五岁遍读五经,悉能讽诵。五年五
-
梦见卖花,得此梦,金克木为财之征兆,事业有小人作祟者,财运难以提升之意,性格温和之人,方可得以他人相助,凡事不可强求。秋天梦之吉利,冬天梦之不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