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翥《清明日对酒》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清明日对酒
高 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高翥(zhù)(1170—1241),字九万,号菊涧,命所居为信天巢,余姚(今浙江余姚)人。幼习科举,不第即弃,以教授为业,也善画。诗有民歌风,平易淡雅。《四库全书》收《信天巢遗稿》一卷,《全宋诗》录其诗二卷又二句。
《清明日对酒》是《菊涧集》原有题目,《千家诗》改成《清明》不是很妥当,因为“对酒”是诗中最重要的内容。
起、承、转、合的结构形式在这首诗中非常典型。首联扣题泛写清明日的主要活动扫墓。起句写扫墓的地点,墓地一般都安排在荒山上,既不占用耕地,风水也比较好。“墓田”即墓地。次句写清明祭祀与扫墓活动很盛,“纷然”表明人很多,同时也说明扫墓的时间先后不一。
颔联承上写祭扫的具体情况。三句写纸钱烧成灰以后在空中飘舞。“纸”即纸钱,也称冥币,迷信的说法是冥币焚烧以后可以供死人在阴间使用。“白蝴蝶”比喻被风吹后在空中飘动的纸钱灰。四句写人们在祭扫时过于悲伤,痛哭泣血,以至于将杜鹃花都染红了。诗中运用了杜鹃鸟啼血以至染红杜鹃花的典故,宋人陆佃《埤经》说:“杜鹃苦啼,啼血不止。”唐人杜牧《杜鹃》诗:“芳草迷肠结,红花染血痕。”
颈联在内容上有了明显的转折,写祭扫完毕一切恢复常态。五句写墓地还是那么荒凉,在日落人去以后,狐狸又安眠在墓地的洞穴里。六句写夜晚回到家中,儿女们依然一如既往在灯前欢笑。诗人所选择的这两个细节都非常真实、典型,墓地的荒凉与灯下的喧闹,正好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有“死去元知万事空”的感觉,因此产生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尾联紧扣题中“对酒”两字,以议论作结,谈了对清明祭扫的感受。七句写人生在世应当今朝有酒今朝醉,充分享受生前的快乐。末句写清明日洒酒祭亡,那只不过是一种仪式,对于死人来说,没有任何实际作用。将这个道理说得如此透彻,如此鲜明,实属罕见。“九泉”即黄泉、夜台,也即所谓阴间,迷信说法为人死以后生活的地方。如唐崔珏《哭李商隐》:“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上夜台。”
清田雯《古欢堂集》卷十九评价道:“用古人成语作己诗,前辈恒有之,若用谚语得天然之趣者,则未多见,南宋高菊涧《清明对酒》……收处用来妙绝。”显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描写社会生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直到今天读来都无文字障碍,是此诗的一个突出优点。
-
【谙识】释义练达 【谙通】释义熟悉并精通 【谙熟】熟悉(某种事物):~地理ㄧ培养~经济管理的人才 【洞谙】通晓;很熟悉 【谙记】释义熟记 【谙尝】释义备尝,历经
-
戴渊从善文言文翻译 戴渊从善主要描写了戴渊的生平故事。下面请看小编带来的戴渊从善文言文翻译! 戴渊从善文言文翻译 原文 戴 渊 ①少 时, 游 侠② 不 治 行 检
-
《寄全椒山中道士》作者: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恃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
本文摘自:《同舟共进》2015年第7期,作者:郑连根,原题为:《如何赢得君王的信任》 一个人要赢得他人的真正信任,是很难的事,如果这个他人还是手握重权的君王的话,就更难了。那到底有没有争得君王信任
-
含义 隐者的代称。出处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举例 唐·王维《辋川闲 ">
-
桃花源记 晋·陶潜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
-
梦见鹅鸭同游添好妾。梦见杀鸡鹅鸭主大吉。梦见食鹅肉主妾疾玻
-
《易传·彖传上·否》 文言文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
-
张伯行,字孝先,河南仪封人。康熙二十四年进士,考授内阁中书,改中书科中书。 丁父忧归,建请见书院,讲明正学。仪封城北旧有堤,三十八年六月,大雨,溃,伯行募民囊土塞之。河道总督张鹏翮
-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作品赏析【注释】:终南山:又名中南山或南山,即秦岭,西起甘肃省天水,东至河南省陕县,绵亘千余里。太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