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采薇》原文与鉴赏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9-19 21:29:20阅读:730

作者: 张镛 【本书体例】

【原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1);不遑启居,俨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2)。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3),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4)?维常之华。彼路斯何(5)?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6)。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騤騤(7)。君子所依,小人所腓(8)。四牡翼翼(9),象弭鱼服(10),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鉴赏】:

《采薇》一诗,为《小雅》之名篇,是一首描写戍卒生活的诗歌。它所反映抗击侵略、卫戍边疆的生活题材,其内容和形式达到了高度统一,开创了我国古代边塞诗歌的先河,并为历代文人墨客所称颂,对秦汉魏晋及唐宋诗歌创作有较大影响。今天,我们细细读来,确使人耳目一新。

全诗六章,章八句。诗人采用士兵的口吻和采薇起兴、薇菜设比的手法,以重章叠句、整齐划一的形式,描写士兵在战后归家途中的所见所闻,追述戎马生活之苦况和思乡念家之深情,再现了边塞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及久戍思乡、爱国恋家的矛盾复杂的思想感情,塑造了古代将士以大局为重、以国家为怀、弃家舍亲、舍身报国的英雄形象。

诗的一、二、三章均以采薇起兴,又以薇菜作比,兴中含比,比中联兴,“一唱三叹”地倾述了思家盼归之情。第一章先写薇菜刚刚破土而出,士兵的思家之情也萌然而生。当士兵看到村妇们捋取薇菜,就联想到妻子儿女,联想到和睦的家庭,自然勾起他们无限的思乡愁绪。“曰归曰归”,既隐含着思家急切,又表露了盼归时久。然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归期无望。“岁亦莫止”,正表明他们久戍边塞,岁月漫长。仅管如此,在玁狁入侵、国难当头的危机时刻,士兵们在“发乎情,止乎礼仪”(《毛诗·大传》)的传统观念影响下,能以大局为重,以国家为怀,而表现出极大的忍耐性。诗人连用两个因果复句“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明确地揭示出他们久戍疆场,艰苦悲伤的根本原因;抛妻别子,远离家乡的的主要根源。达里既是顺乎常理的恋家之情,又是产生爱国之心、报效国家的社会基础。思家与卫国两种思想感情交织在一起。平时这种思家之情,只能在忍耐中哀叹,当风云突变,狼烟四起,这种感情转而为爱国之心,进而自发成报国激情,两种感情一张一弛,形成一条波动跳跃的红线,贯串始终,寓于无穷的生命力。

诗的二、三两章,便是这两种感情的继续和发展。远离家乡的士兵,久居边塞,生活环境的艰苦,日以继夜的操练,兵营频繁的转移,严阵以待的防守,他们的心情自然会更加郁闷忧愁。诗中“心亦忧止”、“忧心烈烈”、“忧心孔疚”三句,正是哀伤之情的自我发泄。“岁亦阳止”,随着岁月的延长,时间的流逝,这种感情逐渐强烈。“我行不来”一句,表现出他们思乡情绪已经极度低沉,乃至绝望。

但是,传统观念的影响,理智的召唤,这种低沉绝望的感情,在俨狁入侵的刀光剑影中,会转忽为冲锋陷阵、报效祖国的激情。诗的四、五两章具体描绘了将士们为了保卫边疆而英勇杀敌的激烈场面。第四章先以两个设问句开头、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注意,突出将士的形象。“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诗人在设问中运用比喻,把统领杀敌的将帅比成鲜艳的棠棣花,既显得威武不屈,又意含着激烈悲壮。其下联之第五章,追述紧张的战斗生活和惊心动魄的激烈场面,再现了戍边将士乘着高大的战车,操着精良的武器,在主帅战刀的指挥下,千军万马与来犯之敌短兵相接,英勇奋战的情景。表现了古代将士舍身报国的牺牲精神和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

诗的第六章,写战争结束后,士兵在返乡途中触景生情,回忆往事,充满了痛定思痛的悲伤。平息外犯,胜利返乡,可以一了积聚已久的愁肠。但是归途中情思如泉,往事历历在目。当初离家从征,正值春光明媚,杨柳万条,离妻别子,戍守边疆。今日归来,却逢大雪纷飞,天寒地冻,饥渴交加,归途遥远。此时抚今追昔,想到边塞生活的千辛万苦,想到沙场上的出生入死,想到归途中的艰难险阻,于是剧烈的感情之泉涌上心头,喊出了一声“莫知我哀!”的慨叹。这虽然是表白自己的苦哀,倾诉自己的忧伤,但它却能引起人们无限的思索和回味,因为我们从中看到灵魂深处的美,看到了士兵的高大形象。

《采薇》一诗,在《诗经》中可为艺术成就较高的作品之一。它那璀灿夺目的“杨柳依依”名句,是传颂千古的绝唱,历代文人学士为之倾倒折服,赞叹不已。东晋的谢玄,宋代的宋祁,明代的王夫之,清代的王士祯、王国维等名人学者,都有较高的评价。“杨柳”句,何以为名家如此推崇,必有其艺术真谛。梁代著名文学理论家刘勰却点出了它的妙处。他说:“‘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虽复思经千载,将何易夺。”(《文心雕龙·物色》)可见“杨柳依依”确为千锤百炼、精雕细刻之艺术珍品,具有巨大的生命力。

“杨柳依依”句,在表现手法上也别具一格,为世人所青睐。王夫之曾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姜斋诗话》)王氏之说很有见地,一语道出了它的艺术效果。试想,士兵离家从征,正值良辰美景,春风杨柳。然而抛妻别子,远征边疆,离情别绪之时,那有欢赏之兴,春景愈美,愁绪愈悲。所以景同虚设,反引之为更悲。“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两句,也可想见平息外患,士兵胜利归来,却逢寒冬大雪,道路泥滑,归途艰难。此景此情,本应触景伤情,但是,身经百战,九死一生,如今能重见亲人,全家团圆,仅管大雪纷飞,天寒地冻,也归心似箭,翘跃愉乐。雪愈大,天再冷,兴奋之情就愈加激越跳跃。正反相衬,故能“一倍增其哀乐”,这种表现手法,古往今来,实为少见。杜甫的“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哀江头》),方能与之媲美。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岳飞简介_关于岳飞的故事五则

    岳飞简介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他在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

  • 《小明》原文与鉴赏

    作者: 王苏生 【本书体例】 "> 《齐桓公伐楚》原文翻译

    公元前656年的春天,齐桓公在打败蔡国之后,又联合诸侯国军队大举进犯楚国。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楚成王先派使者到齐军中质问齐桓公为何要侵犯楚国,随后又派屈完到齐军中进行交涉,

  • 初二文言文大禹治水学习:地平天成人定胜天

    初二文言文大禹治水学习:地平天成人定胜天   "地平天成、人定胜天"的传奇  --大禹治水  发生时间4000多年以前  发生地点黄河流域  推荐理由  大禹治水不仅是中

  • “薛存诚,字资明,河东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薛存诚,字资明,河东人。父胜,能文,尝作《拔河赋》,词致浏亮,为时所称。存诚进士擢第,累辟使府,入朝为监察御史,知馆驿。元和初,王师讨刘辟,邮传多事,上特令中官为馆驿使。存诚密表论奏,以

  • 唐代诗人王昌龄与隆里周边人才群

    “龙标天远接龙溪,黯黯青山月欲低。千载羁魂应不怨,诗荒开遍夜郎西。”这是贵州第一位侗族进士龙起雷作的《王少伯墓》的诗句。大意是:有王昌龄墓的龙标山在天际边远远连接着他被贬谪时所过的龙溪,

  • 辛弃疾《满江红·江行,简杨济翁、周显先》诗词赏析

    满江红江行,简杨济翁、周显先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曾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 "> 中考古文必考题语文文言文

    中考古文必考题语文文言文   得语文者得天下,2018中考古文必备科目很多,但是有些科目其实是常考的,考的比较多的。今天我们就来讲每个篇目考的比较多的那些题目。每篇文章会

  • 《反经·忠疑》“夫毁誉是非不可定矣”阅读答案及翻译

    夫毁誉是非不可定矣。以汉高之略而陈平之谋,毁之则疏,誉之则亲。以文帝之明而魏尚之忠,绳之以法则为罪,施之以德则为功。知世之听者多有所尤。多有所尤,所听必悖矣。何以知其然耶

  • 胜义纷陈的古代马世界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世事复杂了,语言也相应地发展,用以表示纷陈的事物。事实上却不一定如是。在汉字的动物世界里,古人每每用更丰富的词 "> 查看更多

相关栏目: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