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噫嘻》原文与鉴赏
作者: 梁建民 【本书体例】
【原文】:
噫嘻成王(1)!既昭假尔(2)。率时农夫(3),播厥百谷。骏发尔私(4),终三十里(5)。亦服尔耕(6),十千维耦(7)。
【鉴赏】:
《噫嘻》是成王举行“籍田”典礼并劝戒农官的诗。
关于此诗的主题及个别字句的解释,历来注家分歧极大,莫衷一是。一是认为它是成王“春夏祈谷于上帝也”,《毛诗》及另三家诗并主此说;二是朱熹认为此诗为成王“成农官之词”;三是认为系“康王春祈谷也”,明何楷《诗经世本古义》、清姚际恒《诗经通论》、方玉润《诗经原始》、近人陈子展《诗经直解》主之;四认为是成王祈呼上帝之助的农诗,成王为生号,清戴震《毛郑诗考正》、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主之;五是主张此诗写成王籍田之事,是成王的近臣向农官传达再由农官向农奴发令的诗;孙作云《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主之,高亨《诗经今注》、郭沫若《青铜时代》说与之相近。
根据诗的内容,并考以史实,我们认为,这首诗是用于每年春耕开始时的祈谷之祭的祭神歌曲,有着明确的“戒农”、“劝农”的功利目的。郭沫若说,此诗是“成王亲耕之前,昭假先公先王,史官们把这事做成颂歌来助祭”(《读了关于周颂噫嘻篇的解释》)。这里所讲的“亲耕”,实质上就是周代所谓的“籍田”典礼。所谓“籍田”,即是古代帝王每于春耕开始前祭祀上帝,且祈告祖先神灵福祐,并亲自参加耕田,以鼓励劝勉农夫努力耕作,求得五谷丰登的一种隆重的仪式。周成王时代的《令鼎》铭文和《国语·周语》都有关于“籍田”典礼及其功用的记载。而这首诗就叙述了成王在已祭祀了上帝之后,即亲率农夫播种百谷,并劝勉大家努力耕田,共同劳作的情景。
诗八句,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是成王身边近臣向农官田畯所说的话。先是用赞叹的口气向“田峻”们说:多好呀!成王!你诚敬之心已达上苍!然后语意一转,代成王向农官们发出命令:率领这些农夫们,播种百谷莫遗忘!后四句为一层。这应是田畯向农奴们发出的命令。讲了两点意思:首先令农奴迅速推起未耜,耕完方三十里的公田。“骏发尔私”之“私”,实为“耜”之借字,或竟是“耜”字之误。孙作云论析极精到:“‘发耜’(推犁)才可以耕完三十里地,‘发私’如何能耕完三十里地呢?并且‘发耜’为古人成语,《国语》韦注:‘王耕一墢’,‘一耜之发也’。又《诗经》中凡言农事,无不有‘耜’,……《豳风·七月》:‘三之日于耜’,可见凡农事是离不开‘耜’的。……由此可见,‘发私’决为‘发耜’之误无疑。”第二层虽只有四句,但却反映出集体耕种的宏大场面,读了使人仿佛看到在那春膏润泽过的广濶平原上,人声、翻土声轰然交响,起伏的人影、挥动的锄铲纷纷纭纭,真是一幅绝美的万众耕耘图。
周族重视农业生产,以农桑为立国之本。周族始祖后稷被看做是“播厥百谷”的创始者,奉为“五谷之神”、“农业之神”,代代祭祀,正说明了这点。这首诗反映了周代奴隶社会的农业生产情况,揭示出当时的生产关系,因而具有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从诗歌所做的生动描写中,我们看到了当时春种生产、播种百谷的盛大景况。郭沫若在《青铜时代》中描出:“(这诗把)周初的农业情形表现得异常明白。农业生产的督率是王所躬亲要政之一。土地是国家的所有,作着大规模的耕耘。耕田者的农夫是有王家官吏管率着的。这情形和殷代卜辞里面所见的别无二致。”应该强调,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奴隶,没有“十千维耦”的众多“农夫”,周代的农业是发达不起来的。
《颂》诗是统治阶级文人的歌功颂德之作,一般说来,气魄大,文字雅,加工程度较深,本篇也反映了这些特点。
这首诗纯用赋体,但叙事精炼,极有层次。短短八行三十二字,就把成王亲临籍田并督率农夫春耕的场景准确而清晰地描绘了出来。从形式上看,四言八句,两句一意,具有整齐匀称之美。全诗语言高度概括,但写得明白清楚,富有气势。这体现了《颂》诗所特有的庄重、典雅、昂扬、浩大的风格。
-
阆风歧路连银阙,曾许金桃容易窃。乌龙未睡定惊猜,鹦鹉能言防漏泄。匆匆纵得邻香雪,窗隔残烟帘映月。别来也拟不思量,争奈余香犹未歇。
-
语义说明:比喻人忙碌或心情不安而不能入眠。 使用类别:用在「勤奋苦干」的表述上。 目不交睫造句: 01、母亲生病,他目不交睫地守候照顾。 02、经过多日目不交睫地赶工,总算可以
-
诗写离乱中两地相思,构思新奇,情真意切,明白如话,深婉动人,真可谓天下第一等情诗。首联点题,起势不凡。"> 什么是诗词典故
1、狭义解释诗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代故事或有来历出处的词语。2、详细解释(1) 典制和掌故;(2)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 "> “契苾何力,九岁而孤”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契苾何力,九岁而孤。贞观六年,与母率众千余诣沙州内属,太宗处其部于甘、凉二州,擢何力左领军将军。九年与薛万彻万均讨吐谷浑于赤水川万均率骑先进为贼所包兄弟皆中创堕马步斗士
-
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舒雁烹宜,翔雁燔宜。”竟斗而讼於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mdas
-
文言文断句的解题技巧 不少考生畏惧文言文断句题。那么,给文言文断句有没有规律可循呢?其实,给文言文断句有时是有方法可循,有关键可抓的。笔者在文言文断句教学中,查阅大量
-
山行留客①山光物态弄春辉,莫为轻阴便拟归②。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③。注释①山行:一作“山中”。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③云 "> 虞溥传文言文翻译
虞溥传文言文翻译 虞溥西晋教育家,强调学习与教育对人品形成作用。主张广立学校,认为学校乃是学子“大成之业,立德之基”。接下来小编搜集了虞溥传文言文翻译,仅供大家参考,
-
安徽省庐江县福元乡中学王常识老师写了一篇文章,质疑义务教育初中第二册《中国历史》中所提唐初玄武门之变的地点,认为当时有两个玄武门,一在“宫城北门”,另一在“大明宫北面”,王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