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夫人《春日看梅花二首》梅花怜人诗作
春日看梅花二首·侯夫人
其一
砌雪无消日,卷帘时自颦。
庭梅对我有怜意,先露枝头一点春。
其二
香清寒艳好,谁惜是天真。
玉梅谢后阳和至,散与群芳自在春。
侯夫人是隋炀帝时的宫女,姿容端好,才德兼备,但长期受不到恩宠,闭处深宫,自伤不遇,曾作《自感诗》三首,抒吐伤春之情。《春日看梅二首》,是她的抒怀之作。
第一首写梅花怜人之情。“砌雪无消日,卷帘时自颦。”那是一个雪后的晴天,外面寒意犹重。阶砌上的积雪还没有消融,她独自卷帘,颦眉不语,庭院中的梅花,已经吐艳了。此时此境,她那孤寂的心灵有谁来温慰呢?她深情地凝望着冷香寒艳的梅花,仿佛自己有了个知心的朋友。“庭梅对我有怜意,先露枝头一点春。”庭梅似乎也同情她,理解她的心境,特意在枝头先向她露一点春光。是怜惜她的遭境,还是和她有相同的命运呢?她在沉思着。
第二首写人的惜花之情。“清香寒艳好,谁惜是天真?”“寒艳”二字,唯梅花当得,可以说是梅花的代称了。梅花的高格,全在它那清香绝俗而自得天真。这“天真”一词,是她对梅花的高度评价。而唯天真之人,始能识得花之天真,所以这“天真”,又何尝不是女诗人的自评?然而梅花的天真,又有谁来怜惜呢?即我能惜之,又有谁能惜我?所以,“谁惜是天真”,是惜花,亦是自惜。一个“谁”字,道出无限深怨与哀伤。“玉梅谢后阳和至,散与群芳自在春。”梅花不与众芳争妍竞艳,它开在百花之先,可说标格天然,无一毫自矜和媚人之意。梅花谢了之后,随着姗姗而来的是一个风光明媚、“春日载阳”的季节,它虽然凋谢了,却把它的清香,它的幽艳散给群芳。诗至此,感情又由哀怨一变而为开朗。女诗人虽有自伤,胸襟却并不狭隘。她只觉得在那美好自在的春光中,梅花虽然不见了,却处处有梅花天真的身影,那又是多么令人喜悦啊!诗人此时,也仿佛成为梅花,是花是人?人即是花,花亦是人,诗人和玉梅,此刻是化而为一了。
《看梅》二首,感情真挚而浓烈,芳洁而温馨,诗人先写的是怜人的梅花,接着写怜惜梅花的人,末后则是人和花融为一体。作者正像一株亭亭玉立的梅花。梅花是天真的纯洁的,作者自身也是天真的纯洁的,梅花是清香的寒艳,作者是孤芳自赏的佳人,同是天真,可见花怜人人惜花,人是痴情,花也是真情。
此诗形式独特,本为七绝,而在首韵二句各减二字,使全诗结构成为五、五、七、七的形式,近于后来的词作,为长短句的先声。
-
谁收春色将归去,慢绿妖红半不存。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 作品赏析【注释】:1、慢绿妖红:指红红绿绿绝丽的花草2、等闲:寻常,随便。走:疾趋曰走。此处是说被风吹跑。
-
爱人问尤物,信花月、与精神。听歌串骊珠,声匀象板,咽水萦云。风流旧家樊素,记樱桃、名动洛阳春。千古东山高兴,一时北海清樽。天公不禁自由身。放我醉红裙。想故国邯郸,荒台老树,尽赋招魂。青山几年无恙,但泪
-
公①薨之月,子产相郑伯以如晋,晋侯②以我丧故,未之见也。子产使尽坏其馆之垣而纳车马焉。士文伯让之曰:“敞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盗充斥,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高其阚闳,厚其墙垣,以无忧客使。今吾子坏之,虽从者
-
梦见军长,得此梦,乃事业中多受他人之阻碍,生活有不利之事,为人坦荡者,财运虽有所提升,切莫有任意妄为之想法。如做此梦,乃身边小人之征兆,与他人间勾心斗角,彼此财运难以长久,生活多有不安之感,郁结于心,
-
高中文言文屈原列传知识点总结 《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有关屈原的部分,是一篇风格独特的人物传记。下面是关于高中文言文屈原列传知识点总结,欢迎参
-
翅膀是超越的象征。一个长着翅膀的动物或人是代表你心理的一部分,这已使你进入一个高的、更精神的、或者更超然的状态。或是从一个压迫情形中解放出来。
-
原文: 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人。父纥,陈广州刺史,以谋反诛。询当从坐,匿而免。江总以故人子,私养之。貌寝侻,敏悟绝人。总教以书记,每读辄数行同尽,遂博贯经史。仕隋,为太常博士。高祖微时,
-
贺监宅②,放翁斋③,梅花老夫亲自栽。路近蓬莱④,地远尘埃,清事恼幽怀。雪模糊小树莓苔,月朦胧近水楼台⑤。竹篱边沽酒去,驴背上载诗来⑥。猜,昨夜一枝开⑦。 ①鉴湖:又名镜湖,在浙江绍兴市南。
-
陋室铭文言文翻译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为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以下是“陋室铭文言文翻译”,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 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