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纲《采莲曲二首·其一》湖上采莲诗
采莲曲二首(其一)·萧纲
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
风起湖难渡,莲多摘未稀。
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
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采莲曲》是乐府旧题,多描写江南女子湖上采莲的情景。萧纲此诗则袭用旧题,用清丽浅显的语言,描绘诗人泛舟湖上采摘莲蓬的图景,表现了他悠然闲适的情趣。
起首四句,淡淡叙来,并不着意刻画。“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薄暮时分,清波粼粼,荷叶田田,夕阳的余晖洒落在空旷的石矶上,主人公兴致盎然准备荡舟去采莲了。“晚日”、“空矶”不仅点明了时间、地点,而且勾画出一片空阔、寂静的背景。“风起湖难渡,莲多摘未稀”,诗人的视线由岸边转到湖上。泛舟湖面,晚风阵阵,水波荡漾,小舟也随之起伏摇荡。渐渐,舟入莲塘,此时闯入诗人眼帘的便是那一片茂密丛生的荷花。“莲多”句是写作者乍入荷塘第一眼所得的总体印象。虽是笼统的总写,却是一篇之关键,全诗就是围绕着这一句展开的。从章法上看,这二句在全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面紧挽上文笔触由岸而湖再转到荷塘,一面又开启下文,展现在诗人眼前的荷塘究竟是怎么个景象呢?这样,就自然带出了下文。
紧接的四句,承上“莲多”一句加以生发。诗人的镜头渐渐推进,把焦距对准了荷塘深处,集中描写了小船在荷花丛中穿行之状。作者从细处落笔,分别从行船之艰与主人公置身其间的感受两个角度加以描绘。“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前句意在表现荷花之密,却避免从正面来写。他只写了一个细节:置身荷花丛中,行动不易,稍一划动船桨,便弄得荷花纷纷坠落。后句仍然是从侧面烘托,暗示荷塘之深。小檝轻舟微微前移,蓦的,朴楞楞惊起了一群白鹭,打破了这里平和宁静的气氛。这才使人领悟到,原来这儿已是荷塘深处了。二句中虽不见“密”、“茂”、“幽”、“深”等字面,然其情景、神韵却宛然如在目前。“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这是着重写主人公置身其间的感受。在荷塘中行船既如此艰难,那船上人当然就得格外小心。可是,四周荷丝蔓布,缠绕纠结,横生阻碍;水中菱角飘浮,又不时钩攀住主人公的衣服,真是进退维艰呵。这四句诗,都是抓住了几个最具典型特征的细节,具体而微地刻画了“莲多摘未稀”的特定情景。倘用绘画作比的话,这四句可称得上是“点刷研精,意在切似”(姚最《续画品》),是一幅精微细致的工笔画了。再加四句皆为对偶,每联不仅对得非常工整,而且自然圆熟,如出天籁,略无刻意求工的生涩感,成为全诗中溶情铸景的名句。
全诗通篇写景,然而诗人的闲情逸致、闲适意趣却正是通过一个个画面含蓄、委婉地流露出来。诗风清新自然、平易流畅,有浓郁的民歌风味。
-
江 南 春 [唐]杜 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酒旗:古代酒店用的旗帜,又称酒帘。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朝 "> 《无处说相思,背面秋千下》名句鉴赏
“金鞭美少年,去跃青骢马”;不知道这个美少年是不是指晏几道自己。中国的尚美时代非混乱的魏晋南北朝莫属,魏晋时代虽然政治上乱七八糟,但却有一项特产:美男子。《世说新语》甚至还特别开辟一篇帅哥录《容止篇》
-
踏莎行 【宋】晏殊 祖席离歌, 长亭别宴, 香尘已隔犹回面。 居人匹马映林嘶, 行人去棹依波转。 画阁魂销, 高楼目断, 斜阳只送平波远。
-
梅槐桥游记文言文 梅槐桥游记文言文 立夏日,余独往城西访梅槐古桥。此桥距古城一舍许,横跨太湖港、水接金家湖、路望沮漳河,为古时荆州过当阳、达夷陵、通巴蜀之驿道。
-
梦见去世之人,得此梦,得此梦不顺,乃是人情世故处理不良,财运难以提升之征兆,求财与他人间交恶者,事业难以顺遂之迹象。如做此梦,乃是性格不合所致,得此梦应有所忍让,不可有强求之心。秋天梦之吉利,冬天梦之
-
孟子生卒年月因史传未记载而有许多的说法,其中又以《孟氏宗谱》上所记载之生于周烈王四年(公元前372年),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89年)较为多数学者所采用。 孟子名言欣赏(带翻译) 《孟子》一
-
张汝明,字舜文,世为庐陵人,徙居真州。汝明少嗜学,刻意属文,下笔辄千百言。入太学,有声一时。国子司业黄隐将以子妻之,汝明约无饰华侈,协力承亲欢,然后受室。 登进士第,历卫真、江阴、
-
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贯,使我不得开心颜出处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
-
蜀中才子司马相如去长安前对妻子卓文君立誓说:“不高车驷马,不复此过”。卓文君听了颇为担忧,他知道司马相如年轻气盛、才智超人,一旦功名在身,难保不迷恋长安繁华的世界,到那时夫妻之分难以持
-
邓羌义勇的文言文翻译 导语:《智囊》一书涉及了明代以前的很多史籍、文集以及稗史、笔记、传说和演义等。从内容类别上看,上自经国大略,下至市井小计,旁及妇幼之智,无不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