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赵翼《赤壁》吊古伤今抒怀遣兴之作
赤壁·赵翼
依然形胜扼荆襄,赤壁山前故垒长。
乌鹊南飞无魏地,大江东去有周郎。
千秋人物三分国,一片山河百战场。
今日经过已陈迹,月明渔父唱沧浪。
乾隆三十七年(1772)底,赵翼因广州谳狱旧案部议降一级调用,他于是以老母年高为辞,由广西弃官归乡,次年自常德经洞庭湖入长江,经过当年三国鏖战的赤壁,遂写下这首吊古伤今、抒怀遣兴之作。
全诗完全从历史与现实的差异,时间与空间的对照来表现今昔之感,并逗出自己淡于名利的归隐之志。首联破题,从山河形胜落笔。赤壁扼守着通往荆州和襄阳去的道路,因而成了古代兵家争战之地,三国时修筑的战争营垒依稀可辨,山川依然,地形奇险。“故垒”自然是用了苏轼“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念奴娇》)的名句。这两句虽为写地理,但“依然”、“故垒”等词已引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颔联则巧妙地运用了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和苏轼《念奴娇》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句子,貌似写景,其实隐寓曹操在此兵败而周瑜得胜成为英雄的历史画卷。“乌鹊南飞”和“大江东去”是万古如斯的自然景象,但在作者笔下借用了典故的联想而各自带上了丰富的意蕴,而且对仗工巧,绝去斧凿之痕,可见作者驾驭文字的能力。颈联则以时间和地理自然成对。孙权、刘备、周瑜、诸葛亮、曹操这些风云一时的历史人物流传千年,赤壁一战之后,奠定了魏、蜀、吴三分天下的鼎足之势;眼前的山河即是当年历尽无数战斗的地方。出句是缅怀历史,对句是即目所见;表现古今时代的纵贯,山河遗迹的感喟。于是自然过渡到尾联的自我抒怀。此日经过赤壁,多少英雄已成陈迹,只有在明月照耀的江上,时时传来渔翁的晚唱。“唱沧浪”云云自然是用了《孟子》里头“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意思。与萧散自在的渔父相比,那些在政治上曾一度风云显赫的人们岂不也显得可怜可叹吗?结尾这两句不仅与前六句的宏阔气象形成一鲜明对照,以冷静幽远的笔墨结束全诗,令诗意波折,更具回味;同时也与诗人此时弃官归乡、淡于名利的心境暗合,从而起到借古喻今的作用。
全诗一气流走,虽点化成言,然清新畅达,境界辽阔,感情激荡,不失为咏史诗中的佳作。
-
本草纲目虫部螳螂桑文言文 释名 刀螂,拒斧、不过。其子房名螵蛸、蝉蛸、致神、野狐鼻涕。 气味 (桑螵蛸)咸、甘、平、无毒。 主治 遗精白浊,盗汗虚劳。用桑
-
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聂胜琼《鹧鸪天》 【全诗】 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曲,别个人人第五程。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
-
作者: 方忠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 "> 康熙智除鳌拜,康熙除鳌拜的历史故事
顺治皇帝的第三个儿子叫玄烨。他自幼聪明好学,立志做一个贤明的帝王。玄烨六岁那年,有一天和哥哥福全等人一起去给父亲请安。顺治皇帝把他们搂在怀里,问他们长大以后愿意做什么样的人。福全说:“愿意做一
-
《刻舟求剑》原文赏析 刻舟求剑的故事告诉我们办事不能只凭主观愿望,不能想当然,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灵活处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刻舟求剑》原文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
曹刿论战文言文阅读试题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2-14题。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区别 古诗文是用古代汉语写成的,虽然现代汉语是由古代汉语发展而来,在基本的语言特点及习惯方面是一致的,但毕竟年代久远,出现了很多变化,产生了一些不一
-
别儿怯不花,字大用。蚤孤,八岁,以兴圣太后命,侍明宗于籓邸。寻入国子学为诸生。 八番宣抚司长乃其世职,英宗遂授八番宣抚司长。既至,宣布国家恩信,峒民感悦。有累岁不服者,皆喜曰:&ld
-
中学文言文教学误区及校正 中学文言文教学的几个误区及其校正 文/赵旭刚 摘 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中学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课程的重要
-
鱼尾霞生明远树。翠壁黏天,玉叶迎风举。一笑相逢蓬海路。人间风月如尘土。剪水双眸云鬓吐。醉倒天瓢,笑语生青雾。此会未阑须记龋桃花几度吹红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