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证诗》诗词鉴赏方法
以史证诗
诗歌不同于纪实,故严格地说,“以史证诗”作为方法来说常常是行不通的,如清人往往征引史实说明阮籍《咏怀》诗的内容,以求确切,有时不免牵强。但是,我国古代毕竟有很多诗歌,的确是缘事而发,在表现上却言在此而意在彼。如读者误以为“作诗必此诗”,也就不能得其本意,所谓“郢书燕说”,便是同类毛病。可见“以史证诗”,也不失为论世说诗之一法。著名的《七步诗》,就有一个历史故事;而咏史、怀古类专题,更是与史实相关,都无烦费辞。只是有一些诗与相关史实的联系,在字面上并不那么明显,今天的读者看来,何异作者自家脚指头动。然而前人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笺证的工作,是很可利用的参考资料。如陈沆《诗比兴笺》便是这种性质的专著.古代作家别集的编年笺注本,也是极可留意的。下面是一个学人的经验之谈:
我们平常读古代诗人的集子,最希望得到编年的本子,因为容易了解诗人的行迹、交游,处处易于与当时的社会政治形势联系思考,因而也更便于知人论世。我们读古人书,更重视好的“笺注本”。而重“笺”尤甚于“注”。“注”的是古典,能解决识字问题,却不能知人论世。至于今典,即作者同时代的人和事,有的见于记载,有的就不见,甚至只藏在作者的心底,旁人和后人是无法知道的。“笺”即就记载中的旁证加以推论,工作做得好,是可以揭露部分真相的。但这到底不如作者自己的说明来得珍贵,这就是我们更加重视作者自注的原因。(黄裳《珠还记幸》,有删节)
作者自注的确宝贵,如宋梅尧臣《汝坟贫女》等叙事诗,往往有小序说明作诗缘起,姜夔的词也多有长序,对读者赏析大有裨益。不过肯做这种有心人的作者并不多,所以到头来读者还得借助专家的笺证,才能有所发明。如陈子昂《感遇》有一首写得很朴拙的诗:
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吾闻中山相,乃属放麑翁。孤兽犹不忍,况以奉君忠。
诗中只说了两个历史人物的故事,即“乐羊为魏将攻中山(国),中山烹其子面遗之,乐羊食尽一杯。魏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中山君)孟孙猎重麑,使秦西巴持归,其母随而鸣。秦西巴不忍,纵之,孟孙以为太子傅”。然而此诗并非为咏史而咏史。陈沆笺曰:“刺武后宠用酷吏淫刑以逞也。……武后天性残忍,自杀太子宠、太子贤及皇孙重润等。《旧唐书·酷吏传》十八人,武后朝居其十一,皆希旨杀人以献媚,宗室大臣无得免者。武后尝欲赦崔宣礼,其甥霍献可急之曰:‘陛下不杀崔宣礼,臣请陨命于前。’头触殿阶流血,示不私其亲。是皆有食子之忠,无放麑之情矣。孰不可妨乎!子昂尝上疏极谏酷刑,又请抚慰宗室子弟,无复缘坐,俾得更生,毋致疑惧,即此诗旨。”以史证诗,可谓得其情实。好的笺注,有益于解诗,类如此。
-
《西游记》与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 曹炳建 打开《西游记》,我们不能不为其中无所不在的天界佛国的幻想描写而惊叹。正因为《西游记》取经故事的宗教性质,于是便引起了人们不少误解,有了“谈禅
-
此诗题为《插秧歌》,入手即表现了插秧的繁忙。插秧关系到收成的好坏,万不能失时。因而,值此时节,无论男女老少,一齐来到田头,各有所司,不敢稍有懈怠。"> 杜甫《羌村三首》全诗赏析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忆昔好追
-
语文文言文鉴赏题 【甲文】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
-
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知识点 例词---例句---古义---今义 1、居---居十日---过了---居住 2、走---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跑---走 3、再---一股作气,再而衰---第二次-
-
语义说明:比喻所好似是而非,以致表里不一,有名无实。 使用类别:用在「表里不一」的表述上。 叶公好龙造句:01曾参杀人,积非成是;叶公好龙,似是而非。 02这种不切实际的理想,犹如叶公好龙,无法接受现
-
小学文言文《叶公好龙》原文及翻译 《叶公好龙》的作者是两汉诗人刘向,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文言文《叶公好龙》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叶
-
【傍晚】临近晚上的时候 【倚傍】取法;因袭 【傍影】犹言露面 【偏傍】1.偏旁。2.不正 【傍眼】眼前 【傍靠】倚靠;紧靠 【傍妻】旧时称妾为傍妻 【傍黑】日
-
文言文阅读答案及译文 徒单恭,本名斜也。斜也贪鄙,使工绘一佛像,自称尝见佛,其像如此,当以金铸之。遂赋属县金,而未尝铸佛,尽入其家,百姓号为金总管。秉德①廉访官吏,斜也以赃免
-
石钟山记 作者:苏轼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