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赠萧瑀①》注释、翻译、赏析
李世民
名句: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导读】
李世民(599—649):即唐太宗,唐高祖李渊的次子。627—649年在位。其建树主要是在军事上和政治上。他协助其父李渊起兵反隋,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对唐王朝的建立起了重要的作用。即位后,常以隋亡为戒,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知人善任,注重纳谏,励精图治,使唐初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恢复和发展,出现了“贞观之治”。他在文学上也有一定造诣,写了一些诗歌。《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
【原诗】
疾风知劲草②,
板荡识诚臣③。
勇夫安知义,
智者必怀仁④。
【注释】
①萧瑀:字时文,隋朝将领,被李世民俘后归降,为李世民所赏识。②疾风:大而急的风。③板荡:《诗·大雅》有《板》、《荡》二篇,都是写周厉王的残暴无道和当时社会的黑暗动荡,故后人用“板荡”来比喻政局混乱,社会动荡不安。④仁:仁爱之心。
【译诗】
狂风中才能现劲草,
动荡时方能识忠臣。
勇者不一定懂得义,
智者心中必怀着仁。
【赏析】
《赠萧瑀》这首诗极富于哲理。前两句“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是传诵很广的名句。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劲草”混同于一般的草;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中,“诚臣”也容易混同于一般的人,其特殊性没有显现出来,因而不易鉴别。只有经过猛烈大风和动乱时局的考验,才能看出什么样的草是强劲的,什么样的人是忠诚的。后两句“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告诉人们,只有忠诚还是不够的,要智勇双全,才算是有用之才。有勇无谋,莫言义;有智无勇,难施仁。
这首诗诗意浅显,说理形象,寓意深刻,言简意赅地揭示了“智”、“勇”、“仁”、“义”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不仅对于领导者知人善任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于每一个人的自我完善,如何使自己成为智勇双全的有用之才方面,也具有启迪作用。“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二句,现在人们引用它,比喻只有经过尖锐复杂斗争的考验,才能考察出一个人的真正品质和节操,才能显示出谁是忠贞的强者。
-
语义说明:将值得书写的事蹟,郑重地记录下来。 使用类别:用在「值得记载」的表述上。 大书特书造句: 01、这次战役的胜利极有意义,值得大书特书。 02、外国元首陆续来访,所有报
-
【精神抖擞解释】精神振奋的样子。抖擞:振作、奋发。 【精神抖擞造句】 ①战士们步伐整齐,精神抖擞地从天安门前走过。 ②海鸥在雷电交加、乌云压顶的海面上,精神抖擞,斗志昂扬地迎接着暴风雨
-
张范,字公仪,河内修武人也。太傅袁隗欲以女妻范,范辞不受。性恬静乐道,忽于荣利,征命无所就。弟承,字公先,亦知名,以方正征,拜议郎,迁伊阙都尉。董卓作乱,承欲合徒众与天下共诛卓。承弟
-
曾左初会 曾国藩与左宗棠的首次见面,是在咸丰二年(1852)十二月二十一日傍晚。 曾国藩回湖南本是为母亲办丧事。没想到恰逢太平军横扫两湖,皇帝命他出任帮办湖南团练大臣。曾国藩墨绖出山,这一天赶到长沙
-
语义说明:指心裡想的和嘴上说的不一致。贬义。 使用类别:用在「言语虚假」的表述上。 口是心非造句:01他这个人不诚恳,口是心非。 02这种口是心非的人很虚偽,我无法和他交朋友。 03这种没有诚意、口是
-
萧诚自务札翰的语文文言文阅读的练习题及答案 萧诚自务札翰①,李邕②恒自言别③书,二人俱在南中。萧有所书,将谓称意,以呈邕,邕辄不许④。萧疾其掩己,遂假作古帖数幅,朝夕把玩,
-
脑筋急转弯题目:为什么司机小刘看到路边的电线杆就把车停了下来? 脑筋急转弯解析:他把猴子屁股当红灯了。 脑筋急转弯答案:上面有只猴子
-
高中文言文5篇 1、《逍遥游》 庄子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奋发)而飞,其翼若垂(悬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
-
魏诚甫行状① 归有光 呜呼!予娶诚甫之娣,而知诚甫为深。孰谓诚甫之贤,而止于此!盖诚甫之病久矣。自吾妻来归,或时道其兄,辄忧其不久,至于零涕。既而吾妻死八年,诚甫诸从昆弟三人
-
文言文答题技巧及注意事项 作文“言之有物 清晰表达” 问:在最后的阶段,作文怎样才能突破? 答:要让自己的作文脱颖而出,必须做到八个字:言之有物,清晰表达。第一,要学会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