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张范,字公仪,河内修武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9-01 23:15:07阅读:361
张范,字公仪,河内修武人也。太傅袁隗欲以女妻范,范辞不受。性恬静乐道,忽于荣利,征命无所就。弟承,字公先,亦知名,以方正征,拜议郎,迁伊阙都尉。董卓作乱,承欲合徒众与天下共诛卓。承弟昭时为议郎,适从长安来,谓承曰:“今欲诛卓,众寡不敌,且起一朝之谋,战阡陌之民,士不素抚,兵不练习,难以成功。卓阻兵而无义,固不能久;不若择所归附,待时而动,然后可以如志。”承然之,乃解印绶间行归家,与范避地扬州。袁术备礼招请,范称疾不往,术不强屈也。遣承与相见,术问曰:“昔周室陵迟,则有桓、文之霸;秦失其政,汉接而用之。今孤以土地之广,士民之众,欲徼福齐桓,拟迹高祖,何如?”承对曰:“在德不在强。夫能用德以同天下之欲,虽由匹夫之资,而兴霸王之功,不足为难。若苟僭拟,干时而动,众之所弃,谁能兴之?”术不悦。是时,太祖将征冀州,术复问曰:“今曹公欲以弊兵数千,敌十万之众,可谓不量力矣!子以为何如?”承乃曰:“汉德虽衰,天命未改,今曹公挟天子以令天下,虽敌百万之众可也。”术作色不怿,承去之。
太祖平冀州,遣使迎范。范以疾留彭城,遣承诣太祖,太祖表以为谏议大夫。范子陵及承子戬为山东贼所得,范直诣贼请二子,贼以陵还范。范谢曰:“诸君相还儿厚矣。夫人情虽爱其子,然吾怜戬之小,请以陵易之。”贼义其言,悉以还范。太祖自荆州还,范得见于陈,以为议郎,参丞相军事,甚见敬重。太祖征伐,常令范及邴原留,与世子居守。太祖谓文帝:“举动必谘此二人。”世子执子孙礼。救恤穷乏,家无所馀,中外孤寡皆归焉。赠遗无所逆,亦终不用,及去,皆以还之。建安十七年卒。
(选自《三国志·魏书十一》)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傅袁隗欲以女妻范      妻:嫁给
B.待时而动,然后可以如志  如:实现
C.术作色不怿,承去之      色:脸色
D.赠遗无所逆,亦终不用    逆:迎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卓阻兵而无义,固不能久        不敢言而敢怒
B.今孤以土地之广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范得见于陈,以为议郎          师不必贤于弟子
D.然吾怜戬之小                  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卓作乱时,张范之弟张承想要集合亲信与天下豪杰一起讨伐董卓,后在其弟张昭的劝阻下作罢,张承就辞官不做,和张范一起在扬州归隐。
B.张范兄弟俩在扬州归隐,袁术准备好厚礼招请他们,张范假称有病而不前往,袁术没有强逼他。
C.张范参谋曹操军事,并且深得曹操信任。每当太祖征伐之时,常让张范留在许都,辅佐太子,太子以对待子孙之礼相待。
D.张范救济抚恤贫困的人,以致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本地和外地的孤儿寡母都来投靠他。从中可以看出张范“乐道”的性格。
4.把第1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承然之,乃解印绶间行归家,与范避地扬州。(3分)
(2)夫能用德以同天下之欲,虽由匹夫之资,而兴霸王之功,不足为难。(4分)
(3)今曹公欲以弊兵数千,敌十万之众,可谓不量力矣!(3分)

参考答案
1.D(A项中的“而”,都是连词,前者是“而且”的意思,表示递进;后者是“可是”、“但”、“却”的意思,表示转折。B项中的“之”,都是助词,前者是“的”的意思;后者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C项中的“于”,都是介词,前者是“在”的意思;后者是“比”的意思,表示比较。D项中的“然”,都是连词,“但是、然而”的意思。)
2.C(应为太子以子孙的礼节对待他。)
3. ①张承同意了张昭的建议,于是他解下印绶,辞官不做,从小路回到家乡,与张范一同在扬州隐居。(3分,译出大意1分,“然”“间”翻译准确各一分)
②假如以道义而取天下,即使只有一个人的力量,而成就王业,不值得当成难事。(4分,译出大意1分,“虽”“资”“兴”翻译准确各1分)
③如今曹操要以弱兵几千,抗拒十万大兵,真可谓不自量力!(3分,译出大意1分,“弊”“敌”翻译准确各一分)

【参考译文】
    张范,字公仪,河内修武人,太傅袁隗想把女儿嫁给张范,范推辞不接受。他性格恬静,乐于道义,淡泊名利,从不接受公荐,其弟名承,字公先,也是知名人士,由于做人方正而被征召,任命为议郎,又升任伊阙都尉,董卓作乱,承想聚合亲信与天下共起讨伐董卓。承之弟张昭时任议郎。恰从长安来,对承说:“一在想讨伐董卓,寡不敌众,而且又只有一些大臣的计谋和百姓,士子都没有经常安抚,兵士没有训练,难以成功,董卓如果抵挡天下的讨伐,得不到道义上的支持,其统治本来就不稳固、长久,不如先呆在一个地方等待时机行动,然后才能实现志向。”承同意了张昭的建议,于是他解下印绶,辞官不做,从小路回家乡,与张范一同在扬州隐居。袁术准备好厚礼招请他们,张范假称有病而不能前往,袁术没有强逼他。然后派人请张承与他相见,袁术问他:“往昔周朝衰落,于是有了称霸的桓、文二帝;秦国丧失法度,汉朝把天下接管过来而以法度治理,现在我拥有广阔的土地,众多人口,想效法汉高祖主事,称霸天下,你有何意见?”张承回答说:“称霸之资在于道义而不在强大。假如你以道义而取天下,即使只有一个人的力量,而成就王业,不足为难。但是如果超越本分,自比在上位者,逆时而行,为人民所弃,谁能使他兴旺发达起来?”于是袁术不高兴。在这时,太祖将要进军冀州,袁术又问他:“如今曹操要以弱兵三千,抗拒十万大兵,真可谓不自量力!你认为结果会是怎样呢?”张承于是说:“汉朝虽然不修文德,但是天命没有改变,而今曹操挟天子以令天下,即使抵抗百万之众也可以了。”袁术于是脸现怒色不高兴,张承就离开袁术回到扬州。
     太祖平定冀州,派使者迎请张范,张范因为得病而留在彭城,他让张承去见太祖。太祖表奏他为谏议大夫。范之子陵和承之子戬被由东强盗抓住,张范直接到强盗住所去要还二子侄,强盗只把张陵放回,范谢道:“诸君把儿子相还,已经十分厚道了,但是以人之常情,虽然爱怜自己的孩子,然而我却可怜幼小的张戬,请把张陵换回张戬。”强盗被他的大义所感动,把两个孩子都还给了张范。太祖从荆州回来,张范得以在陈州见到他,任张范为议郎,参谋丞相军事,范非常得太祖的敬重。每当太祖征伐之时,常让范和邴原留在许都,辅佐太子。太祖对文帝说:“如有什么行动,一定要向这二人咨询。”磁子以子孙之礼相待他们。他经常救济穷困人家,家中无多余的资财,远近孤寡都归附到他那里。别人对他的赠遗他从不反对,但也不用它们,等到他们走的时候,都把它归还回,张范在建安十七年去世。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奚陟,字殷卿,亳州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奚陟,字殷卿,亳州人也。少好读书,登进士第,又登制举文词清丽科。授弘文馆校书,寻拜大理评事。佐入吐蕃使,不行,授左拾遗。丁父母忧,哀毁过礼,亲朋愍之。车驾幸兴元,召拜起居郎、翰林学

  • 张先词《青门引》: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青门引张先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玻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 恬不知耻造句五则

    语义说明:有过错却安然不以为耻辱。贬义。 使用类别:用在「不知羞耻」的表述上。 恬不知耻造句:01他做出那些丑事后,竟然还恬不知耻地到处张扬。 02人一旦利欲薰心,道德良知被蒙蔽,就会渐渐变得恬不知耻

  • 疲马山中愁日晚,孤舟江上畏风寒:张谓《杜侍御送贡物戏赠》赏析

    杜侍御送贡物戏赠 张谓 铜柱朱崖道路艰,伏波横海旧登坛。 越人自贡珊瑚树,汉使何劳獬豸冠。 疲马山中愁日晚,孤舟江上畏风寒。 由来此物称难得,多恐君王不忍看。

  • 李克强谈古典文化:我们要把自己的文化搞通搞透

    李克强总理 李克强快步来到仍留在会场的中央文史馆馆员中间,与大家一一握手。 “总理,你刚才讲得很对1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古典文学专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袁行霈对李克强刚刚结束的

  • 虎视眈眈造句七则

    语义说明:比喻心怀不轨,伺机掠夺。 使用类别:用在「伺机夺裙的表述上。 虎视眈眈造句:01这个职位不知有多少人虎视眈眈,你得戒慎任之。 02老鼠一现身,马上被一旁虎视眈眈的花猫给抓住了。 03这片土地

  • “学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学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

  • 谁将一女轻天下,欲换刘郎鼎峙心:吕温《刘郎浦口号》赏析

    刘郎浦口号 吕温 吴蜀成婚此水浔,明珠步障幄黄金。 谁将一女轻天下,欲换刘郎鼎峙心? 【注释】 ⑴浔(xun寻):水边。 ⑵步障:古代贵族出行时用来遮避风尘的幕布

  • 梦见雪崩

    梦见雪崩是什么意思梦见雪崩,预示要遭遇危机,或是感情失控爆发。在工作方面,还可能表示你担心自己无法完成可怕的工作量,最好能改变计划,不要固执己见。梦见雪崩,还提醒你目前看来平静的生活状态下,或是安全的

  • 兄弟阋墙造句六则

    一、 语义说明:指兄弟失和。 使用类别:用在「兄弟不和」的表述上。 兄弟阋墙造句:01我计划把家产都捐出去,免得日后你们兄弟阋墙。 02你们原本是一家人,为何要闹到兄弟阋墙,徒惹人非? 03家和才能万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