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诗词原文赏析|名句解读
清明
杜牧
名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导读】
这是一首写清明节最有名的诗。它以通俗明快的语言,描写了清明的春色,抒发了诗人节日的感受。形象鲜明,感情真挚,易读易记,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和传诵。
【原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①。
借问酒家何处有②?牧童遥指杏花村③。
【注释】
①行人:指远离家乡、客居在外的人。欲断魂:欲,将要;断魂,形容极度哀伤、心绪烦乱。②借问:请问。③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译诗】
清明时节天空中细雨纷纷,
路上的行人个个伤心断魂。
请问你酒家什么地方才有?
牧童手指开满杏花的山村。
【赏析】
这是一首节令诗,是古代写清明节最有名的诗。
诗的头两句,诗人写出了清明时节细雨纷飞的自然景象,写行旅之人在濛濛春雨中孤身上路的苦闷。下句“欲断魂”,写行人的愁苦,既有季节的清冷,又有远离家乡的离愁别绪。因此,头两句既写了景,又写了“雨纷纷”中纷乱思绪的情。在交代情景之后,自然顺势写行人在雨中的思绪,想打听何处有酒店,以酒解寒解愁。但第三句并未写出地址,而是通过设问提出问题。第四句把诗情推向全篇高潮,但仍未写出具体地址,只有通过“遥指”,点出了行动趋向的目的地。“遥指”并非近在眼前,但却给行人一种希望。把“欲断魂”的愁苦情绪,导向“欲至村”的积极心态,虽然清明的雨还清冷地纷纷落下,但行人的心却因有企盼而变得振作起来。
诗的结尾虽然中止,而给读者留下的想象空间却在无限拓展,那濛濛细雨使人联想到伤心的眼泪,那细雨笼罩的杏花村给人一种朦胧温馨的美感,让人回味无穷。
-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单元的即时练 单元即时练 一、积累与运用 1.文学常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尽了五柳先生的做人品格。五柳先生是________。
-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译文]不学《诗经》,在社会交往中就不会说话;不学礼,在社会上做人做事,就不能立足。 [出典]《论语季氏》 注: 1.陈亢问于伯鱼曰:“子
-
常用文言文常识 字: 1.古今字 2.通假字 3.异体字 词: 1.实词 2.虚词 而、何、乎、乃、其、若、所、为、焉、也、以、矣、因、于、与、则、者、之。
-
子产不毁乡校,作品出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故事包涵着典型的公共关系思想。对于乡人聚会议政的乡校,然明主张毁掉,子产不同意,他说,“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
-
初中常见的文言文异读 中考语文文言诗文知识盘点—异读字,何为异读字?异读字是一种特有的读音现象,它是指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而表示的意义相同的字。文言文异读
-
副标题 【寺后有个洞】——妙透了(庙透了) 【寿星齐仙鹤】——没路了(没鹿了) 【炉子翻身】——倒楣(倒煤) 【饭锅冒烟】——迷糊了(米糊了) 【背心藏臭虫】md
-
《醉翁亭记》文言文赏析 《醉翁亭记》大量运用骈偶句,并夹有散句,句法既整齐又富于变化,这不仅使文章越发显得音调铿锵,而且形成一种骈散结合的独特风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
-
观世音是男还是女?佛经中,释迦牟尼称观世音为“善男子”,而非“善女子”,可见观世音原本是男身,并非女身。《华严经》载:“见岩谷林中金刚石上,有勇猛丈夫观自在(观世音),与诸
-
【不卑不亢解释】既不高傲,也不自卑。形容人的言行态度很有分寸,恰到好处。卑:自卑。亢:高傲。也作“不亢不卑”。 【不卑不亢造句】 ①这些文雅的中国大学生,处处表现出不卑不亢的态度,使美国
-
关于道德的名言,有关道德的名言,道德名言,道德格言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