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建《宿王昌龄隐居》山水隐逸诗
宿王昌龄隐居·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作者简介】
常建,盛唐著名诗人。与王昌龄是朋友。其诗多为五言,常以山林、寺观为题材,也有部份边塞诗。有《常建集》。
【字句浅释】
题解:此诗写作者在王昌龄隐居过的地方留宿时的所见所感,是一首在盛唐已传为名篇的山水隐逸诗,到清代,则更受“神韵派”的推崇,是作者的代表作之一。王昌龄:盛唐大诗人,是作者的好朋友,作官前曾经隐居石门山。清溪:石门山前的一条河。茅亭:指王昌龄隐居时住的孤零零的茅屋。药院:栽种着药草的院子。苔纹:指青苔长得象花纹一样。谢时:即避世,不再过问世事,这里就是隐居的一种说法。西山:即武昌樊山,是作者隐居的地方。鸾:凤凰一类的鸟。
【全诗串讲】
清溪长流看不到尽头,直流入石门。
王昌龄隐居过的地方,只一片孤云。
松树梢头明月已升起,隐隐透松林。
清光洒下来好像还是,前来伴昌龄。
独宿昌龄的孤单茅屋,月下有花影。
种药的院里资生青苔,满地似花纹。
看来我也该避世而去,学昌龄归隐。
回到西山找仙灵伴侣,与鸾鹤为群。
【言外之意】
作者从留宿王昌龄隐居地的所见中,深情的赞叹了隐者王昌龄的清高品格和高雅的隐逸情趣,诚挚的期望王昌龄再度归隐。而在写作方法上则含蓄的赞此劝彼、意在言外,一片深情都借景物来抒发,让旧居处的景物都充满对好朋友的真挚情愫、盼他再次归来。象这种在平易的写景中寄意深远、寄情绵长,在明朗的形象中包蕴着含蓄情意的手法,正是作者独擅的专长。
常建和王昌龄是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同科进士及第的宦友和好友,但出仕后的经历和归宿却颇不相同。常建只作过盱眙县尉的小官,以后就辞官归隐西山。他曾经在深山采药时遇到一位秦代逃入山中的宫女,长期吃松叶而不饥寒,并且传授他秘密的养生方法,使其“所养非常”。王昌龄虽然仕途坎坷,却没有再回到隐居生活中来,后来被刺史闾丘晓忌恨而招致杀身之祸,使其知音者喟然长叹。设想当时听了常建的劝告而再次归隐,则不但可免杀身之祸,而且象常建一样得到超常的养生之术,岂非千载快事。
-
一、引语 从《论语》中可以看出,“仁”、“礼”、“命”是孔子思想中三个最重要的范畴,由此可知,完整的儒学理论结构是由心性的、社会伦理的和超越的三个理论层面构成。 长期
-
同王徵君湘中有怀 张谓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 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注释: ①王徵君:姓
-
【见多识广解释】见到的多,知道的广。形容见识广博。识:知道,认识。 【见多识广辨析】和“见多识广”意义相反的是“孤陋寡闻”,形容学识浅薄,见闻不广。 【见多识广造句】 ①她大学毕业后
-
语义说明:比喻别离,多用于夫妻、情人之间。 使用类别:用在「分手离别」的表述上。 劳燕分飞造句:01他们恋爱多年,却因一点小事弄到劳燕分飞。 02一场战争不知会使得多少夫妻被逼得劳燕分飞,骨肉分离。
-
浅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布局谋篇 解非 以“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论唐诗诸家源流》)的张若虚,千百年来正如他的名字一样若隐若现的在唐诗的星河中闪烁着别具一格的光芒,他仅
-
韭菜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喜欢的一种蔬菜,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事物。但是我们都知道,韭菜属于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所以在生活中,胃口不好的人食用了韭菜可能会产生胃部消化不良的情况。
-
梦见做船,五行主水,主事业多有流动之财运,凡事因隐忍对待,不可与他人间针锋相对,如因小事引来纠葛,财运多受影响,求财难以顺利之意,冬天梦之吉利,秋天梦之不吉利。
-
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练习 (一)郑人逃暑①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
-
初中语文文言文中的第一人称小结 一、第一人称代词,主要有“我”、“吾”、“予”、“余”、“朕”。 1、我:用于第一人称,译作“我”、“我们” 例:子曰:“三人行,必有
-
《秋水》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