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朋友送别诗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9-10 22:30:22阅读:750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作者简介】

王昌龄(公元 ?─约756) 字少伯,盛唐大诗人,擅长七绝。其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而深厚优柔、舒缓自然则是其独特风格。

【字句浅释】

解题:这是很有名的送别诗。朋友辛渐要经润州北上洛阳,作者从江宁陪伴他到润州,与他在那里的芙蓉楼分手。吴:吴地(三国时东吴属地)。平明:天亮的时候。冰心、玉壶:六朝诗人鲍照在《代白头吟》中用“清如玉壶冰”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后人多用其意。

【全诗串讲】

昨晚,
寒冷秋雨悄然来到吴地江天,
烟雨迷蒙中与江水连成一片。
今晨,
天明时候送别朋友面对楚山,
它孤零零地矗立在江的对岸。
如果住在洛阳的亲朋好友们,
向你讯问打听我生活的近况。
请告诉他们,我的心还象
清澈无瑕的玉壶中摆放着的
一片晶莹而纯洁的冰心一样。

【言外之意】

苍茫的烟雨中孤峙的楚山,烘托出作者独立寒秋的高大形象和坚强性格;而玉壶冰心则刻画了诗人内在的冰清玉洁的心灵纯净。全诗向读者托出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自然而不露人工痕迹,含蓄而余味无穷。

自古送别诗多写两情依依,情是诗中主线。此诗却跳出窠臼,从大处着眼,向亲朋表白自己高洁清白的品格和坚持操守的信念。

愿志士、仁人与同道,在险恶而污秽的环境中永保心灵的本质,任何时候都能扪心无愧地将一颗冰清玉洁之心呈献于亲朋好友乃至天地人神之前。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原文和译文翻译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苏 轼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

  • 人的祖先不是猿人,那会是谁?

    人的祖先不是猿人,那会是谁? 答案:花(花生仁/人)

  • 杜甫《禹庙》古诗背景解析与注释

    诗写经过忠州,见禹庙之荒凉,睹江峡之形势,而思夏禹疏凿之功。短短四十字中,风景形胜,庙貌功德,无所不包。其层次清晰,章法谨严,而气象弘壮,读之意味无穷。为唐人祠庙诗之典范。">

  • 《武王克殷》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武王克殷 【原文】 武王⑴克殷⑵,召太公⑶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⑷?”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 ⑸;憎其人者,恶⑹其余胥⑺。咸刈厥⑻敌,使靡⑼有

  • 古诗《王昌龄·出塞》注释与赏析

    王昌龄·出塞①秦时明月汉时关②,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③龙城飞将④在,不教⑤胡马⑥度阴山⑦。【注释】①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常用 "> 移树说文言文译文

    移树说文言文译文   移树说  予城西旧茔久勿树。比辟地东邻,有桧百余株,大者盈拱,高可二三丈,予惜其生不得所。有种树者曰:“我能为公移之。”予曰:“有是哉?”请试,许之。  

  • 苏轼《子思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子思①论 苏轼 昔者夫子②之文章,非有意于为文,是以未尝立论也.所可得而言者,唯其归于至当,斯以为圣人而已矣。 夫子之道,可由而不可知,可言而不可议.此其不争为区区

  • “沈伦,字顺仪,开封太康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沈伦,字顺仪,开封太康人。旧名义伦,以与太宗名下字同,止名伦。少习《三礼》于嵩、洛间,以讲学自给。 周显德初,太祖领同州节度,宣徽使昝居润与伦厚善,荐于太祖,留幕府。太祖继领

  • 虞集《尚志斋说》原文及翻译

    虞集《尚志斋说》原文及翻译 亦尝观射乎?正鹄者,射者之所志也。于是良尔弓,直尔气,蓄尔力,正尔身,守尔法,而临之。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求中乎正鹄【注】而已矣。正鹄之不立,则无专一之趣乡,

  • 中考“【甲】舜发于畎亩之中”“【乙】当今天下之病”阅读答案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