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解读|赏析综述|题解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9-10 22:23:45阅读:558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题解】

选自《东坡乐府》。宋神宗时王安石推行新法。苏轼早有改革政治、富国强兵的雄心壮志,但他的改革设想与王安石的变法不同。他看到“新法”的种种弊病,写诗婉转地进行讽刺。元丰二年(1079),御史李定、何正臣等,摘引了他的诗文,指斥他“谤讪朝廷”,八月将他逮捕下狱。后得朝臣张方平、范镇、吴充等极力营救,于十二月出狱。后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县)团练副使。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偕友人乘舟同游古黄州城西门外赤壁,与周瑜破曹操的赤壁(今湖北蒲圻县)地名偶同,因而起怀古之思,写下了这首词。苏轼贬居黄州时,常游此地,另有前后《赤壁赋》之作。这里,清康熙年间重修时定名为“东坡赤壁”。

【解读】

全词上下两阕。

上阕,诗人咏赤壁,描绘古战场景色,绘出了一幅壮丽的祖国山川图画,即景抒怀,引起对古代杰出人物的缅怀。

诗意发展分四层。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奔腾的长江水呵,滚滚向东流去,在历史的洪流中,多少杰出人物都被冲洗得无声无迹。〕

第一层,词的开篇一句,落笔不凡,写“东去”的“大江”,气魄宏伟,感情激越,真有滚滚长江之势。一个“大”字,写出了长江阔大的气势,读后令人为之心胸开阔;一个“去”字,描绘出一了长江波涛汹涌、奔流不息的动态形象,读后令人为之精神振奋。这样,形象地勾勒出长江的滚滚东流,汹涌澎湃,不可阻挡的气势。因此,“大江东去”才成了苏词代表作的代表句,成为千古绝唱。第一句,是写诗人之所见,横写万里长江;第二句,是写诗人之所感,纵写千年历史。这两句总领全词。诗人面对日日夜夜、岁岁年年滚滚东流的万里长江,自然联想到那人类历史的长河。这大江的“浪”,这历史长河的“浪”,前浪伏,后浪兴,后浪推涌着前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那一代代有才华有功绩的英雄豪杰,已被岁月的“浪”冲洗去,已离开了人世,但他们在历史上所建立的功业,以及这功业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又怎能“淘尽”?又怎能不引起后来的有志之士的深深怀念呢?这样,词的第二句便极自然地扣准了词的题目,点明了“怀古”的题意,抒发了诗人对“风流人物”消逝的沉重的感情。这层,诗境壮阔,气度豪迈,江山、历史、人物,奔入眼底心头,引起怀古的思绪,把千古滔滔的“大江”和古代“风流人物”联系起来,蕴含着世事变迁的感慨。怀古励今,表现了诗人追慕、凭吊古代的英雄人物,渴望建立功业的抱负,寄寓着作者奋发有为的豪迈情绪,为下文赞周郎伏笔。此为这两句诗思想感情的基调。但豪放中又见消沉,也隐约地透露出了诗人遭贬的怨愤之情。作者在政治迫害之下,在抑郁的心情之下,发出了“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感慨。所以说,词的开头确是有些消极意味,这是他所遭受的政治迫害造成的。

这两句,总摄全词精神,把读者从眼前壮丽的祖国山川景色带领到千古兴亡的历史气氛中去。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那西边地方像是古时营垒,有人说那就是三国时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

第二层,上一层写“怀古”,是概括地写,这一层写“怀古”,是具体地写。从凭吊古迹到怀念英雄,引出了所要描写的古代战场赤壁,及所怀念的历史人物周瑜。所谓千古兴亡,就是指此。“故垒西边”,是“西边故垒”的倒文,将“故垒”前置,起突出强调作用。“故垒”,古时军营四周所筑的墙壁。这时,似乎诗人立于江边指点,西边那地方像是古时的营垒吧。这句是写实,是写诗人所见,下句是写诗人所闻,由传闻而引起对历史人物与历史战争的回顾。“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借疑似之说,把江边故垒和周郎赤壁联系在一起,藉以怀古。传说如此,并非历史上赤壁之战的所在地。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在今湖北省嘉鱼县东北。苏轼所指“赤壁”为赤鼻矶,在今湖北省黄冈县城西北江边。《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载,他当孙吴中郎将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建安十三年(208),周瑜为吴军都督,也不过三十四岁,在赤壁大破曹军,从此赤壁与“周郎”紧相联系。赤壁,因周郎出名,所以称“周郎赤壁”。因此,诗人西望见“赤壁”,便也想起了在此鏖战立过奇功的“周郎”。“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点题明快,用笔简洁,也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大江千古风流人物的“面”,过渡到三国周郎赤壁的“点”。意思是:大江不尽写,只写赤壁;千古不尽讲,只讲三国;风流人物不尽赞,只赞周郎。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岸石壁的石岩直插云空,汹涌的江涛拍打着崖壁,那卷起的无数浪花如同千万堆白雪。〕

第三层,上层写赤壁,是遥指,是远看,是“粗勾”;这层写赤壁,是身临其境,是近看,是“细描”。“乱石穿空”,写仰视所见石壁形态,一个“乱”字,写出了江岸之石,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参差错落。“穿空”,写出了江岸之石,高大陡峭,直插云空的气势。这是诗人对赤壁故垒景色拍摄的第一个镜头,是从视觉角度写的。“惊涛拍岸”,是俯视所见江岸奇险景象。“大江”扬起的洪波巨浪拍打着江岸,拍打着“穿空”的“乱石”,发出震撼人心的声响,闻之,令人心惊。“惊涛”,写出了巨浪的惊险,声势浩大。这是作者对赤壁景色拍下的第二个镜头,是从听觉角度写的。“卷起千堆雪”,是描绘远望与近看的狂澜汹涌起伏的异景,那一排排江涛汹涌而来,拍打着“穿空”的“乱石”,先一撞击,后一反卷,激起层层浪,簇簇花,浪花千叠,一片洁白,如同“千堆雪”。“千堆”,极言其多,“雪”字用得精巧,是“借代”,还是“比喻”?惟妙惟肖地绘出了浪花的颜色,与浪花的形态。读后,令人感到如临其境,拍手叫绝,使人能以想象得出,“大江”是怎样地“东去”,大江之“浪”,是一种怎样的姿态与气势啊!这是诗人对赤壁江边景色拍摄的第三个镜头,是从视觉角度写的。“乱石”至“雪”是写景,仅十三字就写出山、江、浪的壮观景色:“穿空”,写赤壁之高大,突出其形态;“拍岸”,写江水之猛烈,突出其声势;“千堆雪”,写浪花之洁白,突出其色彩。使读者仿佛眼见险峻群峰,耳闻拍岸涛声,面临飞卷雪浪,有绘形绘声绘色之妙。诗人用雄健的笔法,江山合写,眼前的乱石大江写得雄伟险峻,绘出了一幅气势雄浑的“赤壁山水图”,描写了赤壁战场的雄奇景色,犹有当年战场的气氛和声势,给人以雄伟豪放的感觉,令人神往。诗人是以这些景物的雄奇来衬托历史上“风流人物”的辉煌业绩。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祖国的江山壮丽如画,那时候出现过多少英雄豪杰运筹帷幄,建功立业。〕

第四层,“江山如画”,是承上,是对赤壁景色作一总束。用“一时多少豪杰”呼应“千古风流人物”,并为赞颂周郎蓄势,自然过渡到下阕。诗人写如画江山,原是为了怀想豪杰。祖国江山如图画般壮丽,难怪当年不知聚集了多少英雄豪杰在此争雄!“江山”句与“豪杰”句有何内在联系?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一、江山壮丽如画,无数英雄为争当如画江山的主人,运筹帷幄,建功立业,成了“一时”的“豪杰”。二、江山依旧(如画),但当时的“豪杰”哪去了?已被大江之“浪”“淘尽”了。物在人非,曾在赤壁大显身手的豪杰们已与时俱逝了。与词的开头回应,情调一致。三、这两句,把上阕对赤壁江山的赞美,引到下阕对历史人物的歌颂上。

词的下阕,写赤壁人物,缅怀周瑜,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在赤壁之战中建立了丰功的年少英俊的周瑜形象,在这形象中,渗透着诗人对于英雄的仰慕,吊古伤今,抒发了自己功业未成壮志未酬的感慨,表示了对于政治失意的不满,发出了消极的慨叹。

这阕,词意发展分四层。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我不禁想起当年的都督周瑜,当小乔刚嫁给他时,他生气勃勃,英俊奋发。〕

第一层,写周瑜的潇洒风度。起笔以“遥想”一词与上文“一时多少豪杰”、“三国周郎赤壁”相照应,意在突出周瑜即是当时“多少豪杰”之一。诗人立足于宋元丰五年(1082),写八百七十多年前的公瑾,当然是“遥想”了。这阕,落笔写“公瑾当年”的“雄姿英发”,读后,并无突兀之感,因为作者在上阕已作过铺垫:“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已牵上了“线头”。“公瑾”,周瑜之字。汉末玄乔生二女,一称大乔,一称小乔。大乔嫁给孙策,小乔嫁给周瑜。相貌俊美,又有非凡的言谈见解。“小乔初嫁”之年,即公瑾初婚之年,正值青春年少,才华横溢,英姿勃勃,潇洒从容,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议论见解、举止言谈卓越不凡,谈笑破敌,卓著战功。据《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小乔嫁周瑜在建安三年,为赤壁之战十年前事。这里说“初嫁”,是为了突出周瑜的少年英俊,以美人衬托英雄,别具匠心。诗人“遥想”到公瑾的这段青春史,看似闲笔,实际上是衬托周瑜的风流英俊,正说明作者虽受到政治迫害,但还没有忘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并以此不断激励自己。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手执羽扇,头戴丝巾,在谈笑之间,那不可一世的曹操水军战船化为灰烟,千军万马惨遭覆灭。〕

第三层,上层写周郎,突出了年少英俊、风华正茂的特点。这层写周郎指挥三军,通过手摇羽毛扇、头戴青丝头巾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他的风流儒将风度。周瑜身任武职,而身穿轻松的文官便服,显示出潇洒从容的神态。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率军南下,占领荆州,刘备败走夏口。曹操获得刘表水军,声势更加浩大,带领水陆大军二十余万(号称八十万),东下进攻长江下游的孙权。这样引起了孙权和刘备的联合抵抗。孙权在听取了诸葛亮对于有利形势的分析后,派周瑜领兵三万余人,会同刘备万余人,二者合为近五万人,迎击曹军,力量相当单薄,众寡悬殊,形势十分危急。

诗人以“谈笑间”即可却敌取胜,写周瑜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机智应战、指挥若定的大将才能,和蔑视强敌谈笑自若的英雄气概。这种写法更能突出他的风采和才能。写赤壁鏖战,仅用“樯橹灰飞烟灭”六字,就生动形象地渲染了曹军的惨败和周瑜的卓越战功,一字千钧。周瑜等人利用气候条件,以火攻方法,火烧赤壁,使曹军战船化为灰烬,损失大半人马,一举取得完全胜利。这次大战后,曹军不敢再大举南下,刘备占领了两湖及四川大部分地区,建立了“蜀汉”政权,开始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诗人着意写周瑜的英雄形象和他的英雄业绩,意在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但他仍未忘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因此,诗写得意气飞扬,铮铮作响。

“遥想”至“烟灭”,集中写英雄周瑜,怀古部分到此结束。写周瑜年轻有为,正为写自己年老无为蓄势,以下便转入个人抒情。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我的心神好像又游在三国时周瑜立过战功的赤壁,人们会笑我太多情善感,两鬓的白发实在生得过早了些。〕

第三层,诗人转笔写自己,怀古伤今,抒发感慨。“故国神游”,即“神游故国”的倒文。“神游”,指忘记了自己身形的心神之游。“故国”,旧国,借指当年赤壁战场。这句是对前文的总结,从诗人西望“故垒”,到“三国周郎赤壁”,到“遥想公瑾当年”,一直到“谈笑间”,曹船“灰飞烟灭”,获取全胜,建立奇功,这一切,都是诗人在当年周瑜立功的赤壁战场上“神游”,凭吊古人。“多情应笑我”,即“应笑我多情”的倒文。谁“笑我多情”?这是诗人认为人们会笑他多情善感,善感多愁。“故国神游”,便是“多情”的表现。“多情”,才“早生华发”。“应笑我”有两层,一笑我“多情”;二笑我“早生华发”,年事已高无所作为。这里饱含着作者的无限感慨,那种郁郁不得志的对现实不满的情绪,充溢字里行间。当时诗人已四十七岁,不但未有建树,反而待罪黄州,在神游故国中想到的周瑜建立奇功时才只有三十四岁,两相比较,感到个人屡遭贬谪,感叹年华已逝,“早生华发”,不禁忧愤中生,发出壮志难酬的感慨。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啊,人的一生如同梦幻,让我举起酒杯,还是酬献明月,寄托我的感情吧。〕

第四层,诗人从“故国神游”中,又回到了现实中来,面对的还是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不禁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此时,只有明月来多情相照,所以“多情”的诗人要用一杯酒来浇洒江中明月,以表示对明月的感激之情,与对古人的凭吊。那么从表面上看,词的结尾的消极性是很明显的了。其实,诗人不是真消极,真消极就会退隐了,就去领略清风明月,就不会再“遥想公瑾当年”了。正因为诗人不能忘却世事,所以面对现实的政治迫害,流露了沉重的苦闷,感到自己功业未成,产生了“人生如梦”的感叹。这种感叹,正是对他所受政治迫害愤然不平的表现。所以说,词的结尾在表面的消极中,蕴含着他的不甘消极的积极精神。所以说,词的表面的消极掩盖不住作者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和要求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掩盖不了全词的豪迈气慨。那种追求理想的豪迈心情,溢于词表。

全词以“大江东去”起,以“还酹江月”结,首尾呼应。借江景抒情,怀古人伤情,文路清晰。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激起诗人豪迈奋发的感情,也加深了诗人思想上的矛盾,因此这首怀古词兼有感奋和感伤双重的色彩。但是,“人生如梦”的虚无主义人生观是绝不可取的。

总之,这首词的基调是健康的,它是一曲雄壮的山河颂,英雄赞。诗人正是以这种豪放的歌声来表示他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综述】

这首词借古抒怀,作者用健笔描写了赤壁战场,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祖国山川画图,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雄姿英发”的“周郎”形象。在这画面和形象中,渗透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古代英雄业绩的向往,寄托了理想,抒发了自己不能施展抱负的悲愤,透露了对于政治失意的不满。

写景状物、怀古咏史、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增强了词的表现力。上阕写景,写长江,写赤壁战场的雄奇景色,描绘祖国山川的壮丽,为“咏史”展开广阔的背景。下阕咏史,写“周郎”的英雄形象和英雄业绩。在写景、咏史之中,诗人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对英雄人物的景仰之情,以及自己壮志难酬的忧愤之情。篇末借怀古直抒感情,直发议论,发表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这样使写景状物、怀古咏史、抒情、议论相互渗透,增强了词的艺术表现力,成为一首杰出的词作。纵写古今,气势雄浑,尽抒豪情,如“大江东去”,成了苏词的代表作,开创了一代豪放的新词风,震撼了宋代文坛,在中国文学史上放射出了异彩。

据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记载:苏轼曾问著名歌手袁绹:“我词何如柳七!”袁答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抱铜琵琶,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这说明了苏词豪放与柳词婉约的显著特点,也说明了《念奴娇·赤壁怀古》流传之广,影响之大,其中佳句“大江东去”,堪称苏词风格的典型代表。

词的语言精练,形象生动,如“乱石”以下三句,写尽长江阔大的气势和赤壁的雄奇景色;“遥想”以下六句,写尽周瑜的年少英俊与雄才大略。交错运用倒装句(“故垒西边”、“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使句式变化有致,语言生动活泼。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高一语文文言文练习题的内容

    高一语文文言文练习题的内容   第I卷(共60分)  一、(3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氾水(fàn) 栖息(qī) 游说(shuǒ) 跌宕多姿(dàng)  B

  • 六艺之御:战车是先秦时期的“坦克”

    在交通上,学会骑马和驾车要比走路节省好多时间,是提高效率的主要手段,在战争方面,除了运输上提高效率外,战车是先秦时期重要的“坦克”,在那个阵而后战的时代是冲击对方战斗阵型的强大力量。

  • 苏辙《六国论》阅读练习答案及译文

    六国论 (宋) 苏辙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

  • 下里巴人造句五则

    语义说明:后泛指通俗的文学艺术。 使用类别:用在「通俗艺术」的表述上。 下里巴人造句:01为了追求收视率,电视臺大多製作下里巴人的戏剧节目。 02这位自负的艺术家,总是认为下里巴人的通俗趣味是不可取的

  • 韩愈《答崔立之书》原文及翻译

    韩愈《答崔立之书》原文及翻译   导语: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韩愈《答崔立之书》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

  • 蚍蜉撼树造句七则

    语义说明:比喻不自量力。 使用类别:用在「极为困难」的表述上。 蚍蜉撼树造句: 01、儒家学说自有长处,不是他蚍蜉撼树所能动摇的。 02、他这种蚍蜉撼树的举动,对事情的发展,产

  • “杨选,字以公,章丘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杨选,字以公,章丘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授行人。擢御史,迁易州兵备副使。俺答围大同右卫,巡抚朱笈被逮,超拜选右佥都御史代之。与侍郎江东、总兵官张承勋解其围。忧归,再起,仍故职。

  • 重阳节的诗句_关于重阳节的古诗诗词诗句精选

    重阳节诗词精选: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十日即事》(唐·李白) 昨

  • 初中文言文活用的词语

    初中文言文活用的词语   1、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即快马)《三峡》  2、 夏蚊成雷(雷:名词作动词,指像雷响)《闲情记趣》  3、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名词作

  • 王孙满对楚子

    王孙满对楚子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洛,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