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高适·别董大·其一》注释与赏析
高适·别董大①·其一
千里黄云②白日曛③,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①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②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③曛: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赏析
高适(公元700年—公元765年),字达夫、仲武,沧州(今河北省景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
天宝八载(公元749年),经睢阳太守张九皋推荐,高适应举中第,授封丘尉。十一载(公元752年),因不忍“鞭挞黎庶”和不甘“拜迎官长”而辞官,又一次到长安。
次年(公元753年),高适入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为掌书记。安史之乱后,曾任淮南节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节度使等职,官至渤海县侯。
世称高适为“高常侍”。有《高常侍集》等传世。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卒,终年六十五岁,赠礼部尚书,谥号忠。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
这首送别诗作于公元747年(天宝六年),当时高适在睢阳,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贫贱之中。
而此时与不得志的著名琴师董庭兰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两人惺惺相惜,临别赠诗两首,这是其中一首,另一首为:“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前两句写景,日色昏黄,大雪纷飞,唯见大雁,出没寒云,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贫寒难耐。然后诗人却胸襟开阔,后面两句一扫缠绵幽怨的老调,反而将一种慷慨激昂的鼓励赠给友人。
令整首诗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
-
砚眼 明有陆庐峰者,于京城待用。尝于市遇一佳砚,议价未定。既还邸,使门人往,以一金易归。门人持砚归,公讶其不类。门人坚称其是。公曰:“向观砚有鸲鹆眼,今何无之?”答曰
-
每个人都会做梦,在梦中会梦到各种各样的东西。有的东西是人们在现实当中见不到的,人们置身于梦境之中,感觉往往非常的虚幻。有的东西是人们在现实当中能够经常看到的,人们在做梦的时候,往往分不清是真还是假。其
-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结发为妻子,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君今往死
-
元鸲鄂州寓馆严涧宅》 凤有高梧鹤有松,偶来江外寄行踪。 花枝满院空啼鸟,尘榻无人忆卧龙。 心想夜闲唯足梦,眼看春尽不相逢。 何时最是思君处,月入斜窗晓寺钟。 翻译:
-
1、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5、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7、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8、运筹
-
苏轼《范增论》原文及翻译 导语: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苏轼《范增论》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
-
先王有大务,去其害之者,故所欲以必得,所恶以必除,此功名之所以立也。俗主则不然,有大务而不能去其害之者,此所以无能成也。夫去害务与不能去害务,此贤不肖之所以分也。使獐疾走,马弗
-
诗中有花的名诗名句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4.
-
文言文口技的文本分析 本文是以记叙的方式写的文言文,但中间对口技表演采用了较多的摹状貌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因此也可以作为摹写口技特色的说明文来读,《口技》资料:内
-
始我来京师,止携一束书。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庐。此屋岂为华,于我自有余。中堂高且新,四时登牢蔬。前荣馔宾亲,冠婚之所于。庭内无所有,高树八九株。有藤娄络之,春华夏阴敷。东堂坐见山,云风相吹嘘。松果连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