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原文解读|赏析综述|题解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9-10 22:16:18阅读:125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题解】

诗人杜甫定居成都,经常得到朋友剑南西川节度使严武的资助。严武去世后,他失去了依靠,于大历元年(765)带领全家妻小东下,在云安(今四川云阳)、夔州(今四川奉节)度过了两年。大历三年,诗人老病不堪,携家出川北上,在江陵、公安、岳州、衡州一带漂泊。大历五年,诗人五十九岁,在潭州(今湖南长沙)遇到了少年时就相识的李龟年。李龟年是唐玄宗开元年间的著名乐师、歌手,当时经常出入宫禁。每逢良辰美景,常为人唱《红豆生南国》等曲,闻者莫不伤感流涕。诗人不料在漂泊途中和阔别四十余年的李龟年相遇,忆昔日相见于王公大堂之上,但今朝暮年相逢于流落之中。这种会见,自然触发诗人胸中郁积的无限沧桑之感,追昔伤今之情袭上心头,便写下了这首诗。这时,遭受了七年动乱的唐王朝业已从繁荣昌盛的顶峰跌落下来,陷入重重矛盾之中。那种今昔盛衰之感、彼此漂流转徙之苦,家国兴亡,身世沦落,千言万语,一起涌于字里行间。

【解读】

全诗四句,诗意发展分两层。

“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开元年间,我时常在歧王的宅第里见到你,也多次在崔九的大堂前听到你美妙的歌声。〕

第一、二句,追忆昔日东都洛阳时的交往,写安史之乱前的相逢,反映了唐代当年的盛况。

第一句,追忆昔日相“见”。是谁见到谁呢?是诗人见到著名歌唱家李龟年。是一次相“见”,还是多次相“见”?“寻常见”,是时常见到。那时的“寻常见”,又正意味着后来的多年不见,后来的难以相见。在哪里时常见到?在“歧王宅里”,交流诗歌、音乐艺术。

次句,追忆昔日相“闻”。“闻”到了什么?是杜甫“闻”到李龟年美妙的歌声,倾倒于他动人的歌喉。是一次相“闻”,还是多次相“闻”?“几度闻”,是多次听到。其时的“几度闻”,也意味着后来的不复闻,后来的难以相闻。在哪里多次听到?在“崔九堂前”。“寻常见”、“几度闻”二语,写出诗人与李龟年交往是频繁的,友谊是深厚的。

歧王,即李范,唐睿宗之四子,唐玄宗之弟。李范在洛阳尚书坊有歧王宅第。崔九,即殿中丞崔涤,在洛阳遵化里也有府第。诗人十四五岁时,寓居东都洛阳。杜甫由于名辈的援引、推重,与洛阳名士出入于“歧王宅里”与“崔九堂前”,得以在他们的府邸欣赏李龟年艺术明星的歌唱。李龟年曾在唐玄宗创办的梨园供职,善歌,也经常出入于亲王李范、宠臣崔涤之家。他俩经常在王侯贵族之家聚会,有着不解的情缘。对于这些荣耀的经历,无论是诗人,还是乐师,都是不会忘记的,今日他们重在潭州相逢,相互追忆往事,便是很自然的了。这两句,虽然是在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交游,流露的却是对“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

诗人所追忆的开元时代与贞观时代,都是唐代太平鼎盛时期。玄宗即位之初,任用了一批贤相,励精图治,使得唐帝国的经济、文化都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诗中写的正是唐王朝兴旺发达的反映。作者通过这两句诗,追忆繁荣的盛世,缅怀两人风华正茂的时代。今昔对比,暗示着今日唐王朝的破败、两人的漂泊沦落。因此,这美好的回忆,正衬托眼前处境的凄惨悲凉,令人慨叹。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现在正值江南风景秀美,在暮春三月落英缤纷的时节又与您相逢。〕

三、四两句,交代相逢的地点和时间,写安史之乱后的重逢情景。杜甫与李龟年在潭州相逢的日子,“正是江南”杂花生树,春光明媚,山青水绿“好风景”。这是“先扬”,创造了一种良好的气氛与高昂的情调。这里,诗人把风景写得如此美好,更加反衬出两人的心境悲凉。在这样美好的季节里,两位老相识久别重逢,该是喜出望外的高兴,但偏偏是在“落花时节”,所面对的竟是满眼凋零的“落花”和霜染鬓发的流落艺人。这是“后抑”,以“落花”衬托了诗人与歌手凄凉的遭遇与痛苦的心境。这样先一“扬”,后一“抑”,造成了诗情的起伏,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落花时节”,除写实意义之外,另外有多方面的象征意义,春天即逝,这不暗寓着开元盛世元气丧尽,国运不复吗?象征国家的由治变乱,社会动荡,经济萧条,国家岌岌可危。象征诗人与乐师的年华由盛而衰。象征他们的境遇今昔不同,诗人虽曾有过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如今四处漂流转徙,孤苦无依;歌手虽盛名犹在,但却凄凉流落,和诗人的境遇相同。

在这样的“落花时节”两人重逢,两位憔悴的老人,心情是极不平静的:有欢喜,也有悲哀;有慰藉,也有惆怅。这一切倾注于笔端,把国家的破败,人民的痛苦,融于这两句诗里,表达了诗人无限的感慨。“又逢君”,强调了这次相“逢”,不同于往次相“见”。一个“又”字,把昔盛今衰两个不同时期串联了起来,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使诗人的追昔伤今之感,得以充分抒发。

【综述】

诗从“歧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闻”“逢”之间,连结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巨变。诗虽写的是伤感之事,抒发的也是伤感之情,但对当时干戈遍地的悲惨现实,对诗人的悲凉心境,一字未提,却使人感到尽在不言之中。读者透过诗人的追忆,不难感受到给唐代社会带来浩劫的那场大动乱的阴影,以及它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心灵创伤。诗人的感慨是很深的,但写到“落花时节又逢君”却黯然收笔,在无言中包含着深沉的感慨与悲哀。蕴含深藏,所以,前人称此诗为“藏咏”,用它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是再恰当不过了。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张可久《双调·殿前欢·离思》注释赏析

    月笼沙①,十年心事付琵琶②。相思懒看帏屏画,人在天涯。春残豆蔻花③,情寄鸳鸯帕④,香冷荼蘼架。旧游台榭,晓梦窗沙。 ①月笼沙:言月色笼罩在平沙上面。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rd

  • 送杨寘序

    送杨寘序 作者:欧阳修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夫疾,生乎忧者也。药之毒者,能攻其疾之聚,不若声之至者,能和其

  • 姚燧《鹧鸪天 遐观堂暮饮》全诗赏析

    谁道夔龙不致君。白头离乱不曾闻。三秦碧树生春色,千里青山入暮云。何事业,底功勋。百年五十已中分。从今万八千场醉,莫酹刘伶荷锸

  • 《鲁人锯竿入城》文言文及注解

    《鲁人锯竿入城》文言文及注解   《鲁人锯竿入城》告诉人们: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所以不能当自作聪明、好为人师的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鲁人锯竿入城》文言文及注解,

  • 文言文中的成语

    文言文中的成语   ·明察秋毫:能清楚地看到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目光敏锐,连极小的事物都看得清楚。(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闲情记趣》)  ·挥汗成雨:

  • 《王羲之学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王羲之学书 【原文】   晋王羲之,字逸少,旷①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②于其父枕中 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

  • 郑和下西洋,郑和七次下西洋的详细历史资料介绍

    第一次下西洋 永乐三年(一四零五年)六月,郑和第一次下西洋,顺风南下,到达爪哇岛上的麻喏八歇国。爪哇古名阇婆,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为南洋要冲,人口稠密,物产丰富,商业发达。 当时,这个

  • 举棋不定造句十二则

    一、 语义说明:拿着棋子,不能决定下一步怎样下。 使用类别:用在「犹豫不决」的表述上。 举棋不定造句:01正式棋赛,对弈者举棋不定,也是要扣时间的。 02请你快走下一步,别老是举棋不定,否则这盘棋下不

  •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文言文练习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文言文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齐缗王三十六年,王为东帝,秦昭王为西帝。苏代自燕来,入齐,见于章华东门。齐王曰:嘻,善,子来!秦使魏冉致帝

  • 苏轼《答李琮书》原文及翻译

    苏轼《答李琮书》原文及翻译   导语:苏轼的文学思想是文、道并重。他推崇韩愈和欧阳修对古文的贡献,都是兼从文、道两方面着眼。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苏轼《答李琮书》原文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