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五代宋词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9-10 22:14:42阅读:498

五代宋词

厉以宁指出,词的词牌种类繁多,但凡作词,都要依律进行,不同的词牌携带的又往往是不同的韵味,所以分析起来要复杂一些。此外,词一开始是专写闺阁之情的歌词,其在内容上的逐渐开拓也有一个复杂的过程。以宋代词人而言,一般都推崇柳永、苏轼、辛弃疾和姜夔四家,这种看法当然正确,但不全面。厉以宁认为还应该补充宋代的晏殊和朱敦儒,他们堪称是开创新的词路的代表者。至于李煜,厉以宁认为,李煜有极大成就,但还不能像前面提到的这几位词家那样开创了一种新的词路、词风。正如厉以宁在读书笔记中所说:“李后主早期的一些词,同《花间集》收入的词差不多,但后期的词几乎都是绝唱。这些词只有李后主自己才写得出,后人是学不会也学不像的。”例如:

相见欢

(五代)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

(五代)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浪淘沙令

(五代)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虞美人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厉以宁在1956年重读李煜词后填了一首《秋波媚·重读李后主词》:

秋波媚·重读李后主词何志毅辑:《厉以宁诗词又一百首》,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1999年版,第4页。

厉以宁

玉树琼枝竞奢华,烟火照流霞。兴亡有道,风摧朽木,大浪淘沙。

人间何处无生路,偏入帝王家。朝冠易改,娇妻难护,此恨无涯。

厉以宁词中的“人间何处无生路,偏入帝王家”,耐人寻味。如果李煜不是南唐国主,只是一个文人,终日饮酒填词,固然会有更多的作品,但这一类作品至多只能和五代的许多词人一样,不会有更大的成就。正因为他“偏入帝王家”,又恰恰是个亡国之君,这样才有绝唱问世。这不是人间一大悲剧又是什么?

(一)冯延巳

论及晚唐五代词,首先要从《花间集》谈起。《花间集》是五代后蜀赵崇祚所编,共10卷,收入18家词共500首。这18家包括:温庭筠、皇甫松、韦庄、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和凝、顾敻、孙光宪、魏承斑、鹿虔扆、阎选、尹鹗、毛熙震、李珣。《花间集》代表了当时盛行的软香柔腻的词风,讲究工雅,用字艳丽,意境深邃曲折,是它的一大特色。

花间词中较有代表性的是韦庄,韦庄是晚唐词人,后入蜀,被王建赏识,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卒于蜀。韦庄是厉以宁较为青睐的一个词人,他的名句“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皆脍炙人口,广泛传颂。1954年,厉以宁特意写下了一首《菩萨蛮·重读韦庄词》:

鹧鸪天·重读韦庄词《厉以宁诗词选集(未收录篇)》(二),载《光华校友》,2014年10月秋季刊,第94页。

厉以宁

春水桃花水漫堤,桃花依旧惹人迷。几回梦忆江南乐,忘却风来花落时。

花易谢,草衰迟,临窗有景试新词。劝君莫恋江南好,燕北情生细若丝。

在厉以宁阅读过的花间派词人中,还有李珣。李珣,字德润,祖先来自波斯,终生为秀才,不曾出仕,浪迹江湖。厉以宁非常喜欢他的《巫山一段云》:

巫山一段云

(五代)李

古庙依青嶂,行宫枕碧流。水声山色锁妆楼,往事思悠悠。

云雨朝还暮,烟花春复秋。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

这首词以蜀地绮丽而险峻的风光为背景,表达了一种羁旅行者的愁思。1954年,厉以宁重读这首词,也作了一首《巫山一段云·重读李珣词》:

巫山一段云·重读李珣词《厉以宁诗词选集(未收录篇)》(二),载《光华校友》,2014年10月秋季刊,第93页。

厉以宁

雾散丛林绿,楚山处处春。顺流直下近黄昏,滩急客惊魂。

明月东边出,香堂方闭门。猿啼风吼已难分,船过不堪闻。

此词无论是意境还是情怀,皆与李珣的原作有许多相互映衬之处,也是一首表达羁旅之情的佳作。

而论及花间派的开山鼻祖,还数温庭筠。温庭筠(约812—约866),本名岐,字飞卿,他原本是一个音乐家,《旧唐书》称他“能逐弦吹之音,为测艳之词”。从题材上看,他专意抒写“闲愁”,从风格上看,也一改前人浑厚洗练的作风,而转为绮丽深邃、用词考究的文人词作,因此是一个开先河者。他的名句如“绿渚幽香生白,差差小浪吹鱼鳞”(《东郊行》),“世上方应无别离,路傍更长千株柳”(《东郊行》),“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皆繁缛而工整,把词的风格引入了一个新时代。

厉以宁钦佩温庭筠的才华,对他一生的遭遇也充满了同情。温庭筠出身没落贵族家庭,多次考进士,却屡次落榜,一生不得志。但他才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的别称。他一生放浪形骸,性格孤傲,好讥讽权贵,因此常受打压,不见容于世。1954年,厉以宁写过一首七绝《重读温庭筠词》,表达了他对温庭筠其人的评价:

七绝·重读温庭筠词《厉以宁诗词选集(未收录篇)》(二),载《光华校友》,2014年10月秋季刊,第93页。

厉以宁

官场失意入词林,十里花街知已寻。

夜夜樽前人半醉,精雕新作对谁吟?

人生之“失意”化作诗词之“精雕”,确实是温庭筠一生的概括。

除花间派外,五代词作的另一个中心是南唐,代表人物有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和曾任宰相的冯延巳(903—960)。但在这一时期的所有词人中,厉以宁认为,对宋初词坛最有影响的当推冯延巳。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引《词选》编者清人张惠言对温庭筠的评价,张惠言认为温庭筠之词“深美闳约”,而王国维则认为“深美闳约”四字只有冯延巳才适合。王国维:《人间词话 人间词》,群言出版社1995年版,第8—9页。王国维还说,冯延巳虽不失五代风格,但是“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王国维:《人间词话 人间词》,群言出版社1995年版,第14页。厉以宁是同意这种说法的,傅旭:《厉以宁的诗意人生》,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4页。他认为冯延巳的词虽然没有收入《花间集》中,但实际上已经超过了花间词的水平。

冯延巳,字正中,又名延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南唐中主李璟时官至同平章事(相当于宰相)。冯延巳学问渊博,善于辩说,又工于书法,尤喜填词。在五代词人中,以冯延巳所写的词流传最多,并有《阳春集》传世。

冯延巳作品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几首《蝶恋花》:

蝶恋花

(五代)冯延巳

其一

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其二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其三

几日行云何处去。忘了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

除了上述三首《蝶恋花》外,冯延巳词中佳作还有:

上行杯

(五代)冯延巳

落梅暑雨消残粉,云重烟深寒食近。罗幕遮香,柳外秋千出画墙。

春山颠倒钗横凤,飞絮入帘春睡重。梦里佳期,只许庭花与月知。

谒金门

(五代)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按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南乡子

(五代)冯延巳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烟锁凤楼无限事,茫茫,鸾镜鸳衾两断肠。

魂梦任悠扬,睡起杨花满绣床。薄幸不来门半掩,斜阳,负你残春泪几行。

可以看出,冯延巳的作品不像花间词人那样专求绮丽工整,而是“以浅近之语,写深厚之情”,蕴藉浑厚,意境上更为深远开阔,艺术成就更高。1954年,厉以宁写过一首七绝,表达了他对冯延巳的评价,认为他的词虽未被收入《花间集》,但在艺术水准方面实际上超越了花间词人:

七绝·重读冯延巳词,冯词未收入《花间集》傅旭:《厉以宁的诗意人生》,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4页。

厉以宁

花间未入胜花间,柳外秋千天外天。

细雨流光芳草恨,依依梦里话当年。

(二)晏殊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人。晏殊14岁应神童试,宋真宗让他与千余名考生同试廷中,他镇定自若,援笔立成,被真宗赐同进士出身。晏殊一生官居高位,曾历任应天府知府、礼部尚书、刑部尚书、工部尚书,最后官至仁宗朝宰相,可谓一生富贵。晏殊在当时的文坛也享有很高的地位。有《珠玉词》传世。代表作中,以《浣溪沙》《蝶恋花》《破阵子》《踏莎行》最著名: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蝶恋花

(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破阵子

(宋)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踏莎行

(宋)晏殊

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阑总是销魂处。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

带缓罗衣,香残蕙炷,天长不禁迢迢路。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

踏莎行

(宋)晏殊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厉以宁认为,晏殊的词路,或者说,冯延巳—晏殊的词路,影响深远,使北宋前期的词有很大的发展。晏殊幼子晏几道继承了这一婉约词风,也写下了不少动人的词。晏几道(约1038—1110),字书原,号小山,他性情孤傲,不肯媚世求荣,因此不见容于世,在政坛上的地位远不如自己的父亲,只任过小官,晚年更是家道中落、境遇凄凉,有《小山词》传世。代表作有:

临江仙

(宋)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鹧鸪天

(宋)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鹧鸪天

(宋)晏几道

小令尊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妖娆。歌中醉倒谁能恨,唱罢归来酒未消。

春悄悄,夜迢迢,碧云天共楚宫遥。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

采桑子

(宋)晏几道

西楼月下当时见,泪粉偷匀。歌罢还颦。恨隔炉烟看未真。

别来楼外垂杨缕,几换青春。倦客红尘。长记楼中粉泪人。

木兰花

(宋)晏几道

秋千院落重帘暮,彩笔闲来题绣户。墙头丹杏雨余花,门外绿杨风后絮。

朝云信断知何处,应作襄王春梦去。紫骝认得旧游踪,嘶过画桥东畔路。

南乡子

(宋)晏几道

新月又如眉,长笛谁教月下吹。楼倚暮云初见雁,南飞,漫道行人雁后归。

意欲梦佳期,梦里关山路不知。却待短书来破恨,应迟,还是凉生玉枕时。

很长时间以来,晏殊的词作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不少人对他的评价偏低,厉以宁认为这是偏见。他指出,晏殊继承并发展了婉约词路,或者说与冯延巳一起开创了冯延巳—晏殊词路,他们的创新在于词的造句清新,用婉约的情调写情写景,从而摆脱了花间词的浓艳,这正是宋词超过晚唐五代作家之处。厉以宁还认为,就境界而言,晏殊的词是超过温庭筠的。晏殊词不仅在格调上要高于温庭筠词,而且用字比温庭筠词更雅致,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等。有人说晏殊词有“富贵气”,这种评论即使有某种道理,但不能由此否定晏殊词的成就,因为评论一个人的诗词要看他的代表作,而不能从这个人的众多诗词中挑上几首非代表作就加以评论。傅旭:《厉以宁的诗意人生》,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7页。厉以宁1956年写过这样一首七绝:

七绝·重读晏殊词傅旭:《厉以宁的诗意人生》,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6页。

厉以宁

花落燕来小径中,采桑少女笑颜红。

休言富贵无佳作,纤巧温馨一代风。

可见,厉以宁对晏殊词的评价是较高的。对同样长于婉约词创作的晏几道,厉以宁指出,由于晏几道亲身见证过世事的无常、生活的艰难,因此流露出的感情总是非常深沉、真实的,有较高的艺术境界。1956年,厉以宁写过一首七绝《重读晏几道词》,对晏几道的词做了这样的评价:

七绝·重读晏几道词彭松建、朱善利编:《厉以宁诗词解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35页。

厉以宁

六朝宫体韵流长,婉约词情足断肠。

老尽红尘怜倦客,几人悟出实凄凉。

这首诗对晏几道的描述,是恰当的。一般人只看到了小晏词中的红尘倦客心情,却没有看到他生命中凄凉的一面。

有人认为大小晏和《花间集》的多数作者一样,感情不真实,甚至矫揉造作,厉以宁认为这也是欠公允的。关于大小晏,前面已做了分析,即使《花间集》,其中也有部分感情真挚的作品。例如牛希济的《生查子》、《谒金门》和《临江仙》,这几首词,尤其是《生查子》,其艺术水准在《花间集》中是少有的,与大小晏处于同一艺术水平。

生查子

(五代)牛希济

春山烟欲收,天澹星稀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谒金门

(五代)牛希济

秋已暮,重叠关山岐路。嘶马摇鞭何处去,晓禽霜满树。

梦断禁城钟鼓,泪滴枕檀无数。一点凝红和薄雾,翠蛾愁不语。

临江仙

(五代)牛希济

峭壁参差十二峰,冷烟寒树重重。瑶姬宫殿是仙踪。金炉珠帐,香霭昼偏浓。

一自楚王惊梦断,人间无路相逢。至今云雨带愁容。月斜江上,征棹动晨钟。

厉以宁很喜欢这几首词,认为它们语言清新,感情真挚,不事雕琢。他在1956年写过一首七绝《重读牛希济词》:

七绝·重读牛希济词《厉以宁诗词稿》,何玉春手抄本。

厉以宁

天涯芳草绿罗裙,嘶马摇鞭只为君。

说尽相思仍是梦,楚山无路对愁云。

冯延巳和晏殊在词的创作上有很大的开创性,他们对以后的词人产生了重要影响。厉以宁认为,冯延巳影响了晏殊,晏殊又影响了他的儿子晏几道,宋词中的婉约词由此形成一种传统:文字优美,造句清新,音节和谐,词风婉约,感情含蓄。欧阳修、秦观、早期的李清照以及南宋的朱淑贞,都是著名的婉约词人。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后自称六一居士,江西吉安人,有词集《六一词》。欧词中的佳品,除本书前面提到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和《踏莎行》(候馆梅残)外,这里再举三首:

木兰花

(宋)欧阳修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采桑子

(宋)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浪淘沙

(宋)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欧阳修词学冯延巳,王国维:《人间词话 人间词》,群言出版社1995年版,第17页。这一评论是中肯的。

厉以宁也喜欢读欧阳修词,1954年,在重读欧阳词后,有七绝一首如下:

七绝·重读欧阳修词《厉以宁诗词稿》,何玉春手抄本。

厉以宁

章台路断怨楼高,秋韵原来风竹敲。

白发戴花船上醉,明年谁约洛城郊。

值得一提的是,厉以宁对欧阳修的散文名作《醉翁亭记》,也十分喜爱。1960年,他重读《醉翁亭记》,写下了一首《酒泉子·重读欧阳修〈醉翁亭记〉》:

酒泉子·重读欧阳修《醉翁亭记》《厉以宁诗词选集(未收录篇)》(三),载《光华校友》,2015年1月冬季刊,第122页。

厉以宁

花瓣纷飞,却道最香亭内。酒留杯,人已醉,众扶回。

任他笑骂由他妒,照走平日路。自心宽,休动怒,坦然归。

2009年,厉以宁初到安徽滁州,游琅琊山醉翁亭,忆起旧日诗作,即兴题写对联如下:

茶香乎花香乎泉香乎最香来自亭内,

任人说任人忌任人骂心宽当学醉翁。

此联和《酒泉子·重读欧阳修〈醉翁亭记〉》一样,表达了一种豁达、坦荡的人生观。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有《淮海集》传世。秦观的词长于铺叙,如《满庭芳》和《望海潮》,都属于长调中的上乘之作,这可能是受到柳永的影响(见本章下一节);但秦观更擅长小令,这显然是受了冯延巳、晏殊的影响,他延续的是冯延巳、晏殊开辟的词路。秦观小令的代表作除前面所引的《南歌子》(玉漏迢迢尽)、《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以外,还有:

浣溪沙

(宋)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江城子

(宋)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秦观词的造诣超过晏几道,厉以宁同意这一评价。

秦观被流放到湖南郴州时写下的《踏莎行·郴州旅舍》,是一首绝唱。厉以宁很喜欢这首词。

踏莎行·郴州旅舍

(宋)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1999年春天,厉以宁到郴州考察,经过苏仙岭秦观词碑,填过一首《踏莎行·湖南郴州苏仙岭》:

踏莎行·湖南郴州苏仙岭何志毅辑:《厉以宁诗词又一百首》,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1999年版,第39页。

厉以宁

郴水多情,郴山有意,郴州两宋蛮荒地。少游遭贬渡江来,新词一曲抒胸臆。

往事难寻,史家追忆,汴梁变法终无计。时晴时雨又阴云,举朝观望人心异。

在这首词中,厉以宁由秦观想到了政事的变幻无定,想到了朝政的艰难,充分表达了怀古思今的情感。

1954年,厉以宁重读秦观词后曾写过一首七绝。

七绝·重读秦观词《厉以宁诗词稿》,何玉春手抄本。

厉以宁

晨风惊动小桃枝,残月三星肠断时。

纵说春江流似泪,愁情不及少游词。

厉以宁认为,李清照早期的词,走的也是冯延巳—晏殊开创的婉约词路,但有独到之处。例如: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醉花阴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武陵春·春晚

(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一剪梅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些词,连同本书前面引过的《如梦令》,同李清照后期的词,如《声声慢》(寻寻觅觅)、《永遇乐》(落日镕金)等的词风和词路都很不相同。南渡以后的李清照词,自成一格,词风变为凄婉,充满了抑郁、愁苦、孤独之感。

厉以宁在1961年所填的《望海潮·重读李清照词》,把李清照一生的遭遇都凝聚在这首词中,此词如下:

望海潮·重读李清照词《厉以宁诗词稿》,何玉春手抄本。

厉以宁

海棠依旧,绿肥红瘦,惜花闺阁闲情。乘兴放舟,莲塘竞渡,醉乡日暮溪亭。红袖暗香盈,任水流云散,花自飘零。变幻谁知,仓皇南渡梦魂惊。

江东纵说山青,叹此身憔悴,孤苦伶仃。人去事休,浇愁待酒,闭门冷冷清清。雁过正哀鸣,定晚来风急,怕出中庭。又是元宵,垂帘偷赏月空明。

傅旭在《厉以宁的诗意人生》一书中写道,厉以宁从高中时代起就爱读李清照的词。1961年,他31岁,正值“大学毕业六年后,由于自己屡遭批判、冷遇,加之夫妇结婚三年,两地分居,心情不免有时抑郁。在这样的环境中,他再次从李清照的词中获得一种寄托,于是填了一首《望海潮》”。傅旭:《厉以宁的诗意人生》,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79页。傅旭还说:“这首词无疑也融入了厉以宁当时的感情。”傅旭:《厉以宁的诗意人生》,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81页。

南宋朱淑贞,号幽栖居士,也是一位婉约派词人,生活年代不详,一般认为她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由于婚姻不幸,一生忧郁,有《断肠词》传世。她的代表性作品,除了前面引过的《蝶恋花》以外,还有以下几首:

眼儿媚

(宋)朱淑贞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菩萨蛮

(宋)朱淑贞

山亭水榭秋方半,凤帏寂寞无人伴。愁闷一番新,双蛾只旧颦。

起来临绣户,时有疏萤度。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

阿那曲

(宋)朱淑贞

梦回酒醒春愁怯,宝鸭烟销香未歇。

薄衾无奈五更寒,杜鹃叫落西楼月。

厉以宁在读书笔记中写道:“朱淑贞走的是冯延巳—晏殊词路,有些词的风格同欧阳修相近。”他举了欧阳修和朱淑贞各一首《蝶恋花》为例,说二者难分高下。傅旭:《厉以宁的诗意人生》,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81页。另有一首《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这首词通常认为是欧阳修所作,但也有人认为是朱淑贞所作。这似乎也能说明朱淑贞和欧阳修的词风有相近之处。

厉以宁于1961年填写过一首《浣溪沙·重读朱淑贞词》:

浣溪沙·重读朱淑贞词《厉以宁诗词稿》,何玉春手抄本。

厉以宁

飘絮飞红落满池,年年怕到送春时。院深寂寞有谁知?

鸿雁无心归去早,新荷着意放花迟。窗前续写断肠词。

那么,从花间派、冯延巳、大小晏,一直到欧阳修、秦观、李清照等人的所谓“婉约”词人,其最精华的地方何在呢?厉以宁认为,是感情的真挚。婉约词人在“文以载道”的传统文学观念之外,开辟了一个描写人的内心真情实感的文学表达形式。在婉约词中,器物,闺阁生活,日常闲思,宴饮交际,甚至男女恋情等以往“不登大雅”的主题,现在皆可以入词,用以表达人最本真的情怀,更自由,也更符合人性。明嘉靖年间的吴子孝,曾作过一首《南乡子·效冯延巳作》〔吴子孝词如下:细雨湿轻烟,烟外鸠声欲暮天。望断天涯人不见,绵绵,泪尽残只自眠。芳草碧凄然,憔悴心情减去年。欲遣闲愁那可得,花前,忍见长空片月圆。〕,1959年,厉以宁读到这首词,认为颇有大小晏和欧阳修之风,有感而发,写了一首《如梦令·吴子孝词〈南乡子·效冯延巳作〉读后》,既抒发了对这首词的看法,也表达了对“婉约派”词人的评价:

如梦令·吴子孝词《南乡子·效冯延巳作》读后《厉以宁诗词选集(未收录篇)》(三),载《光华校友》,2015年1月冬季刊,第122页。

厉以宁

欲得南唐风味,未必别离流泪。重在两情深,不在用词华美:心碎,心碎,留待断肠追悔。

“重在两情深,不在用词华美”,道出了婉约词人词作的真谛。

(三)柳永

柳永(约984—约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别号柳七,福建崇安人,出身官宦书香世家。真宗时期赴京应试不第,后长期滞留京城,以词闻名当时,以至于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柳永在第一次应试不第后,写了一首《鹤冲天》,其中有两句是“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想不到一语招祸,待第二次考试时,皇帝竟黜落其名,并且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柳永从此便自嘲是“奉旨填词柳三变”,纵游娼馆酒楼,无复俭约。

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才登进士第,后历任睦州团练推官、定海晓峰盐场监官、太常博士等职,终官屯田员外郎,所以世又称“柳屯田”。柳永晚年流落不遇,死后葬在仪征仙人掌。有《乐章集》传世。

厉以宁在1956年曾写过一首七绝《重读柳永词》,对柳永飘零困顿的一生表示同情:

七绝·重读柳永词傅旭:《厉以宁的诗意人生》,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9页。

厉以宁

残月晓风柳岸边,民间有幸唱新篇。

怀才不遇寻常事,几个文人别有天?

1984年,厉以宁回故乡仪征时,曾向人们打听柳永墓何在,但无人知晓。感叹之余,写了一首七绝《仪征,拟吊柳永墓未能如愿》。

七绝·仪征,拟吊柳永墓未能如愿傅旭:《厉以宁的诗意人生》,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70页。

厉以宁

冷落清秋江上洲,半生漂泊一生愁。

柳坟何在谁知晓,天际长江无语流。

五代词和宋初词,以小令居多,因为小令在长度和体势上都接近于诗。厉以宁认为,柳永的创新在于长调的创作。尽管长调并不始于柳永,在柳永以前就已在民间有一定程度的流行,但长调得以发展应归功于柳永。另外,柳永在音乐上有较高的造诣,因此填写长调得心应手,铺叙景物、倾吐心情皆从容不迫、自然流畅。在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雨霖铃》《八声甘州》和《倾杯》:

雨霖铃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八声甘州

(宋)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倾杯

(宋)柳永

鹜落霜洲,雁横烟渚,分明画出秋色。暮雨乍歇,小楫夜泊,宿苇村山驿。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离愁万绪,闻岸草、切切蛩吟如织。

为忆芳容别后,山遥水远,何计凭鳞翼。想绣阁深沉,争知憔悴损,天涯行客。楚峡云归,高阳人散,寂寞狂踪迹。望京国,空目断、远峰凝碧。

有人认为柳永的创作是“形式主义”,厉以宁对此不以为然。还有人认为柳永创作的主要是艳词、俚词,这也是不对的,因为艳词、俚词只是柳词的一个特点,但不是柳永创新之处,自然也不能代表他的主要成就。厉以宁认为,一个词人一生创作的作品中,肯定有好坏高低之别,看一个词人是否在风格上有所创新,只需要列举出他最有代表性的、最出色的作品就够了。有《雨霖铃》、《八声甘州》和《倾杯》这样的作品,就足以说明柳永不仅是一个优秀的词人,而且还开了一代词路、词风。

柳永的词对时人影响颇深,厉以宁指出,宋徽宗赵佶和周邦彦可能都受到柳永词的影响。秦观以小令见长,他的小令属于婉约词,而他的长调如《满庭芳》《望海潮·洛阳怀古》,可能受柳永影响更大:

满庭芳

(宋)秦观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望海潮·洛阳怀古

(宋)秦观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宋徽宗赵佶被俘后,填过一首《燕山亭·北行见杏花》,也是延续柳词词路:

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宋)赵佶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然而,厉以宁对宋徽宗的昏聩是谴责的。1994年,厉以宁在河南开封写了一首《踏莎行·河南开封怀古》,说的就是宋徽宗之事:

踏莎行·河南开封怀古彭松建、朱善利编:《厉以宁诗词解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32页。

厉以宁

歌舞青楼,花灯闹市,坊间笔走龙蛇字。易装巡幸自风流,满朝谁问幽燕事?

塞草荒沙,恍然隔世,囚车受辱千秋耻。观天坐井悔无穷,当初何不疆场死?

周邦彦(1057—1121)受柳永词的影响也较深。首先在词的内容上,周词也长于表现羁旅行役和男女恋情。和柳永一样,周邦彦也精通音律,能自制新调,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因此周词技巧娴熟、音律和谐。周邦彦词中的代表作,除前面提到的《苏幕遮》和《西河·金陵怀古》外,还有《兰陵王·柳》:

兰陵王·柳

(宋)周邦彦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由于周邦彦有些词在内容上多描写男女恋情,因此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尽管承认“长调自以周、柳、苏、辛为最工”,王国维:《人间词话 人间词》,群言出版社1995年版,第64页。但又说周邦彦词“创意之才少”。厉以宁认为,王国维对周邦彦词的评价是不全面的,因为周词中创意之处并不少见,他同柳永一起影响了后人的创作。

1956年,厉以宁重读周邦彦词后,写下了一首七绝:

七绝·重读周邦彦词傅旭:《厉以宁的诗意人生》,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77页。

厉以宁

风老莺雏梅子黄,春归无影忆渔郎。

隋堤折柳送行客,词在精工不在狂。

这首诗的最后一句,“词在精工不在狂”,是对周邦彦艺术成就的评价。厉以宁认为,“精工”是周词最大的特点。和柳永一样,周邦彦也善于铺叙,词作常常曲折回环,抑扬顿挫。同时语言工丽,多用典故,给人一种虽是精雕细刻却浑然天成的感觉。

周邦彦的小令《少年游》,也是一首佳作:

少年游

(宋)周邦彦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这首词既有对故事的讲述,也有对环境的刻画,还有人物的对话,生动地描摹出了人物的性格、心态。而且布局和结构都非常巧妙,充分体现了周词“精工”的特色。

周邦彦的代表作还有一首小令《虞美人》:

虞美人

(宋)周邦彦

疏篱曲径田家小,云树开清晓。天寒山色有无中,野外一声钟起送孤篷。

添衣策马寻亭堠,愁抱惟宜酒。菰蒲睡鸭占陂塘,纵被行人惊散又成双。

厉以宁很喜欢这首词,1955年,他写了一首《调笑令·读周邦彦〈虞美人〉有感》:

调笑令·读周邦彦《虞美人》有感傅旭:《厉以宁的诗意人生》,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76页。

厉以宁

云树,云树,云散小船何处?塘边睡鸭成双,孤客船中酒伤。伤酒,伤酒,对岸一行枯柳。

厉以宁这首《调笑令·读周邦彦〈虞美人〉有感》选取了周邦彦《虞美人》中的几个典型意象——云树、小船、睡鸭、孤客——重新进行了排列组合,使得整首词几如一幅疏远散淡的水墨画。如果用绘画作比,周词用笔接近于“渲染”,如“添衣策马寻亭堠,愁抱惟易酒”句,无论是“添衣”、“策马”还是“亭堠”和“愁抱”,都紧紧围绕羁旅愁思这样一个感情主题铺展开来,景物的烘托,如“疏篱曲径”、“天寒山色”和“野外孤篷”,这些物象如果单个看来,每一个在意味上都是淡远的,但是如果铺陈在一起,就给人带来一种浓郁的愁思。所以,周词在用笔和着色上可以说是浓郁的。而厉以宁用的则是“点染”的手法,这首《调笑令·读周邦彦〈虞美人〉有感》无论在用笔上,还是在意境上,都是发散的。从诗词主观内容上而言,只有“孤客”和其后的“伤”字,可以表达感情主题,但究竟是怎样的“孤客”,以及怎样的“伤”,我们并不知道,这就给读者留下了较大的联想和感受的空间。

受柳永影响的词人还有苏轼。苏轼虽然看不起柳永写歌伎生活的词,但他说柳永《八声甘州》中的词句“不减唐人高处”。此外,正如厉以宁在读书笔记中所指出的,苏轼的《贺新郎》和《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在词的格调和铺叙手法的运用上,受柳词的影响是较明显的。

贺新郎

(宋)苏轼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宋)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关于苏轼词,下面专做分析。

(四)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宋仁宗嘉祐年间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遭贬后历任杭州通判、密州知州、徐州知州、湖州知州。后来又罪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任杭州、颍州知州,后又被贬谪惠州、儋州(今海南儋县)。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苏轼在诗、词、文、书法及绘画上都有极高的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晓畅,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书法方面,擅长行书、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等人,又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为“宋四家”。

厉以宁指出,苏轼是新开词路的一代词人。他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都是绝妙好词。这种婉约的情调虽然不是苏轼的创新,但苏轼使它们达到了新的艺术高度,并具有自己的艺术特色。上一节已提到,苏轼的长调受到柳永的影响。但在词作方面,苏轼本人的创新,在于使词不限于恋情、离愁、风花雪月,而是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另外,在词路上,苏轼走的是笔力纵横的豪放词路。这方面的代表作有: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词作上的创新,不仅开创了豪放词风,而且还“以诗为词”,把诗的题材和表现方式引入了词。这里不妨举苏轼的三首词为例: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宋)苏轼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西江月

(宋)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鹧鸪天

(宋)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可见,苏轼是在柳词词路和花间词路之外另有创新。

后人一提到苏轼词,便会立刻想到“大江东去”“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老夫聊发少年狂”,或者想到“十年生死两茫茫”“天涯何处无芳草”“明日黄花蝶也愁”。这既说明了苏词的魅力,又说明正是苏轼使得词的写作范围大大扩展了。

厉以宁依据自己最爱读的苏轼四首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于1956年写了一首七绝《重读苏轼词》:

七绝·重读苏轼词傅旭:《厉以宁的诗意人生》,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84页。

厉以宁

鬓霜泪尽江城子,芳草情深蝶恋花。

歌罢大江东去急,乘风追月到天涯。

苏轼的词路除了影响此后的词人陆游、辛弃疾外,还影响了张元干、张孝祥和叶梦得等人。这里以张元干的《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张孝祥的《六州歌头》和叶梦得的《水调歌头》为例: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宋)张元干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六州歌头

(宋)张孝祥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水调歌头

(宋)叶梦得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走马为谁雄。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

1956年,厉以宁重读叶梦得这首词,看到下半阕诗人所受的诘问,颇为诙谐地填了一首《卜算子·重读叶梦得词,试代叶梦得答客问》,代叶梦得回答客人的提问:

卜算子·重读叶梦得词,试代叶梦得答客问《厉以宁诗词选集(未收录篇)》(二),载《光华校友》,2014年10月秋季刊,第97页。

厉以宁

回首少年时,习武看清晓。飞骑弯弓射大鸿,边塞情难了。

漂泊走天涯,不觉江湖老。轻度流光自愧羞,提笔教君笑。

一个谦和却又豁达的迟暮英雄的形象,跃然纸上。

词路上受苏轼影响的,还有贺铸(1052—1125)。贺铸,字方回,卫州(今河南汲县)人,曾任泗州通判、太平州通判。贺铸因尚气使酒,终不得志,晚年更对仕途灰心,退居吴下,筑室于横塘,校勘家藏的万余卷书,以此终老,宣和七年(1125年)卒于常州之僧舍。他的一些词,在当时就四处传诵,除前面提到过的《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外,还有以下几首:

六州歌头

(宋)贺铸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鞚,斗城东。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闲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乐匆匆。

似黄粱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篷。官冗从,怀倥偬,落尘笼,簿书丛。鹖弁如云众,供粗用,忽奇功。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

雨中花

(宋)贺铸

回首扬州,猖狂十载,依然一梦归来。但觉安仁愁鬓,几点尘埃。醉墨碧纱犹锁,春衫白纻新裁。认鸣珂曲里,旧日朱扉,闲闭青苔。

人非物是,半晌鸾肠易断,宝勒空回。徒怅望、碧云销散,明月徘徊。忍过阳台折柳,难凭陇驿传梅。一番桃李,迎风无语,谁是怜才。

踏莎行

(宋)贺铸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贺铸的评价不高,他认为“北宋名家以方回为最次”,评价其诗词说“非不华瞻,惜少真味”。王国维:《人间词话 人间词》,群言出版社1995年版,第58—59页。厉以宁认为王国维对贺铸的评价有欠公允,傅旭:《厉以宁的诗意人生》,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75页。他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中写道,贺铸在学习苏轼词方面的成就可能不如秦观,但与晁补之不相上下,而且肯定胜于黄庭坚和张耒。1955年,厉以宁写过这样一首七绝:

七绝·重读贺铸词傅旭:《厉以宁的诗意人生》,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75页。

厉以宁

梅子黄时絮满城,春风不嫁百愁生。

少年侠气今何在?头白空床听雨声。

这首诗的最后一句,出自贺铸的《鹧鸪天》,这是一首悼亡词,感人至深。

鹧鸪天

(宋)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垄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五)朱敦儒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号岩壑,河南洛阳人。著有词集《樵歌》(一名《太平樵唱》)。《宋史》中记载,朱敦儒起初不愿做官,靖康中,曾被召至京都做官,但他以“麋鹿之性,自乐闲旷,爵禄非所愿也”而辞归。绍兴二年(1132年)十二月,经友人劝说,朱敦儒入仕京城,宋高宗经殿对后,发现朱敦儒“议论明畅”,很高兴,于是便赐他进士出身,为秘书省正字,后兼任兵部郎官。绍兴十九年(1149年),朱敦儒因故受到弹劾,辞官获许。晚年,他在秦桧的笼络下被任命为鸿胪少卿。秦桧死后,朱敦儒再次归隐。

朱敦儒词风飘逸、清畅。在其词集中,有一首《鹧鸪天》曾被一些人认为是佳作,词如下:

鹧鸪天·西都作

(宋)朱敦儒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厉以宁指出,这首词并不如评论家所说的那么好,这是在北宋覆亡前夕写的,只是逃避现实之作而已。厉以宁1991年曾经评论过这首词:

七绝·洛阳返京途中经过安阳,车上忆及朱敦儒词有感彭松建、朱善利:《厉以宁诗词解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14页。

厉以宁

敌骑昨夜过临漳,犹盼插花醉洛阳。

评者多夸闲逸好,错将逃避作疏狂。

但厉以宁认为,朱词的成就不可否定,他以平淡飘逸的文笔使抒情词一变而为“山水田园词”,在晏词婉约,柳词铺叙和苏词豪放、磅礴之外自成一家,并开创了一种新的词风、词路。这种词风和词路在此前是少见的。厉以宁说,朱词可以被称为是六朝山水田园诗的延续,也可以说是“谢诗入词”“陶诗入词”。朱敦儒的代表作有:

朝中措

(宋)朱敦儒

先生筇杖是生涯,挑月更担花。把住都无憎爱,放行总是烟霞。

飘然携去,旗亭问酒,萧寺寻茶。恰似黄鹂无定,不知飞到谁家。

好事近·渔父词

(宋)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采桑子·彭浪矶

(宋)朱敦儒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以上三首可称为朱敦儒词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它们写得自然、流畅而不带尘俗气。

朱敦儒词还可以举出几例:

木兰花

(宋)朱敦儒

老后人间无处去,多谢碧桃留我住。红尘回步旧烟霞,清境开扉新院宇。

隐几日长香一缕,风散飞花红不聚。眼前寻见自家春,罢问玉霄云海路。

鹧鸪天

(宋)朱敦儒

曾为梅花醉不归,佳人挽袖乞新词。轻红遍写鸳鸯带,浓碧争斟翡翠卮。

人已老,事皆非,花前不饮泪沾衣。如今但欲关门睡,一任梅花作雪飞。

忆秦娥

(宋)朱敦儒

吴船窄,吴江岸下长安客。长安客,惊尘心绪,转蓬踪迹。

征鸿也是关河隔,孤飞万里谁相识。谁相识,三更月落,斗横西北。

如梦令

(宋)朱敦儒

一夜新秋风雨,客恨客愁无数。我是卧云人,悔到红尘深处。难住,难住,拂袖青山归去。

长相思

(宋)朱敦儒

昨日晴。今日阴。楼下飞花楼上云。阑干双泪痕。

江南人。江北人。一样春风两样情。晚寒潮未平。

上引这几首词表明,没有绮靡习气,更没有堆砌典故之病,是朱词一大特色。

厉以宁还指出,朱敦儒的词路对后人产生了影响,不少人的词作沿袭了朱敦儒的词路。例如:

好事近

(宋)杨万里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

忆秦娥·初春

(宋)杨万里

新春早,春前十日春归了,春归了。落梅如雪,野桃红小。

老夫不管春催老,只图烂醉花前倒,花前倒。儿扶归去,醒来窗晓。

张孝祥主要走苏轼的词路,但有些词也受朱词的影响,如:

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

(宋)张孝祥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踏莎行·送别刘子思

(宋)张孝祥

古屋丛祠,孤舟野渡,长年与客分携处。漠漠愁阴岭上云,萧萧别意溪边树。

我已北归,君方南去,天涯客里多歧路。须君早出瘴烟来,江南山色青无数。

陆游有些词是苏派,有些则同朱敦儒的词路相近,如:

好事近

(宋)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木兰花

(宋)陆游

三年流落巴山道,破尽青衫尘满帽。身如西瀼渡头云,愁抵瞿唐关上草。

春盘春酒年年好,试戴银幡判醉倒。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

鹧鸪天

(宋)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厉以宁指出,陆游的名词《卜算子·咏梅》,是独具风格的,但从词路方面分析,不像晏词,也不像柳词,有些像苏词,但可能更接近朱词。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六)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出生时,故乡已被金兵所占。辛弃疾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辛弃疾曾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官豪强,注意安定民生。

辛弃疾一生坚决主张抗金,曾作《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做了有力的驳斥。辛弃疾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但是,辛弃疾的抗金建议不但未被采纳,反而遭到主和派的打击,42岁时即被弹劾罢职,在江西上饶、铅山一带闲居。晚年韩侂胄当政,曾一度被起用,但建功立业的希望再度落空,并且一度遭蜚语中伤,再度回到铅山故居,68岁去世。

作为一名驰骋疆场的抗金战士,辛弃疾的词和一般的文人词有很大不同。厉以宁指出,辛弃疾继承的是苏轼的词路,但大大拓展了它。辛词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一是爱国思想和战斗精神贯穿于奔放豪迈的词内。不论是收复失地的一腔抱负,还是用世之心未得施展的抑郁之情,辛弃疾皆言之于词,这就继苏轼之后再次扩大了词的题材。

二是词的散文化、议论化。辛弃疾在词中常发议论,随处说理,如“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则须来”(《沁园春》);又如“谓我非逢子,大方达观之家未免,长见悠然笑耳。此堂之水几何其?但清溪一曲而已。”(《哨遍》)。前者是与酒杯的对话,后者则是把庄子《秋水篇》的道理谱入了词,全然一幅散文的形貌,铺叙抒情,情理合一,代表了一种散文化、议论化的词路。

厉以宁认为,可以代表辛词词路的词很多,除前面已经提到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青玉案·元夕》之外,这里再举几例:

摸鱼儿

(宋)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祝英台近·晚春

(宋)辛弃疾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鬓边觑,应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茂嘉系作者族弟,贬官桂林,此系送别之词。

(宋)辛弃疾

绿树听鹈,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厉以宁把这首词评为辛弃疾所有的词中最佳的一首。

辛弃疾的小令也写得很好。前面已经引过多首,如《鹧鸪天·代人赋》两首、《西江月·遣兴》、《南歌子·山中夜坐》、《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鹧鸪天·送人》等。辛弃疾有些词,表面上看似乎是伤感的,实际上仍表述了自己壮志难酬的心情,例如:

浪淘沙

(宋)辛弃疾

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

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误鸣钟。惊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

鹧鸪天

(宋)辛弃疾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破阵子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1956年,厉以宁写了一首七绝《重读辛弃疾词》:

七绝·重读辛弃疾词彭松建、朱善利:《厉以宁诗词解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36页。

厉以宁

铁马金戈岁月流,君心难测志难酬。

白头岂止因离恨,北望长安愁上愁。

2006年,厉以宁在江西南部考察,在赣州郁孤台下,填了一首《清平乐·赣州郁孤台》:

清平乐·赣州郁孤台

厉以宁

两江会聚,缓缓鄱阳去。云白峰青遮不住,夹岸野花杂树。

郁孤台下清流,稼轩笔底新愁。最怕鹧鸪声切,乡思重上高楼。

受辛弃疾影响的南宋词人不少,这里举出三人,分别是刘克庄、蒋捷和陈亮,他们都是厉以宁经常提到的著名词家。

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刘克庄一生中前后四次入朝做官,时间都很短,多数时间被贬斥出守外郡,但这也扩大了他的眼界,接触社会较广,其豪放词风直追辛弃疾。其代表作有:

沁园春·梦孚若

(宋)刘克庄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车千乘,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

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

满江红

(宋)刘克庄

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

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

同辛弃疾一样,刘克庄的一些小令也很有特色,如前面提到的《卜算子》(片片蝶衣轻),又如:

一剪梅

(宋)刘克庄

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忆秦娥·暮春

(宋)刘克庄

游人绝,绿阴满野芳菲歇,芳菲歇。养蚕天气,采茶时节。

枝头杜宇啼成血,陌头杨柳吹成雪,吹成雪。淡烟微雨,江南三月。

1959年,厉以宁和好友马雍谈论宋词时,都认为刘克庄不逊于陆游和辛弃疾。厉以宁专为此写了一首七绝:

七绝·与马雍夜谈刘克庄词,认为不在放翁、稼轩之下傅旭:《厉以宁的诗意人生》,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93页。

厉以宁

落尽春华枝上空,书生意气短长中。

从头收拾平戎策,夜渡楼船急雨风。

诗的前两句写刘克庄报国之志难酬,只好在长短句中加以寄托。后两句“从头收拾平戎策,夜渡楼船急雨风”,道出了刘克庄词的本义。

蒋捷,字胜欲,阳羡(今江苏宜兴)人,生卒年月不详。其何年考中进士,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应是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年)中进士。宋亡隐居不仕,有《竹山词》传世。他的词开阔豪放,历来评价不一。厉以宁认为,从总体上看,蒋捷词的风格同辛弃疾有相近之处,明显受到辛词的影响。

蒋捷的代表作有:

贺新郎·兵后寓吴

(宋)蒋捷

深阁帘垂绣,记家人、软语灯边,笑涡红透。万叠城头哀怨角,吹落霜花满袖。影厮伴、东奔西走。望断乡关知何处,羡寒鸦、到着黄昏后,一点点,归杨柳。

相看只有山如旧,叹浮云,本是无心,也成苍狗。明日枯荷包冷饭,又过前头小阜。趁未发、且尝村酒。醉探枵囊毛锥在,问邻翁、要写牛经否?翁不应,但摇手。

声声慢·秋声

(宋)蒋捷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行香子·舟宿兰湾

(宋)蒋捷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送春归,客尚蓬飘。昨宵谷水,今夜兰皋。奈云溶溶,风淡淡,雨潇潇。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料芳悰,乍整还凋。待将春恨,都付春潮。过窈娘堤,秋娘渡,泰娘桥。

蒋捷的这首《行香子·舟宿兰湾》,同本书第一章所引的他的《一剪梅·舟过吴江》在字句上有许多是一样的,这两首词都是佳作。

蒋捷还有一些小令,也写得很好。例如:

虞美人·听雨

(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浪淘沙·重九

(宋)蒋捷

明露浴疏桐,秋满帘栊。掩琴无语意忡忡。掐破东窗窥皓月,早上芙蓉。

前事渺茫中,烟水孤鸿。一尊重九又成空。不解吹愁吹帽落,恨杀西风。

南乡子

(宋)蒋捷

泊雁小汀洲,冷淡湔裙水漫秋。裙上唾花无觅处,重游,隔柳惟存月半钩。

准拟架层楼,望得伊家见始休。还怕粉云天末起,悠悠,化作相思一片愁。

1955年,厉以宁填过一首《菩萨蛮·重读蒋捷词》:

菩萨蛮·重读蒋捷词《厉以宁诗词稿》,何玉春手抄本。

厉以宁

云低江阔随舟去,西风断雁潇潇雨。前事已茫茫,花红心也凉。

僧庐檐下坐,淡泊从容过。愁闷酒难浇。且停洗客袍。

1999年,厉以宁到江苏宜兴,这里是蒋捷的故乡,他写了一首七绝:

七绝·游宜兴重温蒋捷《贺新郎·兵后寓吴》《厉以宁诗词稿》,何玉春手抄本。

厉以宁

浮云苍狗变无形,客岁吴中待雨停。

犹忆旧游寻酒去,谁人应诺写《牛经》?

可见,蒋捷的词一直给厉以宁留下很深的印象。

如果说刘克庄和蒋捷主要是在风格之豪放上继承了辛词的风韵,那么陈亮则在抒发爱国情怀这一主题上,延续了辛词的词路。

陈亮(1143—1194),字同甫,号龙川,一生经历坎坷,虽没有做过官,却两次入狱,50多岁才状元及第,但隔年就去世了。著有《龙川先生集》。陈亮出生在民族矛盾尖锐的南宋时代,极富爱国热情,主张对金朝采取强硬政策,哲学上则崇尚“经世致用”,反对朱子形而上的理学。陈亮与辛弃疾的关系也较为密切,辛弃疾在《祭陈同父》一文中,称赞其“智略横生,议论风凛”。

在陈亮的词作中,厉以宁最为欣赏的有两首:

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宋)陈亮

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逢!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水龙吟·春恨

(宋)陈亮

闹花深处层楼,画帘半卷东风软。春归翠陌,平莎茸嫩,垂杨金浅。迟日催花,淡云阁雨,轻寒轻暖。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

寂寞凭高念远,向南楼、一声归雁。金钗斗草,青丝勒马,风流云散。罗绶分香,翠绡封泪,几多幽怨!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

这两首词皆意象鲜明,情感炽烈。1956年,厉以宁写了一首七绝,表达了对陈亮其人其词的评价:

七绝·重读陈亮词《厉以宁诗词选集(未收录篇)》(二),载《光华校友》,2014年10月秋季刊,第97页。

厉以宁

至死难忘尧舜地,南师未上北群空。

临安不是无良将,尽付疏烟淡月中。

其中的“尧舜地”“南师”“北群”以及“疏烟淡月”,皆化用了陈亮词中的意象,同时又描绘了陈亮的政治主张和诗词特色。

(七)姜夔

姜夔(1154—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鄱阳县)人。姜夔青年时代曾北游淮楚、南历潇湘,后客居合肥、湖州和杭州。中年与杨万里、范成大过往甚密;晚年则与辛弃疾相交莫逆、常相唱和。姜夔一生与仕途无缘,自进士不第后,终生为布衣。

对于姜词历来评价不一,厉以宁认为贬之者不实事求是,誉之者又太过分。他指出,不管当时或后人评价如何,姜词在词路上有创新之处,创新之处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格律谨严,用字雅致。和柳永一样,姜夔也精通音律,能自制新腔,词作在音乐方面成就较高。

其次,寓意含蓄,隐晦地借词托意。姜夔擅长写咏物词,通过咏物来寄托心志,同时姜词也常常堆砌大量典故,因此意思往往隐晦、含蓄。

厉以宁还指出,姜词貌似柳永、周邦彦之词,但完全摒弃了缠绵白描的特色,而以朱敦儒的清幽飘逸为补充。姜夔不喜欢用白描的手法具体地描绘物象,而是注重所咏之物的意态神韵,追求格调的高雅。姜词最著名的代表作是《扬州慢》:

扬州慢

(宋)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这首词也被厉以宁评为最佳词作之一。1999年,他重返扬州,在瘦西湖的游船上,写了这样一首七绝:

七绝·重游瘦西湖,忆姜夔《扬州慢》《厉以宁诗词稿》,何玉春手抄本。

厉以宁

重到须惊好赋诗,湖边灯火映梅枝。

年年红药花开落,月色波心胜旧时。

姜夔的其他名作有:

长亭怨慢

(宋)姜夔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

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

琵琶仙

(宋)姜夔

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歌扇轻约飞花,蛾眉正奇绝。春渐远,汀洲自绿,更添了、几声啼。十里扬州,三生杜牧,前事休说。

又还是、宫烛分烟,奈愁里、匆匆换时节。都把一襟芳思,与空阶榆荚。千万缕、藏鸦细柳,为玉尊、起舞回雪。想见西出阳关,故人初别。

至于历来被认为是姜夔代表作的《暗香》《疏影》,却并未得到厉以宁的赞赏:

暗香

(宋)姜夔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疏影

(宋)姜夔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厉以宁认为,《暗香》《疏影》这两首词从表面看来是咏梅,而实际上却是有所寄托的词,堆砌了大量典故,含义不明。所以厉以宁在读书笔记中对这两首词不做评论,只写了“难以捉摸”四字。

厉以宁还指出,姜夔的绝句也很清新。例如:

七绝·除夜自石湖归苕溪

(宋)姜夔

细草穿沙雪半销,吴宫烟冷水迢迢。

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

七绝·过垂虹

(宋)姜夔

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

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姜夔这两首诗同南宋翁卷、赵师秀的诗是同一风格,可能姜诗受到了翁、赵的影响。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受姜夔直接或间接影响而在南宋晚期词坛上享有名声并有成就的词家中,厉以宁认为主要有吴文英和张炎。在厉以宁的读书笔记中,没有提到周密和王沂孙,可能是由于厉以宁不喜欢周、王二人的词,它们过于晦涩和堆砌。傅旭:《厉以宁的诗意人生》,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95页。

吴文英(约1200—约1260),字君特,号梦窗,浙江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在词路上有相似于姜夔之处,但成就不如姜夔。他同姜夔一样,也是一介布衣,没有做过官,而以清客、幕僚身份往来于江南名门显贵之家,著有《梦窗词》。这里选录他的两首代表作:

风入松

(宋)吴文英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八声甘州·陪庾幕诸公游灵岩

(宋)吴文英

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幻苍崖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时靸双鸳响,廊叶秋声。

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问苍波无语,华发奈山青。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

厉以宁说过,吴文英有些词缺乏清新之美,但有些小令却写得不错,傅旭:《厉以宁的诗意人生》,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95页。例如:

如梦令

(宋)吴文英

春在绿窗杨柳,人与流莺俱瘦。眉底暮寒生,帘额时翻波皱。风骤,风骤,花径啼红满袖。

乌夜蹄·题赵三畏舍馆海棠

(宋)吴文英

醉痕深晕潮红,睡初浓,寒食来时池馆旧东风。

银烛换,月西转,梦魂中。明日春和人去绣屏空。

浣溪沙

(宋)吴文英

门隔花深梦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

唐多令

(宋)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玉楼春·京市舞女

(宋)吴文英

茸茸狸帽遮梅额,金蝉罗翦胡衫窄。

乘肩争看小腰身,倦态强随闲鼓笛。

问称家住城东陌,欲买千金应不惜。

归来困顿殢春眠,犹梦婆娑斜趁拍。

1955年,厉以宁在重读吴文英词后,曾写了两首七绝:

七绝·重读吴文英词《厉以宁诗词稿》,何玉春手抄本。

厉以宁

其一

飞尽残红暮气升,何人夜语伴秋灯,

断魂千里江南梦,不雨芭蕉也有声。

其二

灯市繁华赛汴京,胡衫小女细腰行,

渺空烟淡歌声远,倦客只知浙水青。

总之,厉以宁喜欢的是吴文英的小令而不是他的长调。

张炎(1248—约1321),字书夏,号玉田,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出身世家,年少时生活优裕。宋亡时,家产尽失,流落于江浙一带。1290年,他43岁,曾北游燕京,后南返,穷困潦倒。有《山中白云词》传世。张炎的曾祖父是同姜夔唱和的词家,其父精通音律,张炎本人走的也正是姜夔的词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是《解连环·孤雁》和《高阳台·西湖春感》。

解连环·孤雁

(宋)张炎

楚江空晚,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谁怜旅愁荏苒?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高阳台·西湖春感

(宋)张炎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正因张炎写了《解连环·孤雁》,所以博得了“张孤雁”的美称。但厉以宁更喜欢的是张炎的另外四首词。其中一首就是前面提到过的《清平乐》(采芳人杳),另外三首如下:

临江仙·怀辰州教授赵学舟

(宋)张炎

一点白鸥何处去,半江潮落沙虚。淡黄柳上月痕初,遐观情悄悄,凝想步徐徐。

每一相思千里梦,十年有此相疏。休休寄雁问何如,如何休寄雁,难写绝交书。

一剪梅

(宋)张炎

闷蕊惊寒减艳痕,蜂也消魂,蝶也消魂。醉归无月傍黄昏,知是花村,知是前村。

留得闲枝叶半存,好似桃根,不似桃根。小楼昨夜雨声浑,春到三分,秋到三分。

南乡子·杜陵醉归手卷

(宋)张炎

晴野事春游,老去寻诗苦未休。一似浣花溪上路,清幽,烟草纤纤水自流。

何处偶迟留,犹未忘情是酒筹。童子策驴人已醉,知不,醉里眉攒万国愁。

厉以宁对于张炎中年以后的不幸遭遇是同情的,所以他在1956年所写的《木兰花·重读张炎词》中这样写道:

木兰花·重读张炎词《厉以宁诗词稿》,何玉春手抄本。

厉以宁

苏堤柳色迎清晓,往日看春非草草。纵然夜雨溢春江,留得闲枝留一笑。

临安宫阙存残照,北上归来人已老,珠辉玉映赋新词,哀怨难书情渺渺。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落花流水造句六则

    一、 语义说明:形容暮春残败的景象。 使用类别:用在「萧瑟景象」的表述上。 落花流水造句:01此次重游旧地,面对落花流水的景象,难免感伤。 02溪旁几棵山樱,花瓣飘落水面,好一幅落花流水的暮春景象。

  • 学者呼吁加强对出土文献与古代文学史料的研究

    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学研讨会举行 由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古代文学史料研究分会和济南大学主办,济南大学文学院等单位承办的“第四届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日前在山东蓬莱召开,来自海

  • 董叔攀附权贵 译文注释翻译及阅读答案

    董叔攀附权贵 原文 董叔将娶于范氏①,叔向②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③焉。”他日,董祁④诉于范献子⑤,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

  • 与刘言洁书(清)戴名世

    言洁足下。仆平居读书[2],考文章之旨,稍稍识其大端。窃以为文章之为道,虽变化不同,而其旨非有他也,在率其自然而行其所无事[3],即至篇终语止而混茫相接,不得其端[4],此自左、庄、马、班以来[5],

  • “陈祐,一名天祐,字庆甫”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陈祐,一名天祐,字庆甫,赵州宁晋人,世业农。祖忠,博究经史,乡党皆尊而师之。祐少好学,家贫,母张氏尝剪发易书使读之,长遂博通经史。时诸王得自辟官属,岁癸丑,穆王府署祐为其府尚书,赐其父

  • 晋书的文言文阅读练习

    晋书的文言文阅读练习   阮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闭户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当

  • 送董邵南序文言文阅读题

    送董邵南序文言文阅读题   送董邵南序  韩愈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和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

  • 《明史·陈登云传》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明史·陈登云传》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原文: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出鄢陵知县,征授御史,出接辽东,疏陈安攘十册,又请速首功之赏,改巡山西。  还朝,会廷臣方争建

  • 文言文《鲁人锯竿入城》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鲁人锯竿入城》原文及翻译   《鲁人锯竿入城》刻画出"计无所出"不知如何是好的执竿者的`形象和"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的自以为是的老者形象,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文

  • 李清照《南歌子》: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

    南歌子 【宋】李清照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 凉生枕簟泪痕滋, 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希 旧时天气旧时衣, 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