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春晓》原文解读|赏析综述|题解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题解】
孟浩然(689-约740),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县)人,是唐代一位“不甘沦落却以隐沦终老的诗人”。早年隐居襄阳鹿门山,写诗作赋,闭门读书。年四十,入长安求仕,应进士不第,失意而归。漫游吴、越、湘、闽等地,后又回到襄阳隐居。张九龄做荆州长史时,应召做过短期从事。他一生活动范围不广。他的诗现存二百几十首,以五言见长。风格清新,恬静淡远,多自然超妙之趣。除表现个人求官不遂的苦闷、羁旅他乡的客愁外,尤以描写山林幽静的景物著称。与王维齐名,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过故人庄》、《春晓》等是其代表作,两诗含蓄清丽,隽永耐味,淡雅中见飘逸。平生虽以布衣终老,但诗名却为时人所倾慕。李白、杜甫对他评价甚高。唯诗的内容较为狭隘,少开阔气象。诗文有《孟浩然集》四卷。
【解读】
全诗四句,诗意发展分两层。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春天,暖融融的风吹开了百花,吹绿了大地。这美丽的春色,令人十分舒适惬意,夜里睡得很香,直到天晓,鸟儿竞相在花丛中,树枝上,草地上鸣叫的时候才醒来。〕
第一层,写“不觉晓”的宜人春光,与“闻啼鸟”的美好听觉形象。
首句破题,突出了诗人睡意之浓。“不觉晓”三字特别富有情趣,从侧面写春天的美好,令人陶醉,使人睡而忘醒。
《春晓》,诗意隐涵,秀美,耐读,为古今众多诗评家所论及。诗人对春雨乍晴的早晨特别喜爱,然而却不直写,而用曲笔来表达,将自己对春色执著的爱,寓进了“不觉晓”三字中。“晓”而“不觉”,原因何在?在春天这个最美好的季节里,万物复苏,大地泛绿,百花盛开,这绿的海洋,花的世界,令人浑身舒坦,昏昏然欲睡。特别是夜晚,一觉就睡到旭日东升的早晨。足见春色之浓,春光之美,醉得人睡而难醒。然而,又是早晨明媚的春光把人唤醒,融融春色把人逗醒。诗人用了曲笔,春的美好都寓在这“不觉”之中。“不觉”二字,细细品评,那美劲儿,恐怕是只能尽情地体味,要言传就难了。
第二句,写“春”美妙的听觉形象,启发人丰富的想象,给人无穷的美感。
“闻啼鸟”,承接“不觉晓”。“不觉晓”,但已“觉晓”,是“闻啼鸟”而知“晓”。这句诗最动人之处,便是这一“闻”字。“闻”,并非被动地“闻”,它带有主动性,表现了诗人对“春”强烈而又执著的爱。作者选取醒后最早的“闻”,而又乘着想象的翅翼,飞向户外,飞向田野,飞向春天美好的大自然。“闻”所刻画的听觉形象,是何等生动。“闻”前饰以“处处”两个叠字,使“闻”所产生的听觉形象带有广泛之意,天上地下,花枝间,草丛中,都有黄莺的鸣啼,春鸟的吟唱。细细揣摸这“处处”二字,令人感到无处不有春,处处皆是春,有力地表达了诗人“闻啼鸟”的欢快喜悦的心情。
“处处闻啼鸟”句,既是美妙的诗,又是绝妙的画。诗,清香芬芳,透人肌骨;画,栩栩如生,令人美不胜收。这赞美春天的诗,讴歌春天的画,浑然合一,通过“闻”所创造的听觉形象,把美好的春天描绘得感人肺腑,令人陶醉。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朦胧中想起昨天夜里,飒飒的风,潇潇的雨;雨打着花,风摇着花,枝儿像是载不动花。娇态迷人的花,在轻风细雨中,到底有多少凋零,究竟有多少落英?〕
第二层,从另一个侧面写出了“风雨声”美妙的听觉形象,表达了诗人爱花惜春的情怀。
“风雨声”与“闻啼鸟”相扣合。“处处闻啼鸟”,写的是一夜风雨过后,次日拂晓,云开日朗,百鸟争鸣的动人景象。“夜来风雨声”,是写春夜“风雨”的美妙。这是一幅别具特色,独具韵味的画面。那春风春雨随夜幕临降,春雨润如油,细若甘露,潇潇洒洒;春风轻柔如绢绸,徐徐拂面。风和着雨,雨伴着风,乘着夜色,来到人间,滋润着大地上的一切生灵。这春夜中的“风雨声”,所唤起人们的想象是丰富的:大地畅饮着奶油般的春雨,草儿在“风雨”中欢快地摇曳,初吐新绿的树儿在“风雨”中曼舞,花儿含着水珠在夜色朦胧的春风春雨中,显出一种迷人的美,这是多么令人神往的景象。
上联,写醒后瞬间的听觉——“闻啼鸟”;下联首句,又返回到写昨夜“眠”前的刹那听觉——“风雨声”。上联次句,通过“闻”字将“春”之“晓”写得无比清丽明快;下联首句,通过“听”的细致刻画,将春夜的“风雨”景象写得空濛神奇,字里行间流露了诗人的焦虑与惋惜之情。
第四句,通过设问,写出了诗人爱花之切,忧花之深,从而表达了诗人爱春惜春的思想情感。
诗的最后一句,又折回到“春晓”的眼前来。由感到昨夜“风雨”的美妙,而又虑及到“风雨”之中的“花”。“风雨”“花落”相承,表现了诗人对花的关切。这户外的“风雨”之声,扣击着诗人的心扉,于是情不自禁地发出“花落知多少”的问询。诗人的情感起伏跌宕,表达出了欢快中伴着忧虑,酣畅中透着惋惜这复杂多变的情感波澜。
“花落知多少”作为诗的结句,委实是美妙的。“知多少”与“风雨声”的内在联系,易被人们理解,而“花落知多少”所蕴含的美好形象,如不着意体察,便不易发现。仲春,大自然的造化功给予了“春”神态仙姿般的美,这美好的春化作美好的花,这美好的花秾艳丽色,百姿千态。晴和之日,风姿神韵格外诱人,“风雨声”中,那奇异飘逸的美更令人神往。然而随着时令的推移,季节的交替,新与陈的代谢,特别是在这春夜的“风雨声”中,那些行将完成生命旅程的花,又有几多败落?情感丰富的诗人,在这春晓醒后的片刻,凭听觉获取的“春”的信息,透过小小的窗口,狂热地拥抱着大自然,亲吻着美好的花,呼唤着行将逝去的“春”。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春惜春之情,从而使读者受到感染,得到启迪。
【综述】
这首诗描写了春日良辰美景,和诗人关切寻问花事的情景,表现了他对烂漫的春花与明媚的春天无比喜爱之情。诗人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描写了春夜一场“风雨”过后,次日明晨群鸟欢唱的明媚春光,勾画了一幅“春晓图”。诗的构思新颖,脉络回环往复,不依时间先后叙写,先从眼前“不觉晓”写起,再写百鸟争鸣的晨景,继而追忆昨夜“风雨”,最后写寻问花事,回到眼前,首尾照应。行文曲折,波澜起伏,意美境幽,情浓趣妙。
-
翡翠楼前芳草路。宝马坠鞭曾驻。最是周郎顾。尊前几度歌声误。望断碧云空日暮。流水桃源何处。闻道春归去。更无人管飘红雨。
-
六国论 作者:苏洵 原文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①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
《吊古战场文》选自《全唐文》,是唐代诗人李华写的一篇骈赋。文中描述了古战场荒凉凄惨景象,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以及给人民造成的苦难。虽用骈文形式,但文字流畅,情景交融,主题鲜明
-
【快人快语解释】爽快人的说话爽快。快:爽快,痛快。 【快人快语造句】 ①王英真是快人快语,她刚才说的话多痛快! ②一向以快人快语出名的李大姐,今天开会时怎么一声不吭? ③你要知道,
-
【量力而行解释】根据自己的能力的大小去做能够做的事。量:估计,衡量。 【量力而行造句】 ①加班工作以自愿为原则,每个人应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的体力和家庭情况决定。 ②希望大家都来支援希望
-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唬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
-
鲍出字文才,京兆新丰人也。少游侠。兴平中,三辅乱,出与老母兄弟五人家居本县,以饥饿,留其母守舍,相将行采蓬实,合得数升,使其二兄初、雅及其弟成持归,为母作食,独与小弟在后采蓬。初等
-
·梦见许多穿着华贵服装的人聚集在一起——未婚者将会喜结良缘。·梦到穿脏衣服的人聚集在一起——做梦人的亲属会有人与世长辞。
-
詹何钓鱼文言文翻译 【原文】 詹何钓鱼 《列子》 詹何以独茧丝为纶,芒针为钩,荆篠为竿,剖粒为饵,引盈车之鱼于百仞之渊、汩流之中,纶不绝,钩不伸,竿不撓。 楚王闻
-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 阅读文段,完成问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