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望湖楼醉书》原文解读|赏析综述|题解
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题解】
苏轼不满王安石变法的过激做法,上书站在旧党一边,并请调外任。熙宁四年(1071),出任杭州通判。次年六月二十七日,泛舟西湖,适逢大雨,看到了西湖的湖光山色和雨中景象,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共鸣。当他登上望湖楼乘兴饮酒时,即席写了五首歌咏西湖景色的诗,这首《望湖楼醉书》是第一首。
《望湖楼醉书》,原题是《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望湖楼,在杭州钱塘江外西湖边昭庆寺前。又名先德楼。
【解读】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那奔腾翻滚黑墨一样的乌云,还没把山遮住;白花花的大雨,就猛地下起来了,雨点骤然落在湖面上,像跳动着的无数珍珠,纷纷溅进船里。〕
第一句,通过“黑云翻墨”与“未遮山”的对比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山雨欲来”的汹涌气势。“黑”,极言云的厚,形容云势险恶,雨意浓重。“黑云翻墨”,“黑云”,写的是静态景象;“翻墨”,是动态的描绘。开篇言“云”为“黑”,云层的浓重已显而易见。但诗人犹觉意味不足,意象不活,又驰骋想象,将云层的奔腾翻滚喻作“翻墨”,加上一个“墨”字,便将云层雨象渲染得极有一阵大雨即落的情状。“黑”与“墨”意相近,“墨”生于“黑”而胜于“黑”。形容乌云的飞腾,用一“翻”字,令人有翻江倒海之感。乌云的奔腾,犹如墨海的沸腾,将“黑云”来势之大,翻滚汹涌之激烈,写得形象生动,令人惊心动魄。“未遮山”,虽“山”未被遮盖,然而却“山雨欲来”,使人嗅到了浓郁的大雨气息。“未遮山”写出了江南天气的变幻莫测,云雨来得快,去得也快的自然景象。
第二句,写西湖骤雨用“白雨跳珠”,写雨势之大用“乱入船”,将西湖神奇美妙的雨景写得恰到好处。言“雨”曰“白”,是极有韵味的。在山光水色的映衬下,在阳光的照射下,滂沱大雨,像水晶一样洁白透明。“白雨”,乍读似觉粗俗,细细体味揣摸,却是一种很美的形象,与西子湖的神韵非常协调。“翻墨”的“黑云”,其势是够大的了,然而连“山”‘也“未遮”,却忽降大雨,这便有了“西边日出东边雨”的诗情画意。这是一种很奇特极美妙的西湖景观。同时,也透出了“白雨”是阵雨,并非久阴久雨,为下联作了铺垫。“跳珠”,形象很美。大雨滂沱,雨滴降落湖中,撞击水面,反弹起来成无数水珠和水花,日光斜射,呈现出一片珍珠翻滚跳动的景象。“跳珠”与上联的“翻墨”相应,上有乌云奔腾翻滚,呈澎湃气势;下有万顷珍珠水花,跳动闪烁;空中有晶亮倾泻的雨丝,这一颇具魅力的雨中西湖,奇妙壮观!“乱入船”,跳动翻滚的珍珠纷纷“入船”。这一“乱”字,极为形象别致,它“乱”出了新意,“乱”出了新境。“乱”中隐着轻捷的跳,欢快的舞。“乱入船”的感情色彩,表明诗人对骤雨不但不惊恐,反而很有褒扬的意味。从这描绘的西湖风光中,我们可以见到诗人豪放超脱的情怀。他仕途的坎坷与不快,在大自然中找到了慰藉。句末的“乱入船”和首句的“未遮山”,形成对照。在同一空间里,有“黑云翻墨”,有“白雨跳珠”,有“山”亦“未遮”,有淡云飘浮,形象地写出了西湖的“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千姿百态。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一阵卷地而来的大风,忽然把云雨吹得无影无踪,西湖又现出了她晴日的姿容。从望湖楼上往下一看,湖水像雨后的天空一样明净,水天相接,壮观而恬静,阔大而秀美。〕
上句,写“风”称之“卷地”,形容云“散”谓之“忽”,形象地写出了风卷地吹来,云雨俱“散”雨过天晴的景象。“卷地风”,是席卷大地之“风”,是瞬间即逝旋转横扫之“风”。“来”中含“往”,风“来”雨“往”,更见西湖天气的多变。“来”“往”交替,西湖的容态也阴晴各异。这里面隐含着西子湖无限美好的联想。“忽吹散”,“忽”形容蓦然间“黑云”“白雨”销声匿迹,极言去得快。“吹”,形容风势强劲。“吹”与“来”相应合,更衬出“卷地风”来势的疾速与凶猛。“散”字韵味清新,在“黑云翻墨”“白雨跳珠”的烘托下,幻化出一派温柔晴和的景象。“卷地风来忽吹散”承上启下,它将西湖雨前、雨中、雨后的诸多形象作了串联,构成了西湖奇异独特的景观。
诗的结句,着重于“水如天”的描绘,突出地渲染了西子湖的姿容美。“望湖楼”在西湖边,诗人冒雨泛舟湖上,饱览了雨中西子湖的美景。之后,登上“望湖楼”,饮酒俯瞰西子湖的粼粼波光和空翠山色。“卷地风”过,“黑云”尽散,日丽风清,蓝天无边无际,显现出一派滢澈透亮的美;骤雨乍晴,西子湖又复回她的文静与秀气,另是一种别具情趣的美;波光粼粼的湖面,湛蓝湛蓝的天空,远望西湖水天相接,水天一色,浑然一体,这又是一种韵致悠远的美。高居“望湖楼”的诗人,仰望是伸手可触的碧空,楼下是碧波无际的西子湖,天如绿水般碧透,水像蓝天样清澈,诗人自然会有“水如天”的感受。“水如天”和“黑云翻墨”、“白雨跳珠”相衬,映衬出西子湖诸种美好形象:风清日丽的西湖是一种美,骤雨来去匆匆又是一种美。总之,自从苏轼把西湖比作西子以来,西湖就有了多姿多彩的美,多种意念的美。“水如天”又和“忽吹散”相映照,这是一个动态的全过程,是“黑云、白雨、卷地风、水如天”各种优美形象组合融汇的过程。“水如天”是诸多形象化出的最佳境界,最美画面。
【综述】
这首诗,通过短暂时间内由云到雨到风到晴变化的描绘,表现了西湖夏季阵雨时的万千变幻的奇异景象。
诗用“翻墨”比喻乌云,贴切,逼真,生动;用“跳珠”比喻雨点,有动态,有声音,有颜色;“未”字、“忽”字强调了西湖景色变化之快;诗的末句,写西湖经过一番“云、雨、风”的变幻,又恢复了她平素美丽可爱的姿容,形象非常鲜明。
-
阅读训练文言文:聪慧高睿 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高睿幼孤,聪慧夙成,特为神武所爱,养于宫中。睿读《孝经》,至“资于事父”,辄流涕嘘欷。十岁丧母,神武亲送至领军府。为发哀,
-
金史·耶律履传文言文原文及译文解析 耶律履字履道,辽东丹王突欲七世孙也。父聿鲁,早亡。聿鲁之族兄兴平军节度使德元无子,以履为后。及长,博学多艺,善属文。初举进士,恶搜检
-
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
-
文言文《三峡》翻译 《三峡》的作者是郦道元,文笔隽永,描写生动,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小编整理了文言文《三峡》翻译,欢迎欣赏与借鉴。 【原文】 自[在]三峡
-
《狐假虎威》文言文阅读 课外文言文阅读(10分)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
-
水仙子·弹唱佳人 徐再思 玉纤流恨出冰丝。瓠齿和春吐怨辞。 秋波送巧传心事。似邻船初听时。 问江州一司马何之。 青衫泪。锦字诗。总是相思。 徐再思:字德可
-
梦见救命,五行主水,主事业中多受他人之猜疑,财运不利之迹象,唯有与他人间以诚相待,用心相处,方可有所好运,冬天梦之吉利,春天梦之不吉利。单身男人得此梦,桃花颇多,奈何性格固执,难以听从他人劝告,更因金
-
高祖太穆皇后窦氏,京兆始平人,隋定州总管、神武公毅之女也。后母,周武帝姊襄阳长公主。后生而发垂过颈,三岁与身齐。读《女诫》、《列女》等传,一过辄不忘。周武帝特爱重之,养于宫
-
闽人许将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欧阳修读其赋,谓曰:“君辞气似沂公①,未可量也。”签书昭庆军判官,秩满②,当试馆③职,辞曰:“起家为官,本代耕尔,愿以守
-
《百家姓.宋》文言文的历史来源 《百家姓?宋》历史来源 「宋」源出;以国为氏. 出自子姓. 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 公元前十世纪周公平定了武康叛乱之后, 商纣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