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金史·耶律履传文言文原文及译文解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9-07 20:58:03阅读:443

金史·耶律履传文言文原文及译文解析

  耶律履字履道,辽东丹王突欲七世孙也。父聿鲁,早亡。聿鲁之族兄兴平军节度使德元无子,以履为后。及长,博学多艺,善属文。初举进士,恶搜检烦琐,去之。荫补为承奉班祗侯、国史院书写。世宗方兴儒术,诏译经史,擢国史院编修官,兼笔砚直长。一日,世宗召问曰:“朕比读《贞观政要》,见魏征嘉谋忠节,良可称叹。近世何故无如征者?”履曰:“忠嘉之士,何代无之,但上之人用与不用耳。”世宗曰:“卿不见刘仲诲、张汝霖耶,朕超用二人者,以尝居谏职,屡有忠言故也。安得谓之不用第人材难得耳履曰臣未闻其谏也且海陵杜塞言路天下缄口习以成风愿陛下惩艾前事开谏诤之门天下幸甚。”二十六年,进礼部郎中,兼同修国史、翰林修撰,表进宋司马光《古文孝经指解》曰:“臣窃观近世,皆以兵刑财赋为急,而光独以此进其君。有天下者,取其辞施诸宇内,则元元受赐。”俄以疾,乞补外,遂授蓟州刺史。无几,召为翰林待制,同修国史。明年,擢尚书礼部侍郎,兼翰林直学士。世宗崩,遗诏移梓宫寿安宫。章宗诏百官议,皆谓当如遗诏。履独曰:“非礼也。天子七月而葬,同轨毕至。其可使万国之臣朝大行于离宫乎?”上曰:“朕日夜思之,舍正殿而奠于别宫,情有所不忍,且于礼未安。”遂殡于大安殿。二十九年七月,拜参知政事,提控刊修《辽史》。明昌二年六月,薨,年六十一。谥曰文献。初,德元未有子,以履为后,既而生子震,德元殁,尽推家赀与之。其自礼部兼直学士为执政,乃举前代光院故事,以钱五十万送学士院,学者荣之。

  (节选自《金史·耶律履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安得谓之/不用第人材难得耳/履曰臣未闻/其谏也/且海陵杜塞言路/天下缄口/习以成风/愿陛下惩艾/前事开谏诤之门/天下幸甚/

  B.安得谓之不用/第人材难得耳/履曰/臣未闻其谏也/且海陵杜塞言路/天下缄口/习以成风/愿陛下惩艾前事/开谏诤之门/天下幸甚/

  C.安得谓之不用/第人材难得耳/履曰/臣未闻/其谏也且海陵/杜塞言路天下缄口/习以成风/愿陛下惩艾前事/开谏诤之门/天下幸甚/

  D.安得谓之/不用第人材难得耳/履曰/臣未闻其谏也/且海陵杜塞/言路天下缄口/习以成风/愿陛下惩艾前事/开谏诤之门/天下幸甚/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秦以前,只有贵族才能称自己为朕,自秦始皇统一六国称帝后,朕才成为皇帝的专称。

  B.翰林是我国古代官名。它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唐朝。北宋时,翰林学士开始设为专职。

  C.百姓是古代常用来称呼普通民众的词,除此之外,还有元元、黎元、黔首、布衣等。

  D.古人对“死”有多种称谓,如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甍,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3分)

  A.耶律履身世坎坷,自幼而孤,被伯父收养,因厌恶烦琐的搜检制度而罢除考试,后来才凭借祖上荫功入仕。

  B.耶律履博学多艺,关爱百姓,曾多次参与编写国史,而且劝谏世宗要以《古文孝经指解》的精神治理天下。

  C.耶律履忠贞事主,敢于直谏。世宗驾崩后,他附和众议,最终让章宗同意在大安殿为世宗设灵。

  D.耶律履轻视钱财,在养父死后,将全部家产给了耶律震;他重视教育,曾将五十万钱送给学士院,受到了学界的称赞。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见魏征嘉谋忠节,良可称叹。近世何故无如征者?(5分)

  (2)臣窃观近世,皆以兵刑财赋为急,而光独以此进其君。(5分)

  参考答案

  4. B(“哪里叫不用,只是人才难得罢了。”耶律履说:“臣没听到他们的谏言。海陵皇帝闭塞言路,天下人都闭口不言,已经成风。希望陛下引以为戒,广开言论劝谏之门,那么天下都很幸运了。”)

  5. A(“只有贵族才能称自己为朕”错误)

  6. C(“他附和众议”错误,原文是“皆谓当如遗诏”)

  7.(1)(朕)见魏征足智多谋、忠心耿耿,实在值得称赞。近世为什么没有像魏征那样的人?

  (关键词:“嘉”“良”“如”各1 分,句子大意2 分)

  (2)我私下看近世,(官吏)都把兵、刑、财、赋税作为重要的事情,而司马光只把这本书献给他的国君。

  (关键词:“窃”“急”“进”各1 分,句子大意2 分)

  参考译文

  耶律履字履道,辽东丹王耶律突欲的第七世孙。其父耶律聿鲁,早年去世。耶律聿鲁的族兄兴平军节度使耶律德元没儿子,把耶律履作为后人。等到耶律履长大了,他博学多艺善于作文。起初推举为进士,他厌恶那种烦琐的方式,辞去不受。后耶律履受荫恩补为承奉班祗侯、国史院书写。金世宗皇帝刚刚提倡儒家思想,诏令耶律履译经史,擢升为国史院编修官,兼笔砚直长。一天,世宗召唤他问:“朕接连地读《贞观政要》,见魏征足智多谋、忠心耿耿,实在值得称赞,近世为什么没有像魏征那样的人?”耶律履说:“忠心多谋的人士,哪代都有,只是皇上用与不用罢了。”世宗说:“你不见刘仲诲、张汝霖吗?朕破格任用这两人,因为他们曾居谏职,多有忠言。哪里叫不用,只是人才难得罢了。”耶律履说:“臣没听到他们的谏言。海陵皇帝闭塞言路,天下人都闭口不言,已经成风。希望陛下引以为戒,广开言论劝谏之门,那么天下都很幸运了。”大定二十六年,耶律履晋升为礼部郎中,兼同修国史、翰林修撰,他上奏章进献宋朝司马光的《古文孝经指解》说:“我看近世,都以兵、刑、财、赋税为重,而司马光却写这本书献给他的国君。当政的人按照这本书中的精神统治国家,老百姓就幸运了。”不久耶律履因为有病,请求外出任职,于是授予他蓟州刺史。不久,他又被召为翰林待制、同修国史。第二年,升为尚书礼部侍郎,兼翰林直学士。金世宗皇帝去世,遗诏把灵柩移到寿安宫。章宗下诏百官议论此事,都说应当按遗诏说的做,只有耶律履说:“这样不合礼节。天子七月才安葬,难道让万国之臣在离宫里行悼念礼吗?”皇帝章宗说:“朕日夜考虑此事,舍弃正殿而在别宫祭奠,感情上不忍心,礼节上也不合。”于是停殡在大安殿。大定二十九年七月,耶律履被授予参知政事,掌管刊修《辽史》。明昌二年(1191)六月,耶律履去世,终年六十一岁。起初,耶律德元没有儿子,把

  耶律履当作后代。不久耶律德元生了儿子耶律震,耶律德元死后,耶律履把家财都给了耶律震。他从礼部兼直学士到执政,拿五十万钱送给学士院,学习的人引以为荣。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翻译赏析

    【诗人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原籍太原(今属山西),祖上迁居下(今陕西渭南),出生于新郑(今属河南)。少经离乱,避难越中,历尽困苦。贞元进士,为秘书省校书郎。宪宗朝为翰林学士,授

  • 李绅《悯农》翻译赏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注释: 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的土。 餐:饭食。 悯:怜悯。 译文一: 正午时

  • “吴甡,字鹿友,扬州兴化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吴甡,字鹿友,扬州兴化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历知邵武、晋江、潍县。天启二年,征授御史。七年二月,削其籍。 崇祯改元起故官出按河南妖人聚徒劫村落甡遍捕贼魁诛之奉命振延绥①

  • 语文文言文阅读:梁书·陶季直传试题附译文及答案

    语文文言文阅读:梁书·陶季直传试题附译文及答案   陶季直,丹阳秣陵人也。祖愍祖,宋广州刺史。父景仁,中散大夫。季直早慧,愍祖甚爱异之。愍祖尝以四函银列置于前,令诸孙各取,季

  • 《智囊(选录)上智部白起祠》文言文

    《智囊(选录)上智部白起祠》文言文   《智囊(选录)上智部白起祠》  作者:冯梦龙  白起贞元中,咸阳人上言见白起,令奏云:“请为国家捍御西陲,正月吐蕃必大下。”既而吐蕃果

  • 梦见老师、教师

    ·梦见受老师称赞——在学业方面乌云密布。由于连日的熬夜,在课堂上竟开始打陀……结果受到老师批评。这就是所谓反梦。·梦见受老师责骂——家人关系极佳。对双亲能克尽孝道,你将令人刮目相看。也许每个月的零

  • 沛公至咸阳文言文阅读

    沛公至咸阳文言文阅读   沛公至咸阳  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

  • 隆中对文言文课后题答案

    隆中对文言文课后题答案   《隆中对》选自《三国志》作者陈寿西晋史学家,中国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去襄阳隆中拜访诸葛亮时的谈话内容。隆中对文言文课后题答案,我们来看看

  • “刘承规,字大方,楚州山阳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刘承规,字大方,楚州山阳人。建隆中补高班,太宗即位,超拜北作坊副使。会土民啸聚为寇,承规与知州乔维岳率兵讨定之。真宗即位,为胜州刺史,俄兼勾当群牧司。大中祥符初,议封泰山,以掌发

  • 苏辙《南康直节堂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南康直节堂记 苏辙 原文 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①如揭太常之旗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