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东坡诗文》的翻译及阅读答案
文言文《东坡诗文》的翻译及阅读答案
东坡诗文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①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③也!”崇宁、大观②间,海外诗④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⑤,而人或谓之不韵⑥。
【注释】
①棐: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
②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
③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
④海外诗:指东坡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
⑤气索:气短
⑥不韵:不雅。
1.欧阳公:指欧阳修。
2.谓:说。
3.尝:曾经
4.虽:即使
【试题】
⒈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正确停顿。
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前后类如此 ②是时朝廷虽尝禁止
⑵翻译下列句子。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⒊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格?
4.你怎样理解“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这句话的'含义。
【参考答案】
⒈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⒉⑴ ① 像 ② 这
⑵ 士大夫没有熟读过东坡诗文的,便觉得没有面子(气短)。
⒊要点:开阔的胸怀。
4.表现欧阳修对苏东坡的赏识,认为苏东坡的文学成就和名声将超过自己。
(淄博市2009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
译文一:
东坡写的诗词,每一下笔就被人们传诵。每次有一篇(东坡的)文章送来,欧阳(修)一整天都为此高兴,前前后后就像这样。一天与欧阳棐谈论文章 涉及到东坡,欧阳修感叹到:你记住我这句话:“30年后,世上的人们再也不谈论我,不传颂我的名声了!”崇宁、大观年间,苏轼在岭南作的诗很流行,年轻的没有再谈论欧阳修的了。这时候 朝廷即使曾经禁止(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赏赐的钱增加到80万贯,但是禁得更严密 传送更多,经常凭借(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多相互夸赞。士大夫没有熟读东坡诗文的便觉得没有面子(气短),而且有的人会说士大夫不雅。
【译文二】
东坡写的诗词,每一下笔(写成)就被人们传诵。每当有一篇(东坡的)文章送来,欧阳(修)一整天都为此高兴,像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一天欧阳修与儿子欧阳棐谈论文章,说到东坡,欧阳修感叹到道:“你记住我这句话,30年后,世上的人们再不会谈及我!”崇宁、大观年间,苏东坡被贬海南所作的诗很流行,年轻的没有再谈论欧阳修的了。这时候,朝廷即使曾经禁止,赏赐的钱增加到80万,但是禁得越严密,流传的诗文越多,人们经常凭借收集到的海外诗多相互夸赞。士大夫没有诵读东坡诗文的,便觉得没面子。但有的人却说东坡的诗没韵律。
-
梦见夫妇坐在一起,诸事顺利,家庭安逸和睦的征兆。梦见亲眼目睹妻子通奸,这是意味着你对现实的境遇有极度的不满。梦见夫妇一起躺在床上,家庭和睦,家族齐心,财产增加,充满欢乐的征兆。梦见夫妇一起走进市场,事
-
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
语义说明:比喻利用假象藉以脱身。 使用类别:用在「巧妙脱身」的表述上。 金蝉脱壳造句:01凶手巧使金蝉脱壳之计,让追捕他的人扑了个空。 02张三欠下这么多债务,小心他来个金蝉脱壳,一走了之。 03当箱
-
小升初学生应该如何备考文言文 第一步:喜爱文言,培养兴趣 有些同学抱怨我们今天不用文言文,干嘛去学“之乎者也”?此言差矣:首先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所有文化的承载形式。无
-
一、 语义说明:佛教谓人一旦堕入地狱,虽历经万次世界毁灭那久的时间,也不易投胎为人。 使用类别:用在「下场凄惨」的表述上。 万劫不复造句:01如有恶念应立即拔除,才可免入万劫不复之境。 02这些人心肠
-
中考语文文言文的判断句详解 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字。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 …也”
-
引婴投江文言文翻译 《引婴投江》作者为吕不韦和他的三千门客,这寓意对象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发生变化,否则就会失败。讽刺那些强迫他人去做他做不了的事的
-
有樵童自山间来[1],贻我芝一茎[2],而言曰:“吾析新[3],率山麓而行[4],至水之湄焉[5],见芝生沙中,杂于细草之间,惧牛羊之践之也,因摄取而归[6],敢以为献。”余受之,置石盆内,供之几上。
-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复习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
-
贾黄中,字娲民,沧州南皮人,唐相耽四世孙。父玭严毅,善教子,士大夫子弟来谒,必谆谆诲诱之。 黄中幼聪悟,方五岁,玭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