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谈文言文的弊端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9-07 20:53:06阅读:236

谈文言文的弊端

  一、我国的两个文化断层

  各国在创立文字时,初期都存在与语言脱节的问题;但随着书写文字材料的进步,很快都与语言一致,使文字成为语言的表达工具。唯有我国,文字独立于语言,不是民众语言的表达工具。在古老的年代,由于文字刻写在骨壳(甲骨文或者骨笺文字)、石头和竹签(蝌蚪文)上,只好简化记事,与语言不同。但是,当开始在丝绢,特别是纸张上,完全不限制文字的书写时,我国的古代文人依然沿老祖宗的习俗,进一步发展先秦古文和文言文,与民众的语言的距离愈来愈远。主要的原因是我国文人自持清高,即“万般皆下品,唯一读书高”。文言文就成为文人比普通庶民高的标志和台阶,成为他们自我标榜、自居上品的本钱。普通民众的语言、书信和民间文艺,都使用通俗文字,被文人们鄙视成下里巴人的行为;不堪与他们文人,阳春白雪的高贵人物为伍。从我国有文字到上世纪初的五四运动,足足四千余内,文人们一直高高在上,不愿与民众靠近,致使文言文只用于官方、文人和文史的活动,同广大民众的语言基本上没有关系。不做官和学问的一般人,包括普通文人或者落魄文人,使用的也是通俗言语和通俗文字。这就形成了我国的第一个文化断层。

  解放后,为了便于人民识字,推广了简体字,的确减少了老百姓学习汉字的困难,但却导致我国的第二个文化断层的产生。文言文和繁体字,就构成我国文化的两条鸿沟,成为中国文化独有的特色。这个特色正是我国文人严重轻视广大民众、脱离人民的标志和罪孽!自从白话文在全国推广开始,官方、文人和平民都使用白话文和普通话之后,文言文便变成了古僵尸,与近代社会和民众没有关系。

  二、解决文化断层的'办法

  因为电脑的普及,繁体字这个文化断层很轻易的就解决了。采用转换软件,可以在1秒钟内,把一篇繁体字文章变成简体文。因此,台湾等地区的文字资料,很快可以转化为内地人可以阅读的东西;而不需要在中学开设繁体字课,让大家再学习繁体字。同样,内地以外的中国人也不必学简体字,照样可以查看内地的资料和文件。

  惟独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对广大人民一直不使用的文言文,仍然恋恋不舍,非要大家学习这种没有实际用途、绝大部分人一辈子也用不着的文字呢?

  在教育中,一直强调“学以致用”的原则。“学”是为了“用”。“用”既是动机,也是目的。在广大人民的生活中,没有需要学习文言文的动机,更不要使用文言文的需要。这种既无学习动机,又没有使用的目的文言文教学内容,为何在中学课程中,就不能取消呢?

  先秦古文大都用蝌蚪文和大篆写成,通过对古文经学的认辨和训译成今文经学,大部分文人不再学习蝌蚪文和大篆文,只学习今文经学。为什么我们不能像我们老祖宗翻译古文经学那样,把我国古文和文言文书写的所有资料翻译成白话文,而非要大家学习没有实用价值的文言文文字呢?学习马列主义的著作,不都是采取翻译的方式,而不是要大家学习德语和俄语吗?

  当今的文言文中,有关古代的记事都是由从古文翻译过来的。例如,儒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易、论语、春秋、尚书、周礼、吕氏春秋、孝经等都是由先秦的大篆文训译而来。后来的文人(包括现在极力主张全国人都要学习文言文的老夫子在内)都不再学习大篆文,而直接阅读文言文的译本。如果不学文言文,就有忘记我们祖先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导致“文化自卑,文化自残”、“民族堪忧”、“汉语,我为你哭!”等等骇人听闻的局面(见文章[1]),那么,请问专门搞文学的专业人员,不学大篆文,去阅读“易经”等四书五经的原著,你们只学习这些原著的文言文译本,应该扣什么帽子?

  复古派对有些学者可以用英文写论文,却读不懂“论语”耿耿于怀(见文章[1]),作为“文化自残”、“民族堪忧”的证明;试问:你们专门搞文学的看不懂大篆文,只能读懂“论语”的文言文译本,阅读不了大篆文的“论语”原著,该如何上纲上线?你们不读尔等老祖宗孔夫子用大篆文书写的原著,只读文言文的译本,能算是继承了先秦古文的文化吗?如果说只读文言文译本就可以继承中华民族远古代文化,为什么近代人通过阅读白话文译本,就是忘了中国文化,抛弃了中华的文明呢?

  我们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国,但这个“古”字也给我们带来许多灾难。一些形左实右的人,总以为古代好,极力主张恢复“周礼”。谁见过大周的社会风情和习俗啦?不过根据大篆文的记载,就信以为真。夸大、粉饰太平是文人的特色和职业病,说不上大都是作者和后来人的乌托邦式的推崇和想象!就像陶月明的“桃花源记”一样,不过是借题发挥和故意编造而已,实际上并不存在。在悠悠四千余年中,我们把主要精力都花在维护古老文化、文明和习俗上,试问有多少进步、改革和创新?自己首先发明火药,却热衷于制造取乐的“烟花”,结果外国老用火药轰得我们手无还击之力!

  试问:古代的儒家文人花在发展生产、科学技术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的精力又有多少?绝大部分精力自我陶醉在古诗古词上,要不就是跟着统治者欺压平民百姓。到上世纪末,世界列强的入侵,打得我们一败涂地,才醍醐灌顶,使中国人都清醒过来,复古先生们也老实了一阵子;但是,国家稍强盛一点,这些复古派们又开始鼓噪起来,居然用“文化自残”、“民族堪忧”等高帽子,来压着大家崇古、学古和复古,搞“回归传统”。说穿了,就是不满意目前儒家文人的社会地位,日夜向往着古代由儒家文人主宰一切的日子;这些人“哭”的不是“汉语”,而是他们失去的权势。甚至在近几年,把文人的老祖宗孔子抬出来,大祭特祭;实际上是某些人想以此来炒作,争回失去的地位,恢复过去那种儒家文人在中华大地叱咤风云的岁月。

  应该强调的是:不要把文言文文字和文言文所记述的我国古代文化混为一谈。文言文文字不能代表“汉语”,更不能代表中华民族的文化和中华文明。因为,我们民族曾经使用过的文字,不只是文言文;在汉朝以前,通用的文字是大篆文;另外,还有蝌蚪文、甲骨文等。文言文只是在汉朝之后才逐渐在文人中推行起来的,它一直是极少数人使用的文字。能够代表汉语的,只能是广大汉族民众所使用的语言和文字。在过去是通俗语和通俗文,在近代则是普通话和白话文。由文言文翻译的先秦古文以及后来用文言文书写的政治、军事、史籍、文学等资料内容,才属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它们绝对不等于文言文文字,因为这些文化遗产既可以用文言文书写,也可以采用白话文来表达。通过将全部文言文资料翻译成白话文,就等继承了我国的历史文化。不规定全国人民(专业人员例外)学习文言文文字,并不等于忽视民族文化的继承;因为它只是我们的祖先,曾经使用过的文字工具中的一种而已。

  总之,基于儒家文人都是靠阅读先秦古文的文言文译本过日子,不读孔夫子等的原著;因此,笔者再次呼吁:取消让全国人学习文言文的规定,在中小学废除文言文的教学内容;出版所有文言文著作的白话文译本,绝大部分中国人只阅读白话文的“论语”、“易经”、“春秋”和其它古文资料。因为,反正它们不少都不是原著,统统是翻译本;有白话文译本阅读,有什么理由压着大家非要先学习文言文的文字,再去看文言文的翻译本?难道不觉得:这种做法实在太笨拙和愚蠢?

  只在大学,对文学、历史、考古、政治等专业的学生才开展文言文的教学。当然,一些对古诗感兴趣的人,可以自学文言文,反正这方面的书籍有的是;完全没有理由因为极少部分人要欣赏古诗,而在中学开设文言文课程,占去语文教学时间的一半,最终结果连一封求职信都达不到“文从句通”。这不是在坑人,浪费和扼杀中小学学生的生命吗?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王忠嗣,华州郑人。父战死,忠嗣时年九岁”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王忠嗣,华州郑人。父战死,忠嗣时年九岁,入见帝,伏地号泣,帝抚之曰:“此去病孤也,须壮而将之。”更赐今名,养禁中。肃宗为忠王,帝使与游。及长,雄毅寡言,有武略,上与论兵,应对蜂

  • “解学龙,字石帆,扬州兴化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解学龙,字石帆,扬州兴化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历金华、东昌二府推官。天启二年,擢刑科给事中。辽东难民多渡海聚登州,招练副使刘国缙请帑金十万振之,多所干没。学龙三疏发其弊,国缙遂获谴。王纪忤魏忠贤削籍,

  • 梦见咒语

    梦见咒语是什么意思梦见咒语,预示着会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特别是人际关系方面,可能是现实生活中对某人有比较深的憎恨但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表白出来。梦见自己会咒语诅咒别人,预示夫妻或情侣之间的不愉快。梦见别人

  • 处之不易文言文翻译

    处之不易文言文翻译   处之不易是出自《世说新语》 的一篇文言文。下面小编收集了处之不易文言文翻译,供大家参考!  处之不易文言文翻译  殷仲堪就注荆州刺史以后,正遇

  •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及写作背景中心思想

    邹忌讽齐王纳谏刘向 原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yograve;u)余,而形貌昳(yigrave;)丽。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

  • “刘几,字伯寿,生而豪俊”阅读答案及句子翻译

    (刘)几,字伯寿,生而豪俊,长折节读书,第进士。从范仲淹辟,通判邠州。邠地卤,民病远汲,几浚渠引水注城中。役兴,客曰:“自郭汾阳城①此州,苟外水可引,何待今日?无为虚费劳人也!&rdquo

  • 梦见死婴

    梦见死婴是什么意思梦见死婴,预示着近期会有些事情让你非常的痛苦,甚至让你防不胜防的发生,令你无法控制。官员梦见死婴,说明有邪门的事,不利于运气。情侣梦见死婴,暗示着你们最近会分道扬镳,各奔前程。商人梦

  • 鹅笼夫人传(清)周容

    鹅笼夫人者[1],毗陵某氏女也[2]。幼时,父知女必贵,慎卜婿[3],得鹅笼文,即婿之。母曰:“家云何?”曰:“吾恃其文为家也[4]。”家果贫,数年犹不能展一礼[5]。 妹许某,家故豪[6],遽行聘[

  • 南辕北辙造句十四则

    一、 语义说明:比喻行动和想要达到的目的相反。 使用类别:用在「正好相反」的表述上。 南辕北辙造句:01想成功却又不努力,岂非南辕北辙? 02如今我的生活方式和原本的构想,可说是南辕北辙,全不相干。

  • 《汗不敢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汗不敢出 原文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