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文言文突破:经典译释五个关键词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9-07 20:37:45阅读:44

文言文突破:经典译释五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

  推断

  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于是,在做文言翻译题时,就要有语词对应推断的意识。

  例1 翻译画线句。

  孟子曰:“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公孙衍张仪章》)

  解析:翻译这句话的关键是理解“与民由之”的意思。我们可从“得志”与“不得志”中推断,同时“与民由之”与“独行其道”(独自行走自己的路)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前后句综合考虑,我们就可推断出“与民由之”意为:和百姓一起走自己理想之路(和天下百姓一起实现自己的抱负)。

  例2 翻译画线句。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论语·公冶长》)

  解析:与划线句对应的句子是: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仕(出仕)”与“已”对应,因此,可推测出“已”是“罢免”之意;“喜”,与“愠”对应,可知“愠”为“不高兴,恼怒”之意。此句译为:三次被罢免官职,也没有恼怒的脸色。

  关键词二

  语境

  文言文实词绝大多数具有多义性,但在一定的语境中,其意义和功能却是单一、确定的。这在《论语》《孟子》《庄子》等春秋战国的文章中更为明显。同学们在做翻译题时,要紧扣上下文的`语境来理解词语意义。

  例3 翻译画线句。

  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孟子·公孙丑下》)

  解析:此中“豫色”何解?下文说,我前些日子听你说:君子应不怨天,不怨人。孟子说:此一时,彼一时也,时代不同了。说明孟子此时对以前不怨天尤人的态度是有保留的。由此可知这“豫色”应是“高兴的脸色”。此句翻译为:先生你好像看起来有点不高兴。

  例4 翻译画线句。

  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①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孟子·尽心下》)

  注:①古代注视人,目光不可低于对方的腰带。文中比喻注意眼前常见之事。

  解析:“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近”与“远”是何意?文章下面有一句话: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意思为君子言语,语言浅近,道理却有。所以“言近而指远者”的“近”也就是“浅近”之意,此句译文则为:话语浅近而其意深远的,是善言。

  关键词三

  活用

  古文的语言比较对称和凝练,常出现词类活用现象,于是,在翻译时,同学们就要有关注词类活用的意识,把握词类性质的变化,以准确领悟语句意义,高考辅导《文言文突破:经典译释五个关键词》。

  例5 翻译划线句。

  子曰:“衣敝缊袍(注:破旧絮的大袍;好丝叫绵,败絮称缊),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嫉恨)不求(贪得),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论语·子罕篇》)

  解析:上句中的“衣”与“耻”是名词活用作动词,“衣”是“穿”之意;“耻”是“感到可耻、丢脸”之意,于是,这句话的翻译就是:穿着破旧絮的袍子,与穿着狐貉皮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感到丢脸的人,大概只有仲由吧。

  例6 翻译画线句。

  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1)。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2);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庄子·山木》)

  解析:(1)此句中“贵”与“贱”采用了意动用法,翻译为:把……看成尊贵,意译为:看中、喜欢。“贱”翻译为:把……看成低贱,意译为:轻视。于是这句话就翻译为:(但是)主人却看中丑陋的,轻视美丽的。

  (2)“其美者自美”,“美”是形容词作动词用。此句话翻译为:那个美丽的自以为美丽(而骄傲),所以我不认为她美。

  关键词四

  变序

  古文中常见有语序倒置的现象,有主谓倒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与状语后置等情况,阅读经典古籍,做文言翻译题时也就要有变序意识。

  例7 翻译画线句。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1)”子闻之,与门弟子曰:“吾何执?(2)执射乎?执御乎?吾执御矣。”(《论语·子罕》)

  解析:(1)“大哉孔子”是主谓倒置句,于是翻译时就要变成常见语序,译为:孔子真伟大啊!学识渊博竟至于没有哪一方面使他成名。

  (2)为宾语前置句,翻译为:我该专学哪一项技艺呢?

  例8 翻译画线句。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1)。”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2)?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3)” (《论语·季氏篇》)

  解析:(1)是介词结果后置句,我们翻译时要调整语序:季氏将对颛臾有军事行动。

  (2)(3)是宾语前置句,分别译为:恐怕我要责备你了;凭什么(理由)讨伐他呢?

  关键词五

  省略

  古文的省略句常见有主语、谓语、宾语与介词的省略,此之省略,语意跳跃,直接影响着对句子的理解,翻译时,要注意成分的省略与跳转,使语意清晰了然。

  例9 翻译画线句:

  定公问:“一言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1)”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2)’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论语·子路篇》)

  解析:这两句由于语句的省略,语意跳转,不连贯了,翻译时我们要补上。(1)句翻译为:如果知道作国君的难处(而尽力做好),那不就是接近说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盛吗?

  (2)我当国君没什么快乐的。(如果有的话),那就只是没有人敢违背我的话。

  例10 翻译画线句: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1)”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相之知也!(2)” (《论语·宪问》)

  解析:(1)句,“不能死,又相之”按现代汉语语法特点,为承前省略主语“桓公”,但看后面就知道这主语应是“管仲”,此句就要翻译为:齐桓公杀了公子纠,(管仲)不能去死,却又辅佐桓公。(2)句主语是谁呢?因为文章是对管仲的评价,所以这句主语就是“管仲”:难道(管仲)要像一般的平庸男女那样,为了守小节,在小山沟里上吊自杀,而不被人所知道吗?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宋人掘井文言文翻译

    宋人掘井文言文翻译   导语:文言文翻译是指将文言文、古诗词等古代语言翻译成现代常用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宋人掘井文言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宋人掘井  宋之

  • “刘秉忠,字仲晦”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刘秉忠,字仲晦。其先瑞州人也,世仕辽,为官族。曾大父仕金,为邢州节度副使,因家焉,故自大父泽而下,遂为邢人。秉忠生而风骨秀异,志气英爽不羁。十七,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以养其亲。后弃

  •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赏析

    1、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敕(chigrave;)勒(legrave;)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

  • 《小时了了》文言文翻译

    《小时了了》文言文翻译   小时了了指人不能因为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作为。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分享一下《小时了了》文言文翻译吧!  原文: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

  • 文言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文言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词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汲取文言文中有生命力的语言材料和表

  • 王羲之题扇文言文翻译

    王羲之题扇文言文翻译   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下面小编为大家

  • 王维《辛夷坞》赏析: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辛夷坞》·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简析】 这首《辛夷坞》是王维《辋川集》诗二十首之第十八首。这首《辛夷坞》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绘画小

  • 陆游《不寐》全诗赏析

    丽谯听尽短长更,幽梦无端故不成。寒雨似从心上滴,孤灯偏向枕边明。读书有味身忘老,报国无期涕每倾。敢为衰残便虚死,誓先邻曲事春耕。

  • 文言文阅读·《阮裕焚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阮裕焚车 阮光禄①在剡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③?”遂焚之。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 用百读不厌造句七则

    【百读不厌解释】指文章或书十分精彩,读多少遍也不厌倦。厌:厌烦,厌倦,讨厌。也作“好书不厌百回读”。 【百读不厌造句】 ①这位大作家的文章真让人百读不厌,耐人寻味。 ②中国的四大古典名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