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阮裕焚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阮光禄①在剡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③?”遂焚之。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
①阮(ruǎn)光禄:阮裕,曾经做过金紫光禄大夫,所以称他为阮光禄。
②剡(shàn):地名,在浙江嵊县。
③何……为:干什么。
【试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意欲借而不敢言
⑵借者无不皆给
⑶阮后闻之
⑷遂焚之
2.凭借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3.这个故事表现了阮裕怎样的性格?
【答案】
1.⑴想
⑵都
⑶(有人)想借车而不敢借这件事
⑷车
2.我有了车子却使人不敢来借,还要它干什么?
3.即使是他没有责任的事,只要这事跟他有关,他也要十分严格地要求自己,他容不得自己有一丝一毫的欠缺。
(浙江金华市2007年中考语文试题)
【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444)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南朝宋政权文学家。《宋书》本传说他“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和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译文】
阮裕在剡县做官,曾经有一辆非常好的车子。无论谁来借用他的车子,他都会借。有一次,有人因葬母亲而需要用车,想借车(但想到阮裕的车太好了),却不敢开口问阮裕借车。后来,阮裕听说了这件事,叹息道:“我虽然有车但使人不敢来借,要车又有什么用呢?”于是把那辆车烧毁了。
【简评】
即使是阮裕没有责任的事,只要这事跟他有关,他也要十分严格地要求自己,他容不得自己有一丝一毫的欠缺。 我们能看出阮裕有着直率、助人为乐以及对自己要求很严格的性格。阮裕焚烧的不仅仅是马车,真正燃烧的是私心。不能体现使用价值的东西,留着作甚!
《阮裕焚车》是一篇质朴的散文,用的虽是口语,但短小精悍、意味隽永、耐人回味。本文在晋宋人文章中也颇具特色,历来为人们所喜读,成了诗词中常用的典故。其所述的阮裕这一人物事迹,也多为后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影响很大。[2]
《阮裕焚车》记述的阮裕这一形象,也体现了《世说新语》一贯的风格。首先,阮裕的无私助人,让人尊敬。一个与阮裕没有很大交情的人因某件旁人看来较为晦气的事向阮裕借车他都肯借,可以看出阮裕的爱心。其次,阮裕不愿意保留不能体现使用价值的东西。阮裕焚烧了马车,使自己的私心绝灭。阮裕有着直率、助人为乐以及对自己要求很严格的性格,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最后,通过阮裕的正面形象,本文还讽刺了因吝惜自己的钱财而不肯去帮助他人的人。
-
登徒子好色赋并序宋玉 原文: 大夫登徒子侍於楚王,短宋玉曰:“玉为人体貌娴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愿王勿与出入后宫。”王以登徒子之言问宋玉。玉曰:“体貌娴丽,所受於天
-
晋代王徽之酷爱竹子,有一次借住在朋友家,立即命人来种竹,人问其故,徽之说:“何可一日无此君。”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也曾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 竹
-
松偃石床平,何人识姓名。溪冰寒棹响,岩雪夜窗明。机尽心猿伏,神闲意马行。应知此来客,身世两无情。
-
李贺作诗 李长吉①细瘦,通眉②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每旦日出,与诸公交,未尝得题③,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恒从小奚奴④,骑距⑤驴,背一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
-
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①, 驱车登古原②。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诗人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
-
南吕·一枝花·赠珠帘秀-关汉卿作品注释翻译赏析 轻载虾万须,巧织珠千串①,金钩光错落②,绣带舞蹁跹。似雾非烟,妆点就深闺院③,不许那等闲人取次展④。摇四壁翡翠浓阴,射万瓦琉琉色浅⑤
-
【成千上万解释】形容数量非常多。成:达到一定整数。上:达到一定程度或数量。 【成千上万辨析】和“千千万万”都形容数量极多,但“千千万万”表示的数量更多。 【成千上万造句】 ①成千上万的革命先烈,为了
-
这件金异兽,从雍城秦国的宗庙遗址出土。表情饱满,曲伏引亢,筋骨肌络紧张,一种神秘的爆发力正蓄势以待天时,是一种耐心等待的姿态,它知道当那位天纵之才与它附体时,历史的爆发力将会摧高岸陷陵谷,填沧海为
-
葬花吟 朝代:清 作者:曹雪芹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处诉;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
-
精卫填海作者:《山海经》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音同“笑”)。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