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文言文虚词用法总结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9-06 21:29:06阅读:585

文言文虚词用法总结

  1.之

  ①动词,去、到、往寡助之至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②代词,代人、代物、代事二世杀之《陈涉世家》钟鼓乐之(“窈窕淑女”)

  又数刀毙之《狼》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名之者谁左右采之(代荇菜)

  ③“之”用作结构助词,相当于“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在河之洲山之僧智仙也

  ④“之”字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⑤“之”字在句子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如: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怅恨久之《陈涉世家》公将鼓之

  ⑥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宋何罪之有?何陋之有?

  ⑦作定语后置的标志。马之千里者。

  2.者

  ①结构助词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②结构助词,的下者飘转沉塘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指人、物、事、时、地等。“……的”,“……的(人、东西、事情)”。

  宜多应者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也《孟子二章》

  ④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不必译出。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的原因)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孟子二章》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⑥用在数词后面,译为“……个方面”“……样东西”“……件事情”。

  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TAG标签: 古文赏析

  • 上一篇: 文言文理解题
  • 下一篇:返回列表
  • 猜你喜欢
    • “孙腾,字龙雀,咸阳石安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孙腾,字龙雀,咸阳石安人也。腾少而质直,明解吏事。魏正光中,北方扰乱,腾涉险间关,得达秀容。寻为高祖都督府长史,从高祖东征邢杲。师次齐城,有抚宜镇军人谋逆,将害督帅。腾知之,密启高

    • 梧叶儿·嘲贪汉:看儿女如衔泥燕,爱钱财似竞血蝇

      梧叶儿·嘲贪汉 无名氏 一粒米针穿着吃,一文钱剪截充, 但开口昧神灵。 看儿女如衔泥燕,爱钱财似竞血蝇。 无明夜攒金银,都做充饥画饼。

    • “钱士升,字抑之,嘉善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钱士升,字抑之,嘉善人。万历四十四年殿试第一,授修撰。天启初,以养母乞归。久之,进左中允,不赴。高邑赵南星、同里魏大中受珰①祸,及江西同年生万燝杖死追赃,皆力为营护,破产助之,以是

    • 语文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知识归纳

      语文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知识归纳   一、重点词语解释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己(为:做)  2、吾不能早用子(子:古代对人的尊称)  3、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版:筑土墙用的夹

    • 《庖丁解牛》原文翻译注释出处及写作背景中心思想

      《庖丁解牛》注译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1),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2),砉然响然(3),奏刀騞然(4),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5),乃中经首之会(6)。 文惠君曰:“譆

    • 初中英语谚语翻译 技能和信心是无敌的军队

      AllroadsleadtoRome--条条大路通罗马。 Wherethereisawill,thereisaway--有志者,事竟成。 Wellbegunishalfdone--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 笑里藏刀造句八则

      语义说明:比喻人外貌和善可亲,内心却阴险狠毒。贬义。 使用类别:用在「面善心恶」的表述上。 笑里藏刀造句:01他是个笑里藏刀的人,得小心应付。 02我不跟他往来,因为他笑里藏刀,太狡猾了。 03这种人

    • 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苏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

    • 乔吉《双调·水仙花》全诗赏析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作品赏析【注释】:

    • 做梦梦见前男友回来找我有什么说法?

      你心里是否住着一个人,这个人就叫做前男友。每次想起他,脑海中都会浮现那段旧日时光。虽然言语间不会在提起,但总希望从某些事情中想起这段故事,当断不断必自乱,多希望他从来没来过你的世界。要是在梦中梦到自己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