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知识
文言文阅读知识
考试要求: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此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5)筛选文中的信息;
(6)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7)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文言文阅读这七条具体要求在高考命题中,侧重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这些知识筛选提取信息、归纳概括内容、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前者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前提,后者则是阅读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些具体要求应该说都是阅读浅易文言文最基本的条件。
考试内容
高考题中的文言设题有下列5种:
1.实词解释。做这类题,要让词回原句,句回原文,就是说,首先把解释好的词放回原句中,把整个句子翻译一下,一般情况下,译得通顺,就说明解释是正确的,反之就是错的。如果词回原句还不能断定解释得对错,那么还可以把整个句子放到原文中,结合上下句,根据语境来判断解释的对错。
2. 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本题主要是考查公布的18个虚词,解题方法除了熟练掌握18个虚词中每个词的几个意义外,还要注意,有时两个词的意思相同,但语法功能各异,这样也不能认为是相同的,如“则”虽然在不同的句子中都能译成“就”,但有的是副词,有的是连词,这样也不能判定是相同的。
3.文中人物性格的判断。本题应该注意设题中出现的问题。一般的解题方法是选择能直接表现人物性格的,而间接表现人物性格的不能算在内,另外,如六句中有四句能直接表现人物性格,而设题时,只设了三句,失掉一句,这样的答案也应算对,不必去追究没有被列入的本来正确的那一项,也就是说,不要求全。
4.对选文信息分析和判断。其一,要认真核对每个题支的前后两部分。准确地说是重点看题支的前半部分,而后半部分只是一般地浏览,这时就盲目下结论,判定对还是不对。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对每个题支的前后两部分做仔细的推敲,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不会中招。其二,无中生有。文言文本来是比较难理解的,而且在考场上也只能把全文理解个大概,个别句子还不是十分清楚。因此,命题人就会利用这一点,在设题时,把本来文中没有的事件,强加于人物身上,而考生又因为在文言文方面不特别擅长,加上时间急迫和粗心,很容易对其忽略不计,选中错误的答案。其三,张冠李戴。试卷中的文言文叙述的事情相对比较复杂,人物还不止一个,这样,在命题时很容易故意采取张冠李戴的方法,把甲做的事放到乙身上;把乙做的事又放到甲身上。在阅读时确实看到文中有这件事情,然而,他们没有仔细地看一下这些事情是不是这个人物做的。其四,在某些题中,人物事件都能对上,人是这个人,而事情又是这个人做的事,按理说应该没有问题了吧?其实不然。命题人总是会给你制造点麻烦,设下陷阱,引诱你出错,他们会在时间和事件的衔接上让考生产生错觉。如有一道题的设置,有一位官员不断升迁,在升迁中,他在每个阶段都建立了功绩,设题人就利用这一点,把这个官员在做太守时的业绩,改为他任节度使时的业绩。表面看来没有任何差错,仔细推敲,才知大谬不然。总之,这类题只要考生认真去阅读思考,一般就不会中招了。
5.翻译。试卷中文言题有两句是对选文的译释,有一定的难度,过去对译文的要求有三个字:信(准)、达(通)、雅(美),而在高考试卷中能做到前两个字就可以了,特别是“信”。所谓的“信”,我们称之为直译,所谓的“达”就是意译,考生拿到译文后,首先想到的是直译,就是使每个词对号入座,如果对号入座后译句实在不通,这时才可以采取一下意译,目的就是遵守约定的语言习惯,但无论如何,一个句子在翻译的时候一定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否则,考生就会失分。在这里有必要强调一下,评卷人在评卷时是按得分点给分的,如果被定为得分点的词译释错误,那么译文肯定会被扣分,所以,一个句子中,被列为得分点的词一定要翻译正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不失分。那么什么词能被列为得分点呢?我认为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词一定是一个比较难的词(也包括活用现象);第二,这个词在这个句子中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出题人认为如果考生能把这些词译准,那么译整个句子就不会有大问题。另外,得分点还有设在特殊句式上的(过去也曾考过),这些特殊句式都要译成符合现代人的说话习惯,否则也要被扣分。
应对策略
第一步:倒吃甘蔗
1、读信息筛选题题干——定中心
信息筛选题的设题思路是把文中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若干信息抽出来,让考生辨析,据此可判定 文中写的是什么样的人物,有怎样的性格或品质,或行为有何特征等。
做文言文时,先阅读这个题目的题干,从而了解文章的人物及中心,带着这个中心去读原文,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2、读分析概述题选项——定内容
概述题所给选项是命题人对文意的概括,其中虽有一项“不正确”,却有三项是正确的,这正是给我们整体把握文意的提示.
这一步骤,建议基础较差的同学放在读原文之前进行,而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在读完原文后读此题来印证自己所获取的信息。
第二步:节节划读
划读史传文,就是用竖线把结构中的段落层次划分出来。这样有利于理清脉络,即使没读懂,也至少要知道事件、时间、人物间的关系。
第三步:读题目,定答案
1、文言实词题:内外推义
语境推义(填空),句法推义(对称性、搭配性),语汇推义(其他合成词或成语)
音形推义(不得已而为之)。
2、信息筛选题:细究题干
筛选之前,一定要把题干中的要求分析清楚:包含几方面的内容,要选出错误的还是正确的'选项等等。
如09湖北卷题11,要求选出分别表明“生存艰难”和“无所畏惧”的选项,那么一个是内容要对应,一个是顺序要符合。
3、分析概括题:理解文意,按图索骥
理解文意:抓住人、时、地、事四要素,弄清楚哪些人做了哪些事,对谁做的,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做的,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等等,不要把一个人当成两个人,也不要把两个人当成一个人。通常选项中的错误都出在这四要素的混淆上,我们一定要仔细分析。
结束语:做文言文阅读题,原则是:里应外合
里应(解题技巧):
1、倒吃甘蔗——粗略了解文章内容
2、节节划读——理清文章脉络
3、读题目,定答案
外合(全面积累):
1、文言实词:常见实词、词类活用、通假字
2、古今异义:区别异同,了解分类
3、文言虚词:18个常见虚词
4、文言翻译: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
思想方法
一、实词的判断方法。
在文言文的复习备考中,必须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可是,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关键是要确定这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这就必须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词义推断的具体方法,以便灵活运用,形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二、虚词的判断方法。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是高考的一个考点常见的文言虚词虽然只有18个,但每个虚词的意义都很丰富,如果单凭死记硬背各个义项,抛开具体语境,不借助一定的语法结构分析,效果肯定不好。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从总体来看,对文言虚词的考查着眼于应用,不直接考语法,题型都是客观选择题。为降低难度,同时也是为了贴近中学教学实际,考查内容都是课内课外相结合,要求考生辨析加点虚词用法的异同。如果能在积累的基础上,寻求规律,形成一定的推断技巧,无疑会提高答题的正确率。但要想攻克文言堡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关键靠平时的日积月累。
三、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它要求学生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论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这种考查应用性、综合性强。
-
恒斋文集的文言文习题 勤训《恒斋文集》 【原文】 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言虽近,而旨则远矣! 大禹之圣,且惜
-
木刻钟馗文言文翻译 导语:宋庆历中,有一术士,姓李,多巧思。尝木刻一舞钟馗,高三尺许,右手持铁简。以香饵置钟馗左手中,鼠缘手取食,则左手扼鼠,右手以简毙之。以下是小编整理木刻
-
李世民畏魏征 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①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②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③。尝谒告④上冢,还,言于上日:“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竞不行,
-
老将行 王维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奔腾畏蒺藜。 卫青不败由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出处唐bull;崔颢《黄鹤楼》原文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注释鹦鹉洲:吴江水上的沙洲
-
文言文《农妇与鹜》的分析 农妇与鹜 昔皖南有一农妇,于河边拾薪,微闻禽声,似哀鸣。熟视之,乃鹜也。妇就之,见其两翅血迹斑斑,疑其受创也。妇奉之归,治之旬日,创愈。临去,频
-
·梦见数自己有多少牙齿——小心,将会受人污辱。·梦见数别人的牙齿——这是祥兆,意味着能战胜敌人。·梦见自己的牙齿脱落——将会与人发生争吵。在休闹活动方面也有不顺。说得明白一点,就是有水难之虞。划
-
语义说明:指应考不中。 使用类别:用在「应试未裙的表述上。 名落孙山造句: 01、你平时不努力,难怪几次考试都名落孙山。 02、他成绩那麽好,却名落孙山,真是令人感到意外。
-
丞相牛公文言文阅读理解 丞相牛公①应举,知于頔②相之奇俊也,特诣襄阳求知。住数月两见,以海客③遇之,牛公怒而去。去后,忽召客将④问曰:累日前有牛秀才,发未?曰:已去。何以赠之?
-
文言文文体知识要点 中考文言诗文知识点汇编之文体知识 1.说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从内容上看,文体可以叙述事情,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大多是一事一议,要求说出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