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高一语文文言文之文言虚词解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9-06 21:15:40阅读:436

高一语文文言文之文言虚词解析

  而

  夜缒而出: 而,修饰连词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而、顺承连词

  今急而求子:而,才,表顺承 朝济而夕设版焉:而,表转折,连词

  以

  敢以(之)烦执事:以、介词、用、拿 越国以鄙远:以、表顺承连词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把…作为

  之

  邻之厚,君之薄也: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夫晋,何厌之有?: 提宾标志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结构助词,的 将焉取之: 代词,指代土地

  焉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不译) 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副词,为什么)

  为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介词,表被动) 为之奈何(对,介词)

  乃为装谴荆轲(整理,动词) 乃令秦武阳为副(做,担任)

  为变徵之声(发出,动词) 又前而为歌曰(作,动词)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替) 愿举国为内臣(做,动词)

  使子婴为相(动词,任,做)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介词,被)

  军中无以为乐(动词,作为) 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表判断,是)

  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呢)

  因

  蒙故业,因遗策(动词,继承、沿袭)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副词,就、于是)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副词,趁势,趁机)

  者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呢,也可不译,助词)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用在时间名词之后表示停顿,助词)

  亚父者,范增也 (用在名词之后表示提顿,并判断作用,助词)

TAG标签: 古文赏析

  • 下一篇:返回列表
  • 猜你喜欢
    • 白朴《越调·天净沙》注释赏析

      春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②,扬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③。 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④,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①越调:十二宫调之一,

    • 《旧唐书·杜景俭传》“杜景俭,冀州武邑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杜景俭,冀州武邑人也。少举明经,累除殿中侍御史。出为益州录事参军。时隆州司马房嗣业除益州司马,除书未到,即欲视事,又鞭笞僚吏,将以示威,景俭谓曰: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

    • 承宫樵薪苦学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及写作背景中心思想

      承宫樵薪苦学 原文 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

    • 鬼谷子七十二术,旷世奇人的绝顶谋略!

      鬼谷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史书说他是长短纵横的谋略家;传奇中说他是神通广大的智者;宗教故事中说他是未卜先知的神仙;民间流传中说他是预测吉凶的命相家。在文化史上,他是

    • 生花妙笔造句七则

      语义说明:比喻文笔美妙,写作能力极佳。 使用类别:用在「文笔生动」的表述上。 生花妙笔造句:01他靠着这枝生花妙笔,写出不少畅销书。 02老王的生花妙笔,把每个角色都刻划得栩栩如生。 03他这篇文章写

    • 论志向文言文阅读答案

      论志向文言文阅读答案   导语: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论志向文言文阅读答案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 杜甫《天末怀李白》赏析: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天末怀李白》·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简介: 《天末怀李白》是唐代

    • 与展成(清)汤传楹

      日来秋色绝佳,闲门兀坐[1],令我神爽都荆思与君家买一叶[2],薄游虎溪[3]。看露苇催黄[4],烟蒲注绿[5]。坐生公石上[6],游目四旷,秋树如沐,翠微之色染襟裙。仰听寒蝉咽鸣,老莺残弄。一部清商

    •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阅读答案及句子翻译

      甲文: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

    • 薛昂夫《中吕·山坡羊》注释赏析

      大江东去,长安西过①,为功名走尽天涯路。厌舟车,喜琴书②。早星星鬓影瓜田墓③,心待足时名便足④。高,高处苦;低,低处苦。 ①“大江东去”二句:言足迹遍于大江南北。大江、长江。长安,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