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文言文翻译失误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9-06 21:15:28阅读:677

文言文翻译失误

  近几年,笔者从教学和考试中总结学生翻译文言文失误的情况,学生的失误形式是:

  1.译句不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则。在古汉语中,倒装句,一般说来,要恢复成现代汉语的正常句式。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有的学生译成:蚯蚓没有爪子和牙齿的锋利,筋骨的强壮。这个译句没有按定语后置的特点来译,正确的翻译是: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壮的筋骨。

  2.应译的漏了,不需译的却译了。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译成:学习后要复习,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译句把“时”的意思漏了,应该在“复习”前加上“按时”二字,才正确。再如: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利于晋。学生硬把“晋侯、秦伯”译成“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这就多余了。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官名、帝名、年号等,都不用翻译。

  3.该增添没增添,没有的却要增添。例如: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译成:现在刘表刚刚死亡。两儿子不团结。在数词“两”后边加上量词“个”,语气才显流畅。再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成:很多人在一起走,肯定有的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并且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里面。原句并没有“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的人”这一内容。这属于没有却要增添而造成的失误。

  4.省略成分没译出。例如: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译成:孙权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改变了脸色的。句中的“以”后面省略“之”,指代曹操的书信,而译文却没译出。

  5.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例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成: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译句中没有把原句中的“也”删去,造成了错误。

  6.以今释古。例如:是女子不好……译成:这个女子品质不好……这就犯了以今义释古义的毛病。例句中的“好”,在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指一切美好的性质。译句应改成:这个女子长得不漂亮……

  7.不理解互文见义。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译成:秦代时的明月和汉代时的关隘。正确的译文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8.需要意译的硬要直译。例如: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这是同义迭句,不能直译,只能意译为:(秦孝公)有并吞天下的野心。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寻章摘句造句六则

    一、 语义说明:读书时着重搜求、摘取漂亮词句,而少深入研究。 使用类别:用在「学习敷衍」的表述上。 寻章摘句造句:01做学问不能只是寻章摘句,必须潜心研究书中义理,才能确有体会。 02读书如果只是寻章

  • 文言文《口技》的教学解读

    文言文《口技》的教学解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文言实词含义。  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二)能力目标  1.文言阅读理解能力。  2.有条不紊、清楚

  • 姜夔《夜行船》全诗赏析

    略彴横溪人不度。听流澌、佩环无数。屋角垂枝,船头生影,算唯有、春知处。回首江南天欲暮。折寒香、倩谁传语。玉笛无声,诗人有句,花休道、轻分付。

  • 过目不忘造句六则

    【过目不忘解释】看过的书不忘记,看过一遍就记祝形容记忆力特别强。过目:看一遍。 【过目不忘辨析】和“过目成诵”都形容记忆力强,但“过目不忘”重在记住;“过目成诵”重在不只是记住,而且能背诵

  • 高中文言文考点指导

    高中文言文考点指导   文言文是语文高考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大家一起来看看高中文言文学法指导,文言文考点解析!  1.实词活用和虚词重要用法实词出题一定要在课内注解中找

  • 二翁登泰山的原文与翻译

    二翁登泰山 原文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惟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但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

  • 排山倒海造句九则

    语义说明:形容力量巨大,气势壮阔。 使用类别:用在「气势强盛」的表述上。 排山倒海造句: 01、舆论的力量就像排山倒海一般,令人无法抵挡。 02、这个台风挟着排山倒海之势,向台

  • 一只鸡得了奖,为什么领奖时却全身冰冷?

    一只鸡得了奖,为什么领奖时却全身冰冷? 答案:因为激动(鸡冻)。

  • “曼卿,讳延年,姓石氏,其上世为幽州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曼卿,讳延年,姓石氏,其上世为幽州人。幽州入于契丹,其祖自成始以其族闲走南归。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父讳补之,官至太常博士。 幽燕俗劲武,而曼卿少亦以气自

  • 《治水必躬亲》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治水必躬亲》 【原文】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